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于去年12月在南京召开。有70个单位的102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和摘要188篇。论文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就和为国  相似文献   

2.
浦庆余 《地质论评》1980,26(2):177-178
1979年9月10日至16日,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在乌鲁木齐市郊联合召开了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讨论会。会议就新疆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分层,以及第四纪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第四纪冰期划分方面。大家同意对天山三个冰期的原有划分意见,即分为望峰冰期(力行达坂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九月中旬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科研、生产、教学等七十三个单位的代表共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讨论会”于1979年9月10日至1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17人,来自全国各地73个单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摘要60余篇,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新疆地区的地质地理工作者多年来科学实践的总结,论文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新疆地区的第四纪冰期划分,第四系分层和新构造基本特征等方面问  相似文献   

5.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6.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3届大会(简称INQUA大会,下同)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南南合作计划、、国家南极委、地矿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安黄土与第四纪研究室、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许多国内机构和INQUA、CCOP等许多国际机构的支  相似文献   

7.
跻身世界前列的中国第四纪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科学家对各分支学科的80年撰写文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刘嘉麒和韩家应邀完成了本文,刊登在《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纪念文集》中。本刊主编刘东生先生读完本文后认为文章写得很好,虽然不是全面总结,但颇有新意,建议本刊予以转载,以享读者。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一日至三月十七日在重庆市南温泉召开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1980度学术年会”。出席会议的会员代表及应邀代表共六十二名,中国地质学会,省科协均派员出席并指导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质调查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第四纪沉积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城市地质调查是多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调查,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分类应考虑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专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专业第四纪沉积物分类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地质调查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1,27(6):552-555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天津市地质学会理事长、地质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王曰伦同志因患肾病综合症,于1981年7月20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大会的决议,并经中国政府同意,第13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中的“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持召开。预计有上千名外国学者和几百名中国代表出席这次会议,这是INQUA自1927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地球环境问题,尤其是近现代环境变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最近几年我国在现代环境污染防治、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了推动环境科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科交叉和方法借鉴,给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民政部社团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章程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将实施会员制 ,参照兄弟学会的实施办法 ,结合中国第四纪科学和教学发展的现状 ,已制定会员制实施细则。研究会设永久会员、专业会员、学生会员、科普会员和荣誉会员。细则对各类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做了详细规定。研究会将在从事第四纪科学事业人员较多的法人单位设立会员单位 ,保证会员的正当权利和收取会费。细则正在进一步研究修订 ,并经常务理事会审定后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公布实施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将实施会员制$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秘书处  相似文献   

14.
杨小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鹿化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等三人荣获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从 2 0 0 1年 3月发出通知以后 ,便得到有关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的热烈响应 ,申请截止到 5月底 ,共收到有效申请 7份 ,申请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经 5名评委初评后 ,分送评审委员会 1 9名成员投票 ,有三名参评候选人的票超过半数。最后常委会审核了整个评审过程合法有效。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四纪洞穴堆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万波 《中国岩溶》1995,(Z1):122-128
洞穴堆积是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我国第四纪洞穴堆积的分布进行了类型划分,并讨论了我国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时代划分标志和我国第四纪洞穴堆积及动物群的时序。  相似文献   

16.
《地质力学学报》2005,11(2):163-163
为了交流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与地质力学学科发展,根据中国地质学会学术活动相关计划,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将于2005年11月20~24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邻近地球科学的发展,第四纪气候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冰期成因、海面变化、第四纪年代学、气候地层学等,或有所突破,或有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第四纪冰期是经过极其剧烈的争论才得以确立的。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早于1922年,就在太行山东麓及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当时未得到地质地理工作者的承认,他们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期。以后又在长江下游相继找到了大量冰川流行证据,又遭到强烈反对。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李四光教授在安徽黄山慈光寺U形谷壁上发现了确凿的冰川擦痕的证据,并对江西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研究,以大量的确凿事实,对中国第四纪冰期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工作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历史新的篇章,但反对者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研究》2005,25(5):573-573
各位理事、各有关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决定公开征集会徽。要求会徽简洁明了,具鲜明的中国特色,能体现第四纪的特点,反映出学会为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的成员(国家会员)。  相似文献   

20.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2):140-140
《国际地层表》(2004)中曾取消了第四纪,因而第四纪是否作为一个正式的年代地层单位继续存在、其在《国际地质年表》中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为此,“国际地层委员会”与“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就第四纪的划分问题展开工作,目前“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对第四纪归属问题提出以下两种划分方案:第四纪(系)是《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年代地层单位,其时间延限自晚更新世格拉斯期(Gelasian Age)起(2.59Ma)至今,格拉斯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为其地层划分起点,是新生代中的一个纪(工作组中获6/8赞成票)或亚代(获5/8赞成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