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和CT显示肿瘤骨(棉絮样瘤骨12例,象牙质样瘤骨3例,针样瘤骨3例)、瘤软骨钙化(沙粒状、斑点状钙化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前后影像学比较. 方法首先影像学的比较是在X线平片、CT扫描、MRI等各自的比较下, 收治恶性骨肿瘤31例,其中骨肉瘤15例,尤文氏肉瘤4例,滑膜肉瘤4例,纤维肉瘤8例.根据不同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及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 结果化疗后,使临床疼痛减轻,肿块缩小,影像发生改变,病灶周边由模糊变得清晰.骨硬化及环状骨包壳增多,肿瘤的新生血管减少,上述改变效果明显的14例,有效率45%,部分有效为9例,无明显改变的8例. 结论对上述恶性骨肿瘤化疗后影像学改变的比较,基本证实了肿瘤细胞坏死率大于90%,患者5年生存率为80-90%,有些患者通过综合的治疗,肿瘤得到控制,其中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这个过程应是一个远期观察疗效才能做比较,化疗效果满意的,为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及滑膜肉瘤;化疗效果不佳的,为纤维肉瘤、部分骨肉瘤、个别肿瘤体积大的、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9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骶椎9例,坐骨4例,跖骨2例,掌骨、腕骨、肩胛骨,腰椎各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无硬化边;MRI表现:病灶在T1WI常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提高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锁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8年12月9例(男女比4︰5,平均年龄10.5岁)手术病理证实的锁骨LCH的术前X线、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位于锁骨中段,2例位于锁骨外1/3段,3例位于锁骨内1/3段或中内2/3段。6例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破坏区边缘见反应性骨质增生及层状骨痂;1例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病灶膨胀不明显,边界模糊。2例病灶膨胀性生长,其内见多发骨间隔,骨包壳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4例病灶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锁骨LCH好发于儿童,不同分期和锁骨的不同部位影像表现均不同,需和尤文肉瘤、慢性骨髓炎、浆细胞骨髓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黄韧带钙化、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进行比较;并将退变引起椎体滑脱患者,在滑脱程度、部位及类型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及黄韧带钙化等显示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在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在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X线平片、CT、MRI在椎体滑脱程度、部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类型判定上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MRI。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的诊断上各有其优缺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评价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信号、形态学特征、毗邻结构改变、增强表现与肿瘤局部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边界大多数清晰。肿瘤密度/信号均匀性差。肿瘤毗邻结构受推挤居多。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形态呈分叶状或椭圆形。结论:CT/MRI影像学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推荐应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术前胸部MSCT及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乳腺恶性肿块54例,良性肿块18例。根据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分为非致密型组(23例)、致密型组(49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评价胸部MSCT检查及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致密型乳腺组,胸部MSCT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9.19%,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χ2=5.103);胸部MSCT对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75%,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58.33%。非致密型乳腺组,乳腺X线摄影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94.12%,略高于胸部MSCT 82.35%。胸部MSCT、乳腺X线摄影对全部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1%和75%。胸部MSCT对转移性淋巴结及胸部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胸部MSCT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胸部MSCT对致密型乳腺中肿块的诊断较乳腺X线摄影可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软骨肉瘤的MSCT表现,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例喉软骨肉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喉部常规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MSCT特征(病变大小、边缘、平扫密度、囊变坏死以及瘤内钙化特点,包膜,强化特征、淋巴结情况)和病理表现。结果:4例患者中病变内均可见囊变坏死,不同形状钙化影,强化不明显。结论:MSCT为诊断喉软骨肉瘤提供了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UESL 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病灶均单发,4例位于肝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CT/MRI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囊实性肿块,囊壁见结节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信号影,内见厚壁不均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内见大片状液化、坏死,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CT/MRI增强扫描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及囊内分隔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结论:成人UESL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眼部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间符合入组条件的原发性眼部淋巴瘤病例共8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亚型以及影像表现。结果:原发性眼部淋巴瘤临床症状以眼睑肿胀(52/82,63.4%)与眼球突出(43/82,52.4%)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淋巴瘤,尤其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60/82,73.2%),病变多单眼受累(59/82,72.0%),结膜为最好发部位(29/82,35.4%),其次为眼睑(16/82,19.5%)与肌锥区(11/82,13.4%);66例行MRI检查,61例行CT检查。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60/66,90.9%),T2WI高信号(51/66,77.3%),MRI与CT均以肿瘤明显强化最多见,分别占74.2%与 70.5%,CT另见2例邻近骨质破坏。结论:原发性眼部淋巴瘤多为B细胞淋巴瘤,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最多见,多单眼受累,结膜为常见好发部位,MRI/CT多呈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对50例各种类型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骨巨细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骨质破坏,骨皮质薄而完整,骨嵴纤细呈网络状,无骨膜反应,溶骨型者,骨皮质中断,骨嵴减少或消失肿瘤边缘较模糊;恶变者,破坏区的骨干侧出现虫蚀状或筛孔样骨质破坏,有骨膜三角和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腰骶部骨巨细胞瘤可显示突向盆腔和腹腔内的软组织块影。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免疫组化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12例患者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交界性或交界性偏低度恶性潜能5例,低度恶性4例,中-高度恶性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平扫、MRI影像学表现。结果:GCT发生于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近段4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腰椎1例,髂骨1例。术前误诊5例,约占16.7%。结论:X线平片、CT和MRI从不同角度反映GCT的病理特征,合理结合三种检查方法,能更全面显示GCT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