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通过对每一个原子计数,发现可以迅速测定C~(14)与C~(12)的比值,而确定这种比值是测定古生物年代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通常测量C~(14)同位素的衰减要花几个星期。而这种新方法使用高能质谱仪,只要几天就可测定极其微量的样品中C~(14)与C~(12)的比值。加利福尼亚州圣乔治州立大学A·B·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是指以祁连山东段为主体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山系交汇地段。本文根据野外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现代高山冰缘带特征及晚第四纪古冰缘现象,对主玉木冰期以来冰缘环境发展作了探讨。文中引用C~(14)年龄是由兰州大学C~(14)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学》1974,9(4):383-384
利用天然放射性碳(C14)的衰变规律测定含碳物质的绝对年代的方法,已在考古学、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学等科学研究及有关的生产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室于1973年冬至1974年夏,用乙炔(C2H2)气体法,测定了几个考古样品和地质样品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14)C年代法在冰川冻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14)C的天然存在是由W.F.利贝发现的,1948年正式用于年代测定。此后~(14)C年代法发展很快。由于它能用来测定五六万年以来含碳样品的年龄,而这正是第四纪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因此能在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古地理、古气候、考古学以及冰川冻土研究等方面得到应用。早在五十年代国外就对冰川冰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对冰川沉积物的测定更为普遍。近几年来对冰雪和地下水的测定技术也有了发展。冻土研究中测定冻土~(14)C年龄同样也是可行的。在第八、九、十、十一次国际碳十四会议上,冰的~(14)C年龄测定技术及应用方面的论文占有相当比重。我所近几年来已经用~(14)C年代法为冰期划分及冻土年代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1972,(3):315-315
国际放射性碳年龄测定会议将于1972年10月18—25日在新西兰下哈特市召开。此次会议的意图是为了召集一部分重要的、积极从事放射性碳年龄测定技术的科学家。将要讨论的部分题有:年龄测定技术;参照标准;C~(14)的半衰期:C~(14)的缓慢变化;国际合作;计划;材料选择;年代学问题;海洋中C~(14)的变  相似文献   

6.
位于上海西部的冈身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对其年代和成因的研究不仅涉及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问题,而且也是解决上海西部成陆年代的惩结所在。最近笔者系统采集了冈身地带的样品,并对其中贝壳样品进行了C~(14)测年,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对冈身的绝对年代作一报导,并试图一并探讨冈身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正> 1952年利贝(Libby)发表了他的名著“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以来,该法的原理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碳十四断代法是精度较高、准确度较好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之一。目前能用它测定四万年内的含碳地质标本的年代,故在考古、晚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古地理、古气候、海洋、土壤等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应用于地下水、冰川、盐湖、新构造运动、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研究等领域。近年来配合岩溶地质研究,也开展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地球学报》2015,36(5):522-522
<正>2015年7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研究实验室研制的"钕同位素比值分析标准样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样品证书(编号及批号为GSB 04-3258-2015)。这是国内目前第一个获得国家标准样品证书的143Nd/144Nd比值标准样品,应用前景广泛。钕同位素比值分析标准样品是给定143Nd/144Nd特性量值的标准溶液,可用于地质、资源、海洋、环境、考古等多种样品143Nd/144Nd比值测定的仪器(热电离质谱和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校准和分析过程的质量监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Ⅱ)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宏  范昌福 《第四纪研究》2005,25(2):14-156
作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年代测定的一种重要手段,14C测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年代测定。但对于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在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421个由其他研究者获得的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进行了系统校正。并讨论了百年、千年与万年尺度的14C数据校正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测定值与系统校正值之间的差值常有数百年至两千年的差别。经统一校正的14C年龄,最大限度地接近样品太阳历纪年的“真实”年龄,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重建该地区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年代史,并可与考古纪年及其他测年方法获得的绝对年龄直接对比。  相似文献   

10.
