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洋油气开发中,钻井费用高,利用新的钻井工艺,不仅可以节省钻井时间,而且可以节约大量费用。结合赵东平台钻井施工中的经验,提出一整套利用新工艺,提高钻井效率的海洋钻井方案。在赵东平台钻井施工中运用该方案,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国内首次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和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在中国南海首次应用情况,主要包括: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的主要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等。西方大力神深水钻井平台是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国内外处在先进地位,此平台能够很好解决在100~3 000 m水深钻井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非深水钻井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Z B-1井是中石化作为作业者完成的第一口海洋深水探井,该井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联合开发区内,作业水深1 655 m。井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层破裂压力低,钻井作业压力窗口窄,井眼稳定性差。特别是该井目的层距海底泥线浅(只有778 m)以及目的层段长等,给钻井工程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针对钻井施工中面临的挑战与深水钻井的特点,从井身结构设计到施工中均采取了合适的钻井技术和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取全取准了各项资料,高效、优质地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任务。该井的成功完钻,为中石化海洋深水钻井积累了经验,可供该区域及国内海洋深水钻井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海油服与挪威ADTH公司合作研究的浮筒式深水钻井(ASDD)项目中的人工浮动海床(ABS)装置预试验近日完成了规定内容,标志着浮筒式深水钻井项目功能测试取得初步成功。该项目将使半潜式钻井平台经过较少改造,就可用于深海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5.
莫杰 《海洋信息》1999,(3):17-18
大位移钻井是在水平井钻探技术和垂直深井钻探技术基础上为适应水深增加及含油气构造较复杂的情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钻井方式,它集中了上述两种钻井技术的关键而发展成为当今海陆油气钻探的高新技术。这种方式采用定向井技术向地下某个层位或多个指定目  相似文献   

6.
气体钻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实用钻井技术,具有保护油气产层、提高钻速、缩短建井周期及处理井漏事故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相比,气体钻井是单向循环,使用气体作为循环介质来携带岩屑、清洗井眼,使得现有录井监测系统还不能满足气体钻井现场参数监测需要,易出现钻具失效、井下燃爆、地层出水及井壁坍塌等复杂钻井问题,影响气体钻井的安全性。基于井下燃爆理论和监测监控系统技术,开展了随钻监测基本原理研究,形成了UBD气体监测系统及分析技术;通过在多口井气体钻井现场服务,验证了气体监测系统及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安全顺利实施气体钻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代表当今世界钻井平台先进水平的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于2008年4月28日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兴建。这是我国首次建造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专业人士指出,此举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深水钻井平台项目上的空白,而且对于提高深水作业能力和海洋工业装备制造水平,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译丛》2009,(2):22-22
中石油著名钻井专家、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宁撰文阐述了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趋势。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的投资占整个石油工业上游投资的一半左右。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的成败,决定着石油上游业务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锚泊半潜式钻井平台在规则波作用下的运动数值预报为基础,分析钻井平台诱导运动下,与平台相连的新型水下钻井装置水动力特性,以及该钻井装置各关键节点处的受力情况,评估该诱导水动力作用的重要性,及该系统在各种海况下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中海油服有限公司的Atlantis人工海底深水钻井专利技术近日在中国南海大陆架成功完成全面测试。这标志着中海油服已具备利用半潜式钻井平台进行深海钻井作业的技术能力。Atlantis技术的原理是在水下约250--400m的深处放置一个浮筒用以安放井口和防喷器,再通过回接管把浮筒与海底井口相连接,并与半潜式钻井平台相配合,能够使半潜式平台到更深的海域作业。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南堡1号构造的开发速度,冀东油田在南堡1—5海上导管架尝试实施了批量钻井技术。针对南堡1—5海上导管架井口间距小的特点,对井口布置、优选及轨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并对施工顺序、工艺作了精细安排,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提高了钻井速度。南堡1~5井组5口井平均钻井周期为16.72d,较未实施批量钻井单井钻井周期缩短30%以上。该项技术为缓解海上钻井平台紧张被动局面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人工岛模块钻机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深水钻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调研分析了深水钻井所面临的困难和深水钻井液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在理论推导并结合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深水低温钻井液基本性能模拟实验装置、深水钻井液水合物生成与抑制评价实验装置以及深水钻井液循环与井壁稳定模拟实验装置等,并对模拟装置的实验可行性和平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研制模拟实验装置控制精度较高、实验平行性较好,能够满足深水钻井液性能测定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我国深水钻井液技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室内实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海深井高温高压低孔渗储层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东海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增加,钻井深度越来越深,面临着深层高温高压低孔渗地层钻井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针对遇到的难题,分析研究了钻井技术和工艺,主要包括深部复杂压力体系井身结构优化、构建储层保护和井壁稳定性能良好的低自由水钻井液体系、高压低孔渗储层防气窜固井工艺技术、分井段钻井提速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应用表明,该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钻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护了储层,提高了时效,满足了产能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内的油气勘探开发重点正在向海上转移。国外有相对成熟的深水钻井工艺,国内的深水钻井工艺研究刚刚起步,与之相配套的深水录井工艺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从HSE保障、油气显示发现及解释评价、优化钻井、钻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国内深水钻井对录井的需求;从保障钻井安全、工程参数获取、岩屑采集、钻井液气体分析、资料的综合解释等方面阐述了深水钻井给录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对深水录井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老168平台丛式井组是2009年中石化及胜利油田的重点产能建设项目之一,平台上共部署58口海油陆采定向井。该丛式井组的施工主要有以下难点:井网密集,防碰工作量大;造斜点浅、井斜大、造斜困难;位移大、裸眼稳斜段长,稳斜难度大;钻井液技术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可借鉴经验非常少。因此钻井施工难度极大,通过实施优化井场布局及井眼轨道技术、大井眼松软浅地层定向技术、高精度轨迹控制技术、大位移井安全钻进技术,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技术,最终实现了老168钻完井一体化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今后胜利油田丛式井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泥页岩井段井壁不稳定问题造成井下事故和地层损害等问题,研究出甲酸盐钻井液配方。该体系主要由增黏型降失水剂、降滤失剂、润滑剂、抑制剂、甲酸盐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甲酸盐钻井液具有滤失量小、固相含量低、体系摩阻小、抑制性好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防止地层损害与稳定井壁。同时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强,有利于降低循环压耗,充分发挥水力,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17.
桩西滩海大位移定向井老168-斜18井钻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168-斜18井是胜利油田在桩西滩海地区钻成的一口井斜达到63.70°的大位移海油陆采井。由于造斜点浅、造斜井眼较大、造斜地层软、水平位移大、大斜度稳斜段长等,该井施工困难极大。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钻遇地层的特点,通过制定有效轨迹控制方案,选取合理的造斜工具及钻具组合,实施合理的钻井参数及技术措施,同时进行简化钻具结构和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等,顺利完成了钻井任务。从井眼轨迹精确控制、优质钻井液技术、安全钻进措施、大井斜长稳斜井段套管下入等方面介绍了该大位移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或措施。这些技术及措施的应用不仅避免和降低了并下事故的发生,而且施工井满足开发要求,对该区域滩海大位移海油陆采井的施工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密度钻井液体系普遍存在的黏度偏大、流变性难以调控、经常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等问题,通过对聚合物包被剂、膨润土含量、润滑剂、抑制剂的优选,确定了低土相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的最佳配方,开发了一套低土相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钻屑、NaCl和石膏的污染能力和良好的抑制封堵能力,岩屑滚动回收率达到93.7%,能够满足高温高压、严重造浆、高渗透率以及微裂缝发育等复杂地层的钻井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