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九十年代出现了螺旋CT并得到迅速发展,其滑环数据传输技术和螺旋插值软件使扫描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为CT辅助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从1998年至今,利用已有CT产品的经验和自己的开发力量,研制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医用螺旋CT,迄今已有两台在用户医院安装。我们基于低压滑环的螺旋CT具有1秒完全扫描、5秒建象、三维成象等较高的性能指标和较低的价格。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市场中档CT的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阶段医院螺旋CT所处的环境及使用特点,对其维护检修工作按优先级分三个方面依次进行论述:首先强调加强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并综述相关内容和具体方法;随后阐述对现场即时维修的要求和应做好的准备工作;最后在分析若干实际故障解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停机检修的经验和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1)CT机的进展:CT机器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探测器技术、X线技术的不断及发展以及新的微电子和显微技术不断的应用于CT机,从而提高了CT机的性能,标志着CT扫描从层面扫描到螺旋扫描的换代。2)图象后处理技术:螺旋CT的出现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导航技术做出具有3D仿真内窥镜的图象,既(VE),这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北京急救中心现使用美国CG公司Sytec-4000 CT机并有1000mA血管造影机和500mA普通X线照相机,移动式C形臂贮存图象X 线机10多台床边照相机,另有B 超及超声心动机等。医院配备二名专业维修工程师.CT 机从未买保修,除必须进口备件外一般都能自己解决维修问题。全年无故障进行比买保修的85%还高,一般有90%以上.从87年开院以来已完成CT 扫描2万人次以上,87—92年使用的CT 机为CGR—9000型,93年以后使用Sytec—4000型。本院诊断医师有中高级职称4人,一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泌尿系疾病患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回顾分析了54例成功进行了泌尿系螺旋CT三维重建的病例,其中46例使用了造影剂,扫描及重建分别在PQ6000CT机和工作站上进行,逐一分析各病例的扫描参数.扫描时间.三维重建类型.方法.技巧.结果扫描参数.造影剂量等随检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重建技巧通过训练可以掌握,SSD及VR技术能生动的显示肾的畸形.肿块和结石,最大密度投影法适合于CT尿路成像和肾动脉狭窄的显示.结论设计合理的扫描计划.匹配合适的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是获得泌尿系高质量三维重建图象的前提条件,熟练地掌握三维重建方法和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6.
磁盘,是计算机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磁盘一旦出现故障,往往造成CT机全系统的瘫痪。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 SOMATOMCR 型 CT 机中磁盘坏块的判断和排除的方法及改进其磁盘子系统进行了探讨。文中介绍的方法对于其它类型 CT 机的维护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Ulrich造影剂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Ulrich造影剂注射器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射器抽吸与推注药液的概念,它以方便简捷的操作,准确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充分的配合发挥了64排螺旋CT高速、高效安全的检查过程。方法美国GELightspeedVCT64排螺旋CT机,德国UlrichMissouri(XD2001)造影剂注射器,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间的577例受检者选择外周静脉注射一定剂量造影剂及生理盐水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在预设注射剂量及速度进行增强扫描时,574例(99.48%)得到顺利检查及优质图像,3例(0.52%)检查过程中受其它因素影响造成检查暂停,经过临时处理后顺利完成检查。结论使用Ulrich造影剂注射器,操作方便,注射速度准确,造影剂用量少,减小了造影剂注射的风险,提高了影像质量,是64排螺旋CT的极佳搭配。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部分CT机常用的成像方法仍是卷积反投影法。对于在医院工作的某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想了解该方法在计算上是如何实现的。笔者在对我院 PZ-600型 CT 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后,试图较直观地说明 PZ-600型 CT 机反投影成像的具体实现过程。PZ-600型机也有专用硬件,本文介绍其硬件框图。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观测植物根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作物根系观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代表意义分别种植在3种不同生长基质共九个花盆中的三种作物,将作物根系连同基质、花盆一起利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容积扫描,把获得的作物根系图像的容积数据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机器设备所附带的图像后处理软件MIP、SSD、MPR、VR对图像进行成像。经处理过的图像由两位CT专职医生和两位植物根系研究人员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实现植物根系原位形态构型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原位、快速、准确、无损观察作物根系构形的方法;几种CT成像方法中,以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法图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CT等现代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设备相继问世;1979年中国引进第一台全身CT扫描仪。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多层螺旋CT机的临床应用。目前,在中国新近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俊渊教授任名誉主编,唐秉航主任医师主编,戴建平教授作序的专著《多层螺旋CT原理和临床应用》面世,实为非常及时和可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抗滑桩合理桩间距以及荷载传递机制,首先以桩侧摩阻力为拱脚时的破裂面推导出以桩身为拱脚时的破裂角计算公式;然后引入对数螺旋线法确定桩间土体的滑移深度,以土拱效应为基础建立计算模型,求解考虑桩间土体滑移深度的合理桩间距表达式;最后对桩间净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滑坡推力、黏聚力、桩截面宽度以及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由桩身和桩侧摩阻力同时作为土拱拱脚更符合实际受力状态,同时求得的土拱拱圈厚度和矢高小于以桩身为拱脚条件下相应值而大于以桩侧摩阻力为拱脚条件下的相应值,并且随桩埋深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扩展网络反演滤波方法的原理、计算处理过程及其发展,和该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的初步实验情况.利用鲜水河断裂带的GPS等大地测昔台站的真实点位,经简化的断层几何模型和人为设定的断层滑移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实验.实验得到的经反演复原的断层滑移和滑移速率与相应的实际值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13和0.18.该方法能很好地分解出各台站南断层活动所引起的位移变化,反演复原的断层滑移与给定的断层滑移较符合.随着测量资料时空密度的增加,此方法有望用于鲜水河断裂带实际大地测量资料的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在球床式高温气冷堆(PB-HTGR)中,球形燃料元件在堆芯中的流动特性是堆芯物理设计和几何设计的基础,球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在发展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技术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检测燃料球在堆芯中的运动轨迹,有关球流运动规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尚不够完善。为了对燃料球在堆芯中的运动规律进行三维实验研究,清华大学核研院按实际堆芯结构等比例缩小设计了实验模型,通过检测目标球在模型中的运动轨迹,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燃料球的运动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为了满足目标球的检测要求,我们设计了钴-60多层螺旋CT检测方案,可以进行目标球的识别和轨迹追踪,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满足实验系统对目标球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采用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及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CT征象及CT强化特征。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基础疾病分布、临床症状比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病灶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小病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大病灶患者在空洞及紧贴胸膜影像学征象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大小病灶的CT影像学特征在病灶分布、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及结构疏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动脉期CT净增值、总CT净增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显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CT影像学征象的差异性和特征性,对无法确诊者应于治疗后实施随访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与DSA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的评估价值。结果: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部位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直径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材料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共置入96枚支架,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进行检查,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评估时与DSA评估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120例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都进行了胸部多排螺旋CT术前检查,并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自体肋软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CT复查评估.结果:CT准确评估肋软骨无钙化(1级)28例和轻度钙化(2级)62例,均可行自体肋软骨隆鼻...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2658例病人头颅CT平扫结果,测量其中可显示的基底动脉(BA)的直径、分出大脑后动脉的高度及走行位置,检出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病例。结果2658例全部按常规8mm多层CT容积扫描并行3mm重建,2379例能清楚显示BA,共发现16例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的病例,其CT与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头颅多层螺旋CT平扫后行3 mm重建图像89.50%可显示BA,对其进行测量可以诊断V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