锂同位素研究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已广泛应用于从地表到地幔的岩石圈及流体等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准确测定锂同位素比值是应用该同位素体系的前提。本文报道了国际上7种常用地质标准物质(BHVO-2、JB-2、BCR-2、AGV-2、NKT-1、L-SVEC、IRMM-016)的锂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中采用硝酸-氢氟酸混合酸消解岩石标准样品,通过3根阳离子交换树脂(AG50W-X8,200~400目)填充的聚丙烯交换柱和石英交换柱对锂进行分离富集,利用Neptune型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锂同位素比值,使用标准-样品交叉法(SSB)校正仪器的质量分馏。实验得到这7种常用地质标准物质的锂同位素组成与测试精度(2SD)分别为:δ7LiBHVO-2—L-SVEC=4.7‰±1.0‰(n=53),δ7LiJB-2—L-SVEC=4.9‰±1.0‰(n=20),δ7LiBCR-2—L-SVEC=4.4‰±0.8‰(n=8),δ7LiAGV-2—L-SVEC=6.1‰±0.4‰(n=14),δ7LiNKT-1—L-SVEC=9.8‰±0.2‰(n=3),δ7LiL-SVEC—L-SVEC=-0.3‰±0.3‰(n=10),δ7LiIRMM-016—L-SVEC=0.0‰±0.5‰(n=10),这些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与国际上已发表的数据一致。Li同位素分析精度可以达到大约0.5‰,长期的分析精度即外部重现性≤±1.0‰,达到了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7种常用地质标准物质的锂同位素组成数据的发表为锂同位素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地质样品的锂同位素数据的质量监控成为可能。在基质效应的研究中,使用不同量的IRMM-016配制的标准溶液过柱,深入探讨了样品量对锂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测试精度下,只要分析样品的锂含量达到100μg/L,且不超过树脂的承载量,样品的锂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与真值吻合,样品量的大小不影响锂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AMS 14 C 国际比对样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组织的第五届14 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制备、小型14 C测量加速器质谱计装置和比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北京大学的测量结果与IAEA加权统计平均值的偏差在1σ之内, 这一结果较客观地体现了我国14 C AMS年代测定在国际同类实验室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国际标样对伊利石结晶度测定值的校正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利石的结晶度(IC),又称Kbler指数(K.I.),是指粘土矿物伊利石10×10-8cmXRD峰的半高宽。作为一个变质程度的指标,结晶度广泛用于研究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的演变过程,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伊利石结晶度逐渐增大。根据Kbler的建议,近变质带(极低级变质带)上、下边界的伊利石结晶度分别为0.42(°Δ2θ)和0.25(°Δ2θ)。然而,测定伊利石结晶度时,由于缺少国际标样,且各实验室间的样品制备、仪器条件、测试方法也不相同,因而导致获得的数据有较大差别,缺少可比性;因此,使用国际标样对数据进行校正,使各实验室获得的数据都能直接地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由L.N.Warr提供的5个伊利石结晶度的国际标样(其中,4个为岩石碎屑样品,采自英格兰西南部的极低级变质带;1个为单矿物样品,采自印度的花岗岩),获得了校正方程,ICCIS=0.977IC测定值+0.0336(°Δ2θ),R2=0.9835。在实验室内对213件采自国内的样品进行测定,测试条件与国际标样的测试条件相同,利用此方程对测得的伊利石结晶度数值进行校正,证实本实验室对伊利石结晶度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植硅体(phytolith)是植物体细胞中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后的产物。非晶体二氧化硅的一个聚合基有活性,能够结合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碳。植物体死亡后,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形成坚硬的硅质物,具有抗风化、抗腐蚀、耐酸的特点。植物原生的有机碳被封闭在植硅体内,与外界隔绝,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利用植硅体进行~(14)C年代测定,可以得到植物体死亡的年龄。本研究采集浙江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田土壤样本,提取其中的植硅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鉴定,并利用加速器质谱对植硅体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以期得到水稻田的使用年代;对同层位炭化植物种子也利用加速器质谱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植硅体年代数据与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在3σ误差范围内一致,植硅体年代数据的中值比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数据中值略有偏老。可以认为植硅体的年代基本上代表了水稻田被使用的年代,植硅体测年可以作为植物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尝试针对本研究植硅体年代数据偏老的部分原因做了一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地磁数据表(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金录 《地质科学》1989,18(4):400-404
这里发表的是自数据表(1)发表以来(林金录,1987)到1988年底所发表的古地磁数据。数据取舍的原则与表1相同。第一栏编号中的头两个字母所代表的为:NC——华北,SC——华南,TB——青藏,TR——塔里木。例如,NC2.01代表华北地块在数据表(2)中的第1号数据,余者类推。对青藏高原的数据,为了进一步注明其来自哪个地体,编号中增加了第3个字母,它们代表的地块如下:H——喜马拉雅地体,L——拉萨地体,Q——羌塘地体,K——昆仑地体。采样点数(R)栏中,数字下面加有横线者,则代表独立研究的次数(如NC2, 16为4个独立研究的平均值),统计分析是以研究次数为单位进行的。退磁方式(TR)栏中,T代表热退磁,A代表交变退磁, C代表化学退磁。反向比例指反向磁化标本占标本总数的百分比。有些文章只报道存在正反两种极性,但没有具体给出正反磁化标本的比例,此时则随意假定反向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16.
