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地区是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之一。棉花播种占春播面积80%以上,棉花适时早播是充分利用无霜期,延长棉花生长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春季回暖早晚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早播比晚播好,有的年份早播遇到低温烂籽,造成严重缺苗断垅,甚至大面积毁种重播。什么样的年份适宜早播,什么样的年份不适宜早播,如何根据当年的天气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期是我区气象工作为科学种田、农业大上快上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鹿邑县1998-2007年夏玉米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地夏玉米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内涝.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早熟竖叶型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满足夏玉米生长需要;适时晚收,防止人为减产.  相似文献   

3.
祁宦 《气象》2004,30(6):52-55
使用覆盖麦秸、多功能防旱剂拌种以及在夏玉米拔节期、开花期喷多功能防旱剂等干旱综合防御措施,进行田间集成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覆盖麦秸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10%~20%,主要集中在0~30cm耕作层,尤以0~10cm保墒效果最好,配合多功能防旱剂的拌种和喷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壤水分的不足,起到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减轻干旱危害的作用,利于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特别在小苗期,这种保墒效果对全苗、壮苗非常重要。一般伏旱年份,采用综合防旱技术,可以提高夏玉米产量10%以上,净收益达到500元/hm^2以上,而且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干旱条件下夏玉米耗水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吕厚荃  杨霏云  钱拴 《气象》2002,28(2):38-41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干旱年份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耗水状况,对比了不同日降水量对玉米田3米剖面的水分分布状况的影响,讨论了土壤失熵过程中的不同深度的水分的变化以及土壤水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干旱年份玉米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黎锦祥 《气象》1985,11(11):22-23
我县夏玉米的产量较高,但是不稳。据调查分析,夏玉米产量不稳的原因是气候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夏季降水不匀,发生早涝灾害造成的。 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水的规律是:播种时需水较多些,以利于出苗;到苗期(从出苗到拔节前)需水要少些,有利于蹲苗,在抽雄前15天到开花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是博山种植面积较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57%。玉米产量虽有上升的趋势,但产量不稳、波动较大,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1965~1982年的玉米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为样本,试图通过客观的数学分析,揭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玉米产量的气候模式,为博山的玉米生产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峰 《陕西气象》2012,(5):36-37
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宝鸡地区的眉县、风翔和麟游3个代表县1981--2010年30a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干旱和灌浆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的影响程度塬区大于川道;春旱和初夏早是制约山区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适时早播,利用前期的热量避免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宝鸡玉米生产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品种,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象因素对川塬夏玉米种植区生产的影响;发展地膜覆盖栽培将是解决不利气象条件对山区春玉米种植区影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总结: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榆树市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设早中晚3个品种、3个播期和3个重复,进行玉米生长发育进度、产量和温度、降水观测,分析温度条件对玉米生长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生育速度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越高,出苗速度越快,平均气温每升高1℃,出苗速度提升17%左右,营养生长速度提升5%左右。较早播种的处理由于积温多、有效生育期长,产量比较高。积温每增加100℃·d,单位面积产量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53.5 mm,较常年偏多4%,比2012年略偏少;冬季降水偏少,春、夏、秋三季偏多。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年,较2012年偏高0.8℃;冬季气温偏低,春、夏、秋三季偏高。2013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早,结束晚,强度弱。201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长江中下游入梅晚、出梅早、雨量少;华北雨季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西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少。2013年,我国暴雨、台风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比较突出,局部地区灾情重。总体来看,2013年气象灾害为中等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重,死亡失踪人数和受灾面积均偏少。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麦垄套种的气候依据夏玉米麦垄套种增产的气候依据是:一是晚秋早播,延长生育时间,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二是避开6月上、中旬初夏少雨阶段,使播种出苗有水分保证;三是使夏玉米需水高峰期与降水较多的时段相吻合,避免“卡脖旱”。目前,南阳良种公司推广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9—2022年江苏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资料,分析了草地贪夜蛾的时空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区,东部沿海的盐城和南通两地为重发区,2020年是近4 a来重发面积最大的年份;草地贪夜蛾在江苏主要危害玉米,春玉米、常规夏玉米、迟播夏玉米上均有发生,其中迟播夏玉米发生程度最重,多为集中连片发生,最高百株虫量在54.7~125.6头,最高被害株率均在93.0%以上;成虫迁入江苏的时段主要是5—9月,其中6—7月为成虫迁入峰期;草地贪夜蛾重发区、迁入峰期等与玉米种植情况、迁飞规律、大气环流、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为精准制定防控策略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 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 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 a,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棉花是喀左县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好项目。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都有所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年份可以暴发,1992年曾猖獗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可以危害玉米、高梁、小麦、番茄等作物,一般年份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  相似文献   

15.
通辽地区玉米生产的热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通辽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丰歉决定农业年景的好坏。为了探讨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辽市玉米生产的热量状况,为政府和生产部门的决策及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利用科尔沁、开鲁、鲁北、保康、甘旗卡、库伦、大沁他拉等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59-2010年资料,对影响玉米生产的≥10.0℃积温和玉米生育期天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积温、持续期和玉米生育期天数能满足玉米晚熟品种的生育需要,而且线性趋势递增明显,滑动t检验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以上均在0.01或0.05的水平以上,存在一定的周期。(2)由于一些年份一些台站近几年出现初霜冻异常偏早,使生育期波动大,并有下降迹象,因此选择玉米品种不可盲目贪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段温度变化差异较大;≥10℃积温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日最高气温≥35℃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生育后期(乳熟—成熟)即9月上旬—10月上旬气温偏低,热量显著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是影响夏玉米产量高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忻州是山西乃至全国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全市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农业,而玉米在忻州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很强的农作物,既好种植又好管理,山区、平川、丘陵地区皆可种植,因此成为忻州最主要的农作物。忻州玉米产量之高,在山西历史上曾名列榜首。但由于1999年遭受了自1972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夏季作物几近绝收,秋季作物减产严重。1999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只有4950kg/hm2,与1998年相比减产40%,仅次于1972年的减产,属严重欠收年份。  1999年玉米全生育期积温为3305℃,与历年相比高39.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规律和1994~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预报及优化灌溉的计算机模型。用1998~1999年郑州市麦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20、30天土壤湿度相对误差分别为-7.3%~7.7%、-8.3%~6.8%、-7.6%~7.7%,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水分变化,并可根据小麦、玉米不同发育期特点,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模拟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性气候变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引用CERES玉米模式,模拟气温增加1℃、2℃、3℃、4℃,相应降水不变和增减5%、10%的组合条件下,我区东部4盟市的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将有所下降,应采取培育和引进晚熟品种,才能稳定玉米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低温寡照对濮阳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郭爱莲,刘九玲,孙士军(濮阳市气象局·457000)(濮阳市孟河乡农技站)1引亩夏玉米是波FH市的主要秋粮作物。1995年单产300~375kg,较往年的400~450kg减产15%~25%,较1994年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