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哈勒尕提矽卡岩型铁铜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幼惠 《地质与勘探》2015,51(4):610-618
哈勒尕提铁铜床矿位于西天山博罗科努Au、Pb、Zn、Cu、Mo异常带中,矿区发现矽卡岩型铁铜和铅锌矿体15个。铜矿、铁矿已达中型,通过深部工程控制,初步查明全区(331+332+333)类资源量:铜金属量15.2959万t,铁矿石量1321.83万t,铅金属量2341 t,锌金属量12905 t;平均品位Cu1.09%、TFe 25.55%、Pb 1.03%、Zn 5.70%。伴生组分金属量:金2.64 t、银223 t、锌7.31万t。主矿体Ⅳ、Ⅵ体在空间上分布与大理岩小残留体的形态、产状有关,同时也是化探异常浓集中心、物探低缓磁异常分布交汇的部位以及矽卡岩最为发育的地段。主矿体赋存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些成矿的地质、物化探标志性特征,对该区寻找矽卡岩型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文君 《山西地质》2011,(1):20-22,48
通过钻探工程对保德县石且河矿区矿体边界及深部进行控制,结合正规1:5000全仪器法地形、地质测量图及采样化验等方法,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含矿岩系的层位、岩性、厚度、产状、形态,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矿体(层)的数量,矿体连接对比条件、分布范围、产状、厚度、规律、形态特征、品位变化特征以及连续性,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共伴生矿产亦做了相应的地质评价。全区共求得铝土矿332+333资源量12456.9万t,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近三年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热液矿床流体-构造-岩性耦合成矿模式指导下(Zhou et al., 2018a),位于贵州省贵定县东南5 km的竹林沟锌矿床找矿取得重要突破。截至2019年底,新探明(111b+122b+333)锌矿石量428万t,Zn金属量28万t,Zn平均品位6.54%(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2019内部资料),达中型锌矿床规模,远景金属资源量超过50万t,有望达到大型或超大型锌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近年发现的曼特敖包中型锌多金属矿床,是河南省第一地质勘查院在内蒙古的最新勘查成果,也是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等多种找矿方法找到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成功案例。经过详查,共探求(332+333)+(334?)矿石量439.59万吨,锌金属量12.40万吨,伴生银57.64吨,铅0.52万吨。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本文总结了矿床成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区域东乌珠穆沁旗地区的找矿提供重要信息,亦为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的勘查,探获(333+334)资源量:矿石量1040.1万t,Sn金属量30732t,WO3金属量14190t。矿床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其次为石英脉―云英岩脉带型。矽卡岩型和构造―矽卡岩复合型钨锡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不纯碳酸盐岩。石英脉―云英岩型矿体主要赋矿层位是岩体内部的裂隙。  相似文献   

6.
湖南攸县兰村矿区龙潭组沉积厚度大,含煤层数多,岩性变化大,煤岩层对比困难。根据兰村矿区深部煤炭详查地质成果,利用标志层、物性特征、生物化石特征、显微岩矿鉴定结合相旋回等方法进行综合对比,解决了研究区煤、岩层对比难题,探获煤炭资源量(332+333+334)1.7亿t,为湖南近几十年来单个煤炭勘查项目资源量过亿吨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水洞岭矿床为一中型铜多金属矿床,(332)+(333)+(334)铜铅锌金属量13万余吨。笔者在收集区内已有地质勘查、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综合研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矿床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岩石特征、矿体形态、近矿围岩蚀变的主要类别、矿石构造类型分带、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及主要伴生组分等地质要素均与黑矿(VMS型)的特征基本相同;同时,矿石组构(交代文像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矿石中呈脉状—细脉状斜切赋矿岩石片理而出现的黄铁矿化及闪锌矿化)、细鳞片状绢云母化及深色鳞片状叶绿泥石化蚀变特征等联合表明,矿床具有后期热液弱改造的痕迹。因此,水洞岭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归结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弱改造类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纳雍水东铅锌矿床共圈定7处铅锌矿体,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呈透镜脉状产出。铅锌矿体平均厚度为1.50m,平均品位Zn9.06%,Pb1.05%。估算锌铅金属资源(332+333)总量分别为7.91万t和0.92万t,为小型矿床规模。