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虞维钧 《气象》1994,20(5):2-2
气象台站的感应雷击及其防避目前气象台站上都已安装了避雷针,这是防避雷击的必要措施。然而近几年来台站的雷击却有所增加。避雷针只能防御直接雷击,而对感应雷击却束手无策。目前台站上的电器设备不断增加,其电缆线和电源线都成为接收感应雷击的“天线”。特别是安装...  相似文献   

2.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2,(Z1):28-29
加油站、油(气)库、化工原料储罐,以及安装在建筑物顶的各种天线等,都需要设置避雷针保护.为了做到经济、美观、安全可靠,就需要灵活运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高度,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如何运用滚球法巧设避雷针.  相似文献   

3.
雷雨季节,不少人认为建筑物安装了避雷针等设施,计算机系统及电信设备就可免遭雷击,其实并非如此.现以一次严重的雷击事件为例,就电子设备的防雷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感应雷击及其防护张剑英(烟台市气象局264001)目前,在高大建筑物和通讯机房一般都安装了避雷针(网),但这种传统的避雷装置只能防护直击雷,而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有时反而容量诱发感应雷击。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加,遭感应雷击的报道日益增多。对于感应雷击的...  相似文献   

5.
避雷针在防雷技术上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避雷针的概况及其使用原理,然后阐述了用滚球法来分别确定避雷针对建筑物的保护范围和雷击点,并说明其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新型避雷针的发展趋势,在综合防雷设计中需要引进内外兼备的防雷技术来共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型浮顶金属油罐的雷击事故较多,分析雷击原因的意见也不一。本文通过雷击事例的分析,提出了直击雷对油罐区避雷针的闪击所产生的强雷电电磁感应电动势,是浮顶金属油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建筑物在直击雷闪击下,产生的强雷电电磁感应电动势,也是弱电电子设备损坏的原因之一。建议,浮顶金属油罐区尽量避免安装独立避雷针,减少直击雷在罐区的闪击,以及产生强雷电电磁感应电动势对油罐的危害。现以1995年8月3日茂石化北山罐区125#外浮顶金属原油罐受雷击着火为例,探讨雷击着火的成因和防护措施。1 雷击及着火…  相似文献   

7.
1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对于强电设备的防雷措施比较完善,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对于弱电设备的防雷却显得很薄弱,每年各种弱电设备因雷击而遭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电力系统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弱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保护弱电系统免遭损害也越来越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此作一初步的探讨。由于一些电子设备工作电压仅几伏,传递信息电流也很小,对外界的干扰极其敏感,而雷电的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因此,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避雷针能防止直接雷击,但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有关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模拟试验和研究理论成果。通过对受雷击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对避雷针保护范围有关问题的看法。介绍了省立医院防直击雷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规范的防雷等级和滚球法,绘制出不同防雷等级的坐标图。依据不同的坐标图,可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最佳设计高度、被保护物上各类天线架设位置及高大建筑和较长被保护物上多个避雷针的位置、高度。  相似文献   

10.
准确测定避雷针保护范围是目前基层气象台站防雷减灾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结果是在依据有关雷电理论经模拟实验和资料统计及分析总结的前提下得到的。实践证明 ,只有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才有可能避免或减少直击雷击的危害。因此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防雷工作实践 ,对避雷针保护范围随其高度变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 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雷电现象是概率性现象。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方法不尽一致 ,归纳起来大致上有如下三种 :( 1 )折线法 ,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折…  相似文献   

11.
移动气象雷达车避雷针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对一部移动气象雷达车进行的防雷检测为例,通过滚球法和雷击概率与避雷针高度关系公式,计算了避雷针保护范围,研究了避雷针合理高度和最佳位置的选取方法。根据气象雷达波特点,分析了雷达车避雷针材料的选用要求。从避雷针和避雷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优先选用避雷针的原因。针对雷达车移动特点提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雷电通过强大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等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辐射、感应,由各种信号线侵入设备终端,损坏各种设备的例子屡见不鲜,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克星.据不完全统计,60%~80%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来自电力传输线.  相似文献   

13.
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避雷针在保护千千万万的建构筑物免受直击雷灾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微波、通讯台、计算机、程控电话等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雷电灾害也以相应的面貌出现.然而,许多人还是沿着富兰克林时代的防雷思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损失惨重.本文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分析避雷针的避雷机理,结合实例评价了避雷针的利和弊,并阐述了一些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雷电防护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雷达站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直接雷击防护方案的设计。本文利用滚球法给出了求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高度的反推方法,分别计算了一定条件下采用2支、3支、4支避雷针方案所需的避雷针最低高度,并利用三维绘图法测量、验证。结果显示,滚球法计算结果和绘图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3支避雷针对称分布的保护方案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设计最佳方案,采用3支避雷针的方案,屋顶边缘至天线罩的水平距离需大于3.34m。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玉林电视台塔楼遭受强雷击损害,避雷针保护与针(网)混合保护比对,引下线根数对分流系数影响,变压器设置在建筑物内外对雷击风险值影响的分析,得出电视台塔楼应采取针(网)混合保护、增加防雷引下线根数和变压器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等防护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通信、监控、收费系统的综合防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寿先 《广东气象》2001,(Z1):33-37
概述 当今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微波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大量应用,雷击电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LEMP的主要侵入通道有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路线和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侵入设备系统,造成电子设备失效或永久性损坏.因此,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等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反击.只要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七台河是黑龙江省小型煤矿较多的煤城,其煤层浅,分布不均,瓦斯含量高,大部分矿井分散在地势空旷的丘岭半山之中.本文针对小型煤矿雷击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为避免或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结合几年来小型煤矿防雷检测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2 小型煤矿防雷检测要点 2.1 检测避雷针 检测煤矿井架避雷针接地体(包括桩基础、井台)整体的接地电阻测量<4Ω.对井口设置的避雷针接地电阻<8 Ω,针脚距离洞口边沿距离≥3.5 m,距离洞口人行道≥3.5 m.  相似文献   

18.
通信工程单位因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而极易成为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对象.分析了雷击灾害的产生因素,从雷击与电气事故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拦截、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等方面,对其综合系统的防雷工程保护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雷电属于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它的放电功率虽然很大,可它的放电时间很短,相对来说它的危险是可以控制的。雷电最大的危害是它能使易爆和易燃的物质起爆或燃烧。此外雷电波沿电力、电信架空线路,广播电视天线和各种高架管线等传到室内,产生过电压,造成起火,损坏建筑物和击死、击伤人畜。例如,1988年黄岛油库爆炸起火,就是遭受雷击而引起的。1994年8月29日,徐州市万寨港务处部分电子设备被雷击坏。1995年煤炭部西安设计院通信铁塔、电视共用天线遭受雷击,损坏通信设备和电视放大器,损失达20万元。1993年北京市…  相似文献   

20.
雷击分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天电直接命中仪器的现象叫直雷击,我省一般台站在安装电接风仪的同时、安装相应高度的避雷针,在这些台站还没有出现过电接风仪遭迂雷击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