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空间地质学委员会于今年5月22—26日在长沙召开了《全国第三届陨石学、空间化学与地质学学术讨论会》。在会议上宣读了65篇论文,反映了我国陨石学、空间化学与地质学的研究工作领域扩大了,研究程度加深了,研究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对当前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一些重大课题,在许多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与见解。 1.我国听收集到的地外物质的研究我国已收集有近百次陨石的样品。每年能获得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27—29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空间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广西北海召开“全国第六届陨石学与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20多篇学术报告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陨石学与空间化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这些成果渗透着我国从事陨石学与空间化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勤奋工作、刻苦探索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陨石学与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第五届陨石学与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2月19~20日在云南景洪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联合举办。何泽慧和欧阳自远院士到会并作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国家地...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全国陨石学、空间化学和空间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2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到会代表64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教授、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5篇,其中有新近降落的陨石研究成果(包括我院随州陨石雨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在我国降落的宁强碳质球粒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共开展了5次科学考察,收集到超过1万块陨石,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品;嫦娥工程的立项和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是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挑战;高精度原位微区分析平台建设的完成,则为地外物质样品的分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南极陨石的分类工作,培养和锻炼了陨石学研究的青年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化学群陨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包括陨石中前太阳颗粒的发现和研究、陨石中的灭绝核素、太阳星云在不同条件下的凝聚过程、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的岩石学成因与同位素定年、陨石的冲击变质与高压矿物、以及中国第一个陨石坑的证实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矿物协会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共组织了8个专题学术讨论会,即应用矿物学、矿物谱学和热力学、流体包裹体、矿物物理、高压矿物学、矿物反应动力学、地质科学中的同步辐射、矿物的微结构。此外,还与兄弟协会联合组织了“变质作用和地质力学”及“陨石、小行星、彗星和宇宙尘”两个专题讨论会。本文重点介绍高压矿物学、地质科学中的同  相似文献   

7.
1985年3月25日至27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了南极陨石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的宗旨主要是交流一年来日本及其它国家学者有关南极陨石的研究成果。出席这次会议的共100人,其中有中、美、英、西德、加、巴西、奥地利、波、芬兰及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和学者,会议共收到95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了82篇,其中有三个综合评述性的特邀报告,即:(1)有关球粒成因化学组成的证据;(2)陨石角砾岩;(3)南极铁陨石的综合评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18篇有关月球陨石岩石学、矿物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稀有气体、磁学性质及其成因等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品;高精度同位素分析平台的建设,保障了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的分析研究需要;此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青年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各类陨石的研究,在太阳星云起源与演化、火星与月球等类地行星形成与宜居性研究、小行星岩浆作用和含水蚀变及后期撞击历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空间地质学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陨石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学术会议期间,两个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联合召开了委员会会议,就进一步开展学术活动、搞好学术交流交换了意见,并审议了“《关于中国陨石命名与译名的规定》的建议”会议一致认为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命名原则,在两个委员会联台领导之下,建立一个工作小组来具体执行。上述建议获得通过,并将《关于中国陨石命名与译名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上报两学会。现将该《规定》与中国陨石命名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次。中国陨石命名小组即日起开始受理中国陨石命名与译名的申请。  相似文献   

10.
吉林陨石的宇宙线照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吉林陨石降落后,我国学者曾对陨石的矿物与化学组成、各矿物相中微量元素的配分、有机组分、物理力学性质、结构构造、同位素年龄、宇宙成因核素、运行轨道和形成演化史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发表有近百篇研究论文。国外学者也对吉林陨石进行过系统研究,发表有二十多篇论文。1981年作者、刘顺生、许自图、李肇辉与西德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化学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的F.Begemann教授、T.Kirsten教授、A.El Goresy教授、G.Heusser博士等人合作,对吉林陨石的矿物成分、陨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宇宙线照射史作了系统研究。关于吉林陨石在行星际空间运行时受宇宙线照射历史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吉林1号陨石的各顶角部位选取了12个样品,其他(?)选取了10个样品,(?)  相似文献   

11.
《岩石矿物学杂志》2021,40(1):170-170
获奖论文:《一块新发现的月球陨石NWA 12279的岩石矿物学、源区和冲击变质作用》(2019年第38卷第4期) 周剑凯,男,助教,1995年6月出生,2017年7月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20年7月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为陨石学和天体化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层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4日至16日在我国哈尔滨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有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蒙古等国家130余人。我国代表110名。代表来自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核工业和黄金系统,以及科学院、大专院校等。会上宣读论文120余篇。论文内容包括有关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区域成矿学、有色金属成矿学、金成矿学、石油成矿学、煤成矿学、黑色金属成矿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五日,吉林陨石降落后,中国科学院组织全国有关力量,对吉林陨石进行多学科现场综合考察和系统的深入研究。吉林陨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有关太阳系起源,行星演化,行星际与银河系空间宇宙线与磁场,以及生命前期化学演化的宝贵信息,引起了各国学者极大兴趣与关注。十年来,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宇宙化学研究的新阶段,推动了世界陨石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学术报告内容简介1994年6月4日至1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ICOG-8)。会议论文总数为745篇,其中427篇进行了分组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沉积学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本会沉积学(分)会与兄弟单位主持召开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已收到国内论文摘要262篇,国外论文摘要123篇。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我国近年来所举办的大型地学国际学术会议之一。为配合这次会议,编辑部在沉积学会的支持下,约请了部分沉积学家就会议有关的学科领域撰写了以国内工作为主的学科综述和展望。我们相信这一组文章将会引起广大会员的兴趣。按原来的打算,约请的文章比现在与大家见面的文章数量更多些,但因为时间紧迫等原因而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因在南极发现了大量的陨石样品,我国天体化学和陨石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如:①在南极已收集了近万块南极陨石样品,使我国已成为南极陨石拥有大国;②大量的陨石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格罗夫山地区为我国发现的新的陨石富集区,填补了我国在南极陨石领域的空白;③发现了许多我国奇缺的陨石类型,如火星陨石、CR型碳质球粒陨石等;④开展了较深入的CAI研究等.这些都将为我国天体化学和比较行星学的发展展示广阔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南极陨石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28届国际地质大会陨石专题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陨石背景知识、南极陨石、陨石矿物学、陨石化学、陨石形成机制和陨石学相关的研究方法。 H.Palme把陨石分为未分离和分离两类。未分离陨石令我们在太阳系星云的作用(如  相似文献   

19.
1977年日本地震学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日本代表团团长、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铃木次郎及本文作者之一、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胁田宏提议在陨石研究方面进行新的合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上述二位作者,对日方提出的新建议表示欢迎,并赠送了两块中国陨石——南丹铁陨石和安龙球粒陨石给日本的陨石研究小组。本文是中日两国在宇宙化学领域进行合作的第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9月4日至25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空间化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五个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1人。这次讨论会既有理论基础知识讲座,又有研究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有关同志介绍了元素起源、天体演化、太阳系起源、比较行星学、小行星物理、行星环起源等有关学说的内容和进展;代表们汇报和交流了在空间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成果.主要内容有宇宙尘、慧星、太阳观测、星际分子云、地球外物质辐照历史、宇宙线化学及陨石的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