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洛南寺耳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贵聪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91-1098
陕西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小秦岭地区具有代表性,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为本区及小秦岭其它地区找矿提供借鉴,文章在分析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成矿特点,发现矿区内矿化带、矿脉(体)多呈等距性分布,硅化、黄铁矿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烟灰色石英、钾长石和黄铁矿组合对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指...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东闯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东闯金矿是其中典型的碰撞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之一,其形成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作用机制,主成矿期为燕山期,金矿的形成、演化与分布严格受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构造的控制.通过对东闯金矿矿床地质、构造特征、成矿期次的研究,对主要矿脉507脉的矿化趋势的分析,建立起矿田构造活动与成矿过程的时空演化关系,总结了矿脉(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机制与规律.这对属于危机矿山的东闯金矿的深部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柳金矿床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西部,属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红柳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性特征、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并总结出矿化富集规律:1)金矿(化)体总体分布在中、高级变质带及其接触部位;2)中级变质岩(片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矿脉延伸长度大,但Au品位相对较低,常形成规模较大的低品位金矿体;3)分布在高级变质岩(混合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展布与地层走向近垂直,矿脉延伸长度较小,但Au品位相对较高,常形成小而富的金矿脉;4)当矿带中出现NW与NE两组矿脉交叉时,常形成小而富的矿体即富矿包.  相似文献   

4.
粤东嵩溪银锑矿床成矿构造及矿化富集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茂华 《矿产与地质》2001,15(6):712-717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脉形态特征及组构特征,通过分析得出矿床成矿断裂的产生有四个阶段,其中银、锑矿化主要与第二、三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亨治 《矿床地质》1987,6(1):56-67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8.
黄什  刘良根  蒋科 《江苏地质》2020,44(3):278-282
Morro1铜金矿位于秘鲁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早白垩世IOCG成矿带,是一个铜、铁矿异体共生的小型矿床,铜矿体伴生金矿化。基于普查工作成果,较系统地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IOCG型矿床的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Morro1铜金矿在构造背景、矿化类型、矿石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具有IOCG 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可初步划分为IOCG型矿床;总结对比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将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2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河北后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发现过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福 《矿产与地质》2004,18(2):113-117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滇黔桂交接地带已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和矿化异常100余处,并己找到若干大型矿床,证明这一带为我国进一步寻找这类金矿的有望远景区.本文据已知矿床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控矿的地质、构造、物理及化学条件进行了论证,确定矿床为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初步建立了成矿地质概念模式,提出了四大成矿带和十三个成矿远景区,为本区扩大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文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重点矿脉的矿化富集规律,为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区域地质概述 小秦岭金矿带出露地层为太古代太华群,其原岩经恢复为粉砂岩、石英砂岩以及海底喷发的基性火山岩。研究表明岩石随着区域变质程度加深而含金量逐渐降低。向西倾伏的复背斜和NWW、NE、NNW向断裂发育,构成区域构造格架。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先后四期,其中以燕山期侵入体规模最大。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草店金矿区金矿化发育,主要集中分布于区内康家沟、西沟、王沟3个矿段。金矿(化)体赋存于中太古宙太华群、中元古界熊耳群与燕山晚期似斑状花岗岩中,总体走向北西,形态各异。金矿主要为石英脉及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金矿化体基本上赋存于区内近水平产出的花岗斑岩脉一侧。矿床总体受区域上北西向韧性剪切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北西向韧性剪切构造带内,控制近水平矿脉的构造为主级滑动面,控制缓倾斜矿脉的构造为次级滑动面。  相似文献   

13.
脉状金矿定位预测的关键——主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制了主要矿脉群和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位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与玲珑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结环)。山东平度旧店金矿的主控矿因素则为北西向硅化带,主要的含矿石英脉均分布于其两侧约2 km范围以内。确定主控矿因素是矿床定位预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矿山资料二次开发、详尽的矿床地质研究以及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利用是确定主控矿因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毛堂金矿和蒲塘金矿为两个产在花岗斑岩-爆破角砾岩筒中的斑岩-爆破角砾岩型复合矿床,二者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特征相似,矿化与流体沸腾,隐爆,稀释作用有关。通过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和野外地质观察,探讨了这两个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岩成矿中的流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典型矿化集中区矿床(点)分布的太极序列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俊浩  侯光久 《地球科学》1994,19(2):211-217
矿床的形成和演化确定存在着明显的数量规律性,这早以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注意,文中以河北张宣典型金矿化集中区为例,对典型矿化集中区的矿床(点)进行了太极序列模拟,结果表明,典型矿化集中区中的矿床(点)与主干控矿断裂的距离在平面位上服从太极序列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盖塔(Geita)金矿是坦桑尼亚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之一。文章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同位素年代特征,并对矿床成矿模式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认为盖塔金矿以块状黄铁矿和浸染状黄铁矿的矿化为主,成矿时代约为2644~2680Ma,属于太古宙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后生成矿模式可能是盖特金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7.
岳维好  周家喜 《矿床地质》2022,41(1):106-120
阿斯哈金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破碎带内,受NNE向和NNW向-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铜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和银金矿.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  相似文献   

18.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平 《地质与勘探》2009,45(6):655-660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带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分布以及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带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金质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硫源主要来自深部,金矿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源来自变质和构造运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矿床成因属是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系的与脆一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  相似文献   

19.
倒木河金矿为吉林中部矿化集中区中主要矿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决定了矿化集中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系列的产出。区域上北东向小城子-口前,双河镇-西阳两条左行剪切断裂和小城子-双河镇北西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控制该矿床的产出。两条北东向左行剪切断裂产生的次级裂隙构造控制矿体和矿脉的产出,为矿床的容矿构造,从该区所具有区域构造环境至区域控矿断裂构造到次级容矿裂隙构造,构成了三级控矿系统,控矿断裂和裂  相似文献   

20.
中山沟金矿是张家口市的中型金矿,现主要开采I号、Ⅱ号金矿脉,开采深度1100m。本文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矿床地质背景、矿田构造解剖、成矿物质来源、矿脉垂向变化、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山沟金矿由上往下矿体有宽度变大、品位变富的明显趋势,说明该矿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应注重深部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