通过在区内多年的勘查工作,并结合区内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铅锌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以及矿石特征,并论述了矿床成因及Pb-Zn-Ag-Cd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在南岭地区共安排项目30 项,累计投入总经费4.7143×108 元,其中中央财政 2.4796×108 元,地方财政投入2.595×107 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1.9388×108 元。新增332+333 铅锌金属资源量5.737×106 t, 三氧化钨资源量3.94×105 t, 锡金属资源量2.62×105 t,钼金属量资源量2.75×105 t,金金属资源量35.5 t,锑金属资源量4.2 ×104 t,铁矿石量3.968×107 t,银金属资源量5149.7 t,铜金属资源量2.26×105 t。 9 个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资源 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6 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7 年,稳定职工就 业49 464 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在深部找矿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对该区矿山深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锡田地区位于南岭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湖南段东部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较好。本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批准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工作部署按照1∶5万矿产地质调查、矿区评价、勘查示范、靶区验证、综合研究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勘查与研究工作,建立了锡田地区成矿地质模型,提出“三位一体”控矿模型,划分了锡田岩体成岩时代,确定了锡田地区找矿标志,并计算出了锡田地区钨锡资源量(332+333+334)为30.18万吨。然而,锡田地区很多矿脉停留在预查阶段,建议进一步加大锡田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其资源量级别。  相似文献   

11.
武音茜 《云南地质》2006,25(4):452-453
猫猫厂铅锌矿床为近年在黔西北地区新发现的矿床,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次估算的资源量全部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铅锌资源量(333+334)数十万吨,其中333资源量十多万吨,占总量的8.5%。此外,伴生有益元素Ag、Ga、Ge、Cd、S全部或部分矿体中达到有用组分评价指标要求。其中,Ag284.8吨,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前期地质、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阜平县口子头隐爆角砾岩开展了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10处异常。钻探验证显示深部黄铁绢英岩化强烈,圈定5个钼矿体、7个银(金)矿体,估算钼金属量83t,银金属量10.67 t,伴生金金属量61.81 kg。银钼多金属矿体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体中,表明地表原生晕异常为矿致异常。钻孔原生晕元素含量分布图显示,主要成矿元素的结晶沉淀规律符合典型热液型矿床的元素分布特征。笔者还研究了矿体中元素的富集范围,预测了深部盲矿体的赋存部位,并提出进一步验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Don Javier铜矿床位于秘鲁南部著名的古近纪铜钼矿床成矿带的北端,是该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初步探明其铜金属量为129.18万吨,平均品位0.43%;伴生钼金属量为5.23万吨,平均品位0.017%;伴生银金属量为800.56 t,平均品位2.64 g/t。文章重点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明确矿床周边的找矿方向,以期增加资源量满足后续评价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Don Javier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内。另外,通过建立矿床地质、蚀变三维模型,结合前人的地表物探、化探成果,认为矿体北东侧及南东方向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玲珑金矿属于以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其矿脉受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控制。区内脉群发育,175号脉群是玲珑金矿的主要大型金矿脉群之一。文章通过总结175号脉群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矿体赋存规律、矿石类型等;阐述了175号脉群深部成矿规律,并根据见矿工程利用地质块段法预测175号脉群11—101勘探线范围-800 m标高以下(332+333)金矿石量192.44×10~4 t,金金属量8.5t。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长期以来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大都集中于研究Cu、Au、S、Fe等矿产,而铅锌矿的相关报道或科研工作相对较少。铜陵张家冲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繁昌盆地内,属次火山口控制的铅锌矿,是繁昌火山岩盆地内发现的第一个有色金属矿床,同时也是通过对盆地内硅化带的系统解剖发现的矿床,有着较高的科研和生产价值。