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9月11日至14日在泰安市召开了煤田物探专业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赵文津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顾功叙、傅承义与理事长翁文波、副理事长夏国治、蒋宏耀分别向大会作书面发言或送来贺信。理事刘光鼎和孙文涛在会上发言并作大会的总结报告。中国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曲宝林也在会上讲了话。 来自全国7个部门的1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1篇,宣读了97篇,其中重磁8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2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59个单位的代表80名。会上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总结了过去,提出了方针。 会议分两个组(岩石电性、磁性组,弹性和其他物性组)进行学术交流,共宣读了论文41篇。论文表明:我国的岩石物性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磁性测量方法,岩、矿石磁性的影响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共187人,其中日方代表67名,中方代表120名。为使更多年轻地震学者有机会参加交流,会议还吸收了近60名的旁听代表。这次讨论会共收到涉及地震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日方64篇,中方107篇。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两国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傅承义教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教授、中国科协国际部卢景霆部长等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或闭幕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代表90余名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70余篇论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做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就地震成因方面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的报告和热烈地讨论。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除对这次于1984年6月5—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会议概况外,着重综述了青藏高原的演化与隆起机制以及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这次国际讨论会显示出过去几年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结果,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来自中、法、美、英、澳、加、日、意、联邦德国、印、菲、土等十余个国家的400多名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大会刊印出280篇左右的论文摘要,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了170余篇论文。  相似文献   

6.
1979年4月2日至6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举行了为期五天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这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有史以来首次世界性的以地震预报为主题的最大的国际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国际会议作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先后于1977年7月和1978年10月召开过两次预备性的专家咨询会议。参加1978年10月的预备性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在内的各国地震专家167人,会议商讨了大会的有关事宜和议程,并审议了各国提出的106篇学术论文,最后确定16个国家的72篇与地震预报直接有关而未发表过的论文在大会上宣读讨论(不包括地震地质与区划方面的)。这次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有56个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318人参加,我国派出以顾功叙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20人出席,另有美国37人、苏联20人、日本15人、英国16人、意大利13人、南斯拉夫7人、法国63人等。新西兰埃维森(F.F.Evison)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特邀我顾功叙教授主持了最后一天的大会。会间我代表与各国同行进行了较广泛的接触与交谈。本文着重概括地介绍了会议的七个专题组论文内容要点,并对会议总的评述和对我国地震工作的反应作了扼要叙述。此外,还附有外国电讯对会议概况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梅厄(Federico Mayor)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司司长富尼埃·达尔贝(E.M.Fournier d'Albe)在会上讲话所作的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于1999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等院校、地震、石油、煤炭、水利、铁道、有色金属、核工业、气象、文物、电力等部门的39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中有院士5人、高级职称者291人,35岁以下者占27%.大会收到报告419篇,会上共宣读论文238篇. 10月 2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中国科技大学水上厅举行,由学会副理事长陈 院士主持.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致开幕词,他感谢安徽省人民政府、省科协、省地矿局、省地球物理学会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8.
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批准,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7—2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苏联、美国、日本、芬兰、中国(包括台湾省)及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约9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以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夏克强与上海市地震局局长王明球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这次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共收到12个国家60多位学者的论文摘要91篇,论文49篇。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全国古地磁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月6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67个单位从事古地磁学和地学工作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86篇,其中64篇分别在大会和小组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6年11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了深部构造工作会议。理事长顾功叙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常务理事曾融生主持了会议。来自地矿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高等院校的代表54人参加了会议。 各部门向会议提交了报告摘要30余篇,会上报告了25篇,主要交流近几年来各个部门所做的深部构造工作的进展情况。从提供的报告表明,近几年来,我国深部构造探测工作发展很快,有关人工地震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召开。与会的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和产业部门的地震科学工作者286人。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地震学会试行会章,选举产生了由87名理事(其中包括保留给台湾省的1名)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顾功叙当选为理事长,马杏垣、丁国瑜、卫一清、付承义、王仁、刘恢先、翁文波、高文学、许绍燮、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19日至24日,中国地震学会第7次学术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井岗山市茨坪镇举行。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59篇,其中地震学38篇,地震地质45篇,地震预报70篇,地震工程30篇,地震观测技术9篇,地壳深部探测6篇,地壳形变测量13篇,构造物理26篇,历史地震8篇,地震社会学19篇,地震地磁学10篇,地震科技情报(信息)5篇。新疆地震局有11篇文章入选大会论文摘要集,7篇论文在学术大会分组会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于1988年9月23日—27日在沧州联合召开了桩基无损检测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26个单位的157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曲克信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2篇,在会上宣读了50余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7月3日至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代表289人参加了大会。大会总结了自1963年“二大”以来的工作,由学会理事长顾功叙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及其所属机构;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8届重力学与团体潮及重力仪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10日一12日在长沙市举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共36篇,到会代表引人,其中近半数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会宣读论文兀篇,包括:地球重力场理论研究、重力固体潮观测与理论分析,大地水准面研究,航空重力与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勘探金矿、地震监测及超导重力仪等方面.许厚泽院士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地球重力学在地球物理和地球重力学研究中的作用》,系统地论述了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随时间、空间变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地球重力场和固体潮、重力和形变仪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31日在西安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54个单位120余名代表。理事长顾功叙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共收到论文130余篇,宣读近百篇。内容广泛,涉及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利用大地水准面和陆地及海洋重力资料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固体潮理论及计算方法,观测技术及资料处理和海洋负荷潮的研究;重力和形变仪及其测量;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问题等。这些报告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关于地球重力场、固体潮及测量仪器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80年春季年会于5月22日至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这是该学会自1919年创建以来首次在国外并与加拿大的同行学会共同组织的一次年会。与会者近3,000人,盛况空前。我国有4名在美进修工作的科学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 年会共收到论文1,613篇,内容极其广泛。包括高空物理,行星、太阳及星际物理,宇宙线,海洋,水文,气象,火山、岩石及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地磁及古地磁,地震学,大地测量,勘探地球物理等14个学科。除少数共同感兴趣或具有特殊价值的论文在大会宣读外,其他均在各学科分组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9年综合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0—14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学部委员曾融生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104个单位的325名地球物理学界的老、中、青学者、科技工作者和专家等出席了会议。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375篇。大会分14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内容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2月3日至5日在保定市召开了“测振技术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勘察、设计、科研及大专院校的20多个单位近50名代表。会议收到24篇论文。除了在大会宣读论文外,还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