一、贝壳材料C~(14)测年的可靠性关于贝壳材料的C~(14)测年可靠性,国内外许多文献中均曾进行过讨论。 1.曾有人将年龄为11000—12000年的贝壳材料,用分层腐蚀的办法对贝壳的内、外及中层分别进行C~(14)测年,其结果指出内、外层之间的年龄差别小于10%。 2.海洋的储存效应的影响使贝壳材料的C~(14)放射性比度要比同期生长在大气层的木头等材料低5%。  相似文献   

17.
对香港白沙洲(连岛沙坝)采集两个现代样品,其年代范围为小于14年,并利用钾长石碎屑粗颗粒对这两个现代样品开展低温多步升温红外激发法(MET-pIRIR)测年研究,以进一步扩宽钾长石MET-pIRIR法的应用范围。经测试后(激发温度分别为50℃、 80℃、 110℃、 140℃和170℃),发现两个样品110℃、 140℃和170℃的等效剂量(De)数据在平均年龄模型下均有明显的年龄-温度坪。第1个钾长石样品(BSZ-A)在110℃、 140℃和170℃对应年代结果分别为-26±30 a、-22±30 a和6±49 a,这些年代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年龄期望值一致;第2个钾长石样品(BSZ-B)在110℃、 140℃和170℃的对应年代结果分别为357±168 a、 289±138 a和391±158 a,这些年代结果比年龄期望值偏老约300年。以上数据表明对于香港白沙洲海岸带的年轻水成沉积物,在利用钾长石低温MET-pIRIR法测试时,如果采用平均年龄模型,即使出现很好的年龄-温度坪,但结果仍可能偏老数百年。通过分析发现造成第2个样品偏老的主要原因是在De<...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地磁数据表(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这里发表的是自数据表(1)发表以来(林金录,1987)到1988年底所发表的古地磁数据。数据取舍的原则与表1相同。第一栏编号中的头两个字母所代表的为:NC——华北,SC——华南,TB——青藏,TR——塔里木。例如,NC2.01代表华北地块在数据表(2)中的第1号数据,余者类推。对青藏高原的数据,为了进一步注明其来自哪个地体,编号中增加了第3个字母,它们代表的地块如下:H——喜马拉雅地体,L——拉萨地体,Q——羌塘地体,K——昆仑地体。采样点数(R)栏中,数字下面加有横线者,则代表独立研究的次数(如NC2, 16为4个独立研究的平均值),统计分析是以研究次数为单位进行的。退磁方式(TR)栏中,T代表热退磁,A代表交变退磁, C代表化学退磁。反向比例指反向磁化标本占标本总数的百分比。有些文章只报道存在正反两种极性,但没有具体给出正反磁化标本的比例,此时则随意假定反向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14)C在大气上层以某一恒定速度不断产生,同时又按自身的放射性蜕变速度(T_(1/2)=5730年)蜕变。~(14)C的产生和蜕变,几十万年以来处于自然平衡,自然交换碳的~(14)C具有平衡浓度。~(14)C年代就是根据标本目前的~(14)C比度同其原始的平衡比度比较而定的。然而,标本原始~(14)C平衡比度无法直接测定,但它对应于1850年以前树木含的~(14)C浓度。因此,~(14)C年代测定工作需要定一个统一的“现代碳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9,他引:36  
用常规K-Ar、~(40)Ar-~(39)Ar、~(14)C等方法系统测定了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年龄,获得近百个有效年龄数据。其精度和准确度都很高,与地质背景相当吻合。对于玄武岩中超镁铁质岩色体也进行了年龄测定尝试、发现包体中含继承氩,并可能存在~(36)Ar过剩。在阶段加热过程中,样品中氩的释放有两个高峰,一个在低温阶段(450—620℃),另一个在高温阶段(>1000℃),约50%的放射成因~(40)Ar在低温阶段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