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了嘉善县大云镇的热词。"大云镇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全域农田流转、全域农房集聚、全域集中征迁,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大云镇镇长王枕旦表示。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名词,但在7平方公里的大云镇缪家村,已有全域土地整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从当前浙江各地开展的乡村全域土地整治与修复工程来看,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护、综合治理,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素跨界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浙江省正在探索一条利用土地要素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建设"诗画大花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常山县秉持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就是一个产业平台的理念,转变单纯土地整理开发思路,全面推进"土地整治+"模式,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发展、风貌提升、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加强项目谋划、精准招商,推动乡村资源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该县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按照一江两岸"龙行三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海市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共同富裕的"新动能",擎画共富"新图景",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资源要素有效整合,乡村格局不断优化.本文基于临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共同富裕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化之道.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温州市结合"大花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西部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积极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对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低效、耕地分布碎片、生态系统退化为特点的乡村土地问题,通过"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高效率综合治理,全面迭代升级"手段来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集约利用、乡村全面振兴的举措。文成县抓住土地这个乡村最大的物质财富,通过"土地指标流转给乡村建设注入资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为推进乡村品质从局部盆景向全域风景转变,龙游县融合"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衢江、灵山江"两江走廊"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山水林田湖草路人房"一体化综合治理,重点推进沿线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实现"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全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升级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加强生态保护、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绍兴市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进镇入村调研走访、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和实现形式,做好试点项目的选点申报和推进,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日报》2018年7月16日刊发陈铁雄同志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于我省农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系统阐述了浙江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果、面临问题和对策措施,展示了这一制度创新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可以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当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谋得深一层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全省上下正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现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兰溪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有效发挥土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实现土地增值、生态更优、乡村更美。近五年来,全市面上共有150个土地整治项目完成验收,其中,垦造耕地新增5940亩,旱改水新增4451亩。100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新增耕地面积达1703亩,其中水田755亩。2020年兰溪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获浙江省政府正向激励。2021年灵洞乡洞源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代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升级。湖州市南浔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基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抢抓重要机遇、争创"重要窗口",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相似文献   

13.
正温岭市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人均耕地仅为0.44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乡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散化掣肘乡村振兴的瓶颈之限和制约温岭建设的发展之困,该市创新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探索出全域改造、"飞地"整合、万亩农田提质等新模式,全域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产业集聚、农业提质,全力打造"温岭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共推进村庄整治、"二改一还"、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矿治理等"四大行动"14个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以来,湖州市南浔区以"全面提升群众居住水平、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域建设美丽大花园、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全面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以提高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工作切入点,始终坚持干字当头、效果导向,重规划、盯重点、强推进,全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村庄整治、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等相关项目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南浔样板"。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解决"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激活土地要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底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致力于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全要素整合和激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引擎。中央、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平湖市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不断释放农村土地资源和空间要素红利,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日,该市新埭镇被列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开展“全域规划”“全域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乡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在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系统性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政策运用偏差等问题。为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健康开展,需要在理论、技术、政策、实践等层面进一步总结经验、明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桐庐县聚焦乡村振兴,持续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用地制约、提升农村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街道)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行政村覆盖率将达90%以上;共获得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4个,其中2019年省级试点项目达5个,数量为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已复垦建设用地985亩,盘活土地391亩,新增耕地3362亩,设立永农整备区5700亩,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29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2亿元,实现了“保农业、促产业、惠民生”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在县域内统筹规划、乡(镇)内具体实施,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土地整治模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印发多个相关文件,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安排。浙江、广东、河南、湖北等省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2018年,浙江省启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三年行动,首批工程150个,涉及148个乡镇(街道)、657个行政村,土地面积408万亩,计划总投资339亿元。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之一,衢州市衢江区富里村等5村实施的工程项目,现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50亩、垦造耕地4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