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地震编目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陕西地震编目工作中所使用的地震走时表、地震定位精确度及地震编目分析处理软件。结合当前的地震编目工作,展望了陕西地震编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地震编目自2009年数字化以来,编目方式发生变化,本文从地震初动标注、震相分析、振幅量取等阐述安徽数字地震编目工作进展,同时提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地震编目精度的方法,规范编目检查流程,减少人工误差。  相似文献   

3.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地震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共触发和分析地震144844条.通过将编目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结果与四川台网人机交互分析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分析地震事件与台网正式目录地震事件匹配率为32.15%,ML≥3.0地震触发率可达79.18%.匹配的地震事件中80.57...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陕西省地震编目工作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地震编目分析1970年以来陕西省地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及陕南地区;随着煤矿的开采,近几年陕北地区矿震数量呈现增加陕西态势.  相似文献   

5.
简要的介绍了广东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和监测能力,从地震波形初步判定、震相标注、参数测定、结果产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地震编目流程,日常编目分析工作中应注意的事情,提出并分析了如何通过人工校核检查及编目程序检查来进一步提高编目质量,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地震多、地域广、台站数量多的特点,结合新疆地震台网地震编目现状和JOPENS6.0系统的远程波形调用功能,提出以有人值守台为核心均衡考虑工作量、便于运行维护和明确编目职责的原则划分子台网进行编目工作,并研究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有人值守台站进行编目工作时,在带宽越宽的行业网内,操作流程越流畅;按照制定的子台网编目原则,编目效率得到提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到大震应急时地震序列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选取山西地震台网2021年9月—2023年3月的实际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编目结果为依据,将预警台站编目定位结果和正式编目结果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偏差做对比,梳理地震基本参数的偏差范围,探讨预警台站地震定位精度。总体来说,预警台站定位的地震基本参数数据结果整体可靠,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一编目系统将中国区域地震台网数据与国家地震台网数据相结合,进行统一编目,实现全国台网间、台站间的联合定位,最终产出参数更合理、内容更丰富的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总体构成、技术系统、产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测震台网现行的统一地震编目工作体系,对统一地震编目产出情况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并与“九五”期间的地震编目产出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地震编目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据地震目录的种类、性质等,提出了提高地震编目精度的措施,即应统一规范、统一标定量规、选取布局合理的台站,使用多种方法和区域走时表、加台基校正值计算震级等。指出,只有提高编目的精度才能使使用者从地震目录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3天及后7天甘肃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RISP系统自动检测余震序列,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编目与人工编目定位结果基本一致,震中位置差(3.9±1.51)km,震级差值ML(0.17±0.22);自动编目结果的发震时刻普遍略早于人工目录,但两种目录中大部分余震发生时刻的差值在2s内.自动编目产出速度快,且能检测人工无法识别的微小余震,提高了目录完备性.综合来看,自动编目系统产出结果符合预期目标,可为震群趋势判断、破裂过程快速反演等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选取淮北地震台(简称淮北台)测定中强震面波震级编目MS4.5及以上震例为样本,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的震级参数为标准震级,新定义"二维震级修正法"对淮北台震级进行修正,分析结论显示"二维震级修正"效果显著,且易于操作,对提高单台速报和编目震级的准确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资料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对比方法,对1976-2011年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分析.通过对固定台站、呼和浩特模拟遥测台网、流动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完整率由7.4%提升到96.3%,平均提升率88.9%.依据“‘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数据格式,将各个阶段不同的地震目录和观测报告格式,统一为“‘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格式,实现数据“格式统一、数据连贯”.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大震应急期间地震编目数据的流转速度,节约抗震救灾时间,设计地震编目数据查询移动终端平台。采用Java EE技术及SSH框架搭建Web服务器平台,基于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终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列表、地图和统计信息3种方式的展示结果,实现地震编目数据查询。  相似文献   

15.
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的影响地震精确定位的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 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地震从分析到速报、编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的地震资料分析、速报、编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使用LocSAT与Hyposat 2种方法,对青海地区2014年1月至7月之间22个Ms3.0级以上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为标准,得到2种方法定位结果的误差,并进一步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消除方法以及2种定位方法对于青海地区地震定位选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理想的编目要满足如下条件:覆盖整个地震影响区;应包含所有可调查到的滑坡,滑坡的最小长度应小至1~5m左右;编目中的滑坡位置也必须准确,应使用能够反应它们真实的平面形状的区要素来表征。符合上述要求的滑坡编目可以用来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和其他的定量分析研究。详细的地震滑坡编目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初的航空摄影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科学的进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成为可能,从而使得除最小的滑坡之外可以识别并绘出所有由地震事件触发的滑坡。得益于遥感技术的这种可以观测到地球任何地方的能力,我们可以获取到任何大量地震滑坡发生区域的遥感影像。然而,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时代的到来,地震滑坡编目数据不完整也成为当前研究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的建设,中国测震站网的监测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对于地震编目业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编目产品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用于支撑全国地震编目业务的系统亟需升级换代。本文介绍了国家预警工程软件系统之一的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通过对系统概况、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等详细介绍,阐述该系统如何用于支撑国家预警工程建成后的全国新编目业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为该系统及其产出的编目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