笔者近年来组织了对该区的施工,提交(332+333)铅锌矿石资源量675.87×104t,Pb+Zn金属量11.90×104t。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区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等进行总结,进一步丰富该地区成矿模式和理论,为本区乃至整个繁昌盆地下步找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manto型矿化是指"沿层交代"并受地层控制,构造控矿,品位高,富含硫化物矿石。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在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下,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世界级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山(南坑)矿体是继揭露甲玛深部斑岩矿体之后的又一找矿重大突破。铜山矿体规模达到大型,铜金属量70多万吨,钼金属量2万吨,铅+锌金属量120多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0多吨,伴生银金属量2 000多吨。铜山矿体距离斑岩体中心1 km,受铜山滑覆构造控制,滑覆体内部次级褶皱、裂隙发育,为热液流体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赋存于林布宗组角岩、林布宗组角岩和多底沟组大理岩层间及多底沟组大理岩中,呈透镜体、脉状、囊状、豆荚状;富含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等;品位较高,铜平均品位0.99%,铅+锌平均品位2.88%。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与世界上其他manto型矿体对比,甲玛铜山矿体属于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的manto型富矿体。甲玛manto型矿体的发现和确定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尚属首例,对该成矿带其他斑岩、矽卡岩矿床寻找外围manto型富矿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经济意义也十分巨大,目前已经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露天采场。  相似文献   

17.
西藏尼木岗讲斑岩Cu-Mo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西藏尼木县岗讲铜矿的地质特征、矿化和蚀变特征,阐述了矿化岩体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根据现控制矿体特征及矿石矿物组合,认为研究区系斑岩型铜矿。现控制矿体经估算,铜(332)+(333)+(334)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以上。  相似文献   

18.
项目主攻矿种为铅、锌,主攻区域为张维—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化集中区,通过综合研究,采用地质、物探、钻探和坑道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对五指山地区那雍枝铅锌矿床和张维地区水东铅锌矿矿床进行解剖评价,估算了333+334铅锌金属资源量215.65万吨,其中333铅锌资源量52.03万吨,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建立了五指山地区铅锌描述性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经过成矿预测认为,五指山地区砂岩、落水岩、那润和喻家坝,张维地区的以则孔,果化地区的打麻厂和堰塘等,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经过后期勘探,建设3个中型矿山,增加了当地居民和地方财税收入,在乌蒙山贫因地区具有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锌-铜矿石、锌矿石及铅-锌-银矿石依次从矿化中心向外侧产出。代表性矿体拜东矿区1号矿体的块段金属量、平均品位及元素比值由西向东沿着走向方向显示出明显而系统的变化规律。锌的块段金属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铅和银的矿段金属量则先增加后下降;锌的块段平均品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铅和银的块段平均品位则先上升随后下降;Ag/Pb值先上升随后下降,Ag/Zn和Pb/Zn值则逐渐上升。这种矿化的分带性可能是成矿热液在中偏高温向低温演化的过程中,沿着矿体的走向方向从矿化中心向外侧运移,在矿体不同位置有选择地将成矿物质卸载的结果。而成矿热液在断裂系统内与不同比例大气水的混合则可能是成矿系统内温度梯度形成的重要原因。矿床中不同位置的矿物组合记录了成矿热液中硫逸度由高向低,pH值由低向高的演化过程。拜仁达坝矿床与邻近的维拉斯托矿床组成了一个由温度场控制的具有明显矿化分带现象的低硫化热液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0.
雷泽恒 《地质与勘探》2009,45(4):402-408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334资源量只有原则性的定义,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及矿体圈定原则没有具体规定,现行规范中对预测资源量的圈定要求过高,同时也没有高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资源量的编码,致使在资源量估算中不统一.文章试图以白腊水矿区锡矿资源量估算为例,就333、334资源量的估算进行讨论,建议将334分为3341和3342两类,并对333和334的控制程度、圈定原则、资源量编码、工业指标及资源储量比例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