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广西南部小董板城一带广泛出露硅质岩地层,这些硅质岩形成于盆地相,由于缺乏足够的化石证据,其地质时代曾被不同的地质工作者定为晚泥盆世、石炭纪或早二叠世。1990年,笔者等为了确定这些地层年代,重新研究了这一地区的硅质岩地层,结果发现了比较丰富的牙形刺化石,如:Palmatolepis tenupunctata, Pa.minuta, Pa.subperlobata, Pa. glabra pectinata, Pa.glabra distorta, Pa. perlobata, Pa. gracilis sigmodalis, Palmatodella delicatula,Falcodus variabilis, Polygnathus sp., Pseudopolygnathus triangulus triangulus,Scaliognathus anchoralis, Siphonodella sp. 等。根据这些牙形刺,作者认为上述硅质岩地层时代属于晚泥盆世法门期至早石炭世杜内期。上二叠统底部砾岩在这一地区的不同地点不仅直接不整合在晚泥盆世地层之上,而且不整合在早石炭世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2.
象州县崖脚下石炭统剖面简介象州县城西侧的下石炭统,为灰质、硅质沉积,部分灰岩富含硅质,硅质则伴有锰质沉积,具塌积、碎石流和韵律层等沉积构造;含牙形刺、菊石海绵骨针等,显示为较深水的盆地相环境。在县城西南3km崖脚村的柳江河岸,下石炭统成单斜产出,基岩...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柳州市1:5万区调工作中所获得石炭系较多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对柳州市石炭系划分进行探讨。文中较详细论述了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下石炭统内部界线、上下石炭统界线和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划分的新证据和认识。指出位于柳州市东郊马鹿山剖面产出较丰富的(?)类、珊瑚、牙形刺化石,为当前广西碳酸盐台地相区发育良好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下雷一带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含锰地层的牙形刺21个属,45个种和2个未定新种,这些牙形刺可以分为七个化石带。通过对牙形刺化石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锰矿主要形成于两个时期:即具有重要工作价值的主要锰矿层形成于晚泥盆世晚期,另一个层位形成于晚泥盆世早期,本文还对该区沉积相与牙形刺生物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和法门阶界线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其起因被认为是植物登陆导致的陆地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及其引起的海洋水体缺氧所致, 但其直接证据还比较缺乏。运用广西地区广泛发育的浅海碳酸盐岩中锶元素(Sr)和同位素(87Sr/86Sr)、铀钍比值(U/Th)记录, 探究了从中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陆地化学风化速率及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晚泥盆世(法门阶早期)陆地化学风化作用加强, 导致海水中Sr浓度升高, 及更富集重的Sr同位素组分; 低的U/Th比值也显示该时期水体缺氧严重, 海水中U元素被还原到沉积物中, 导致海水中的U浓度降低。陆地表面化学风化的加强对晚泥盆世海洋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以及海洋生物的灭绝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东秦岭造山带奥陶系两岔口组中的牙形刺化石9个属。其组合面貌具有中奥陶世晚期牙形刺的特色,总体可与河南荆关一带寺岗组和陕西耀县一带桃启坡组中的牙形刺对比。  相似文献   

7.
前言 本文描述的腹足类化石系邝国敦、吴诒、韦仁彦和李家骧于1985年在柳州市郊新圩乡附近测制剖面时采集的。该地区石炭系过去未发现化石,根据1971年1:20万区域调查资料将其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及大埔组(图1)。在测制大塘阶上部剖面时,于泥岩的薄层  相似文献   

8.
碳同位素地层学是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豫北驴驮沟剖面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发现,驴驮沟剖面寒武系鼓山阶(Drumian)底界附近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分布于3.1‰~-1.7‰之间,δ18O值分布于-3.9‰~-9.4‰之间。δ13C、δ18O之前的非协变关系指示碳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鼓山阶底界附近δ13C表现为负漂移演化趋势,漂移幅度为3.0‰,最低值为-1.7‰,出现在三叶虫Proasaphiscus首现位置15 m之下。出现负漂移的位置和负漂移的幅度与华南湘西王村剖面、美国犹他州Drum Mountains等剖面的鼓山阶底部的负漂Drum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DICE)一致,表明DICE负漂移具有洲际对比意义,可作为寒武系鼓山阶划分和对比的工具。负漂移峰值处岩性为位于青灰色页岩之间的薄层灰岩夹层,超覆于鲕粒灰岩之上,因此,寒武系鼓山阶底部附近的DICE负漂移对应于苗岭世早期的海侵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采自藏东贡觉—江达地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_3b)和川西白玉地区上三叠统下逆松多组碳酸盐岩段(T_3~x~2)的牙形刺 Epigondolella postera 组合,成员包括 Epigondolella postera,E.sp.,Neogondolellanavicula。含上述牙形刺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诺利期。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陕南基岩滑坡—石家坡高速滑坡的研究,提出了高速基岩滑坡的多级冲程和超前溅泥气浪问题。文中着重讨论了陕南基岩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因素以及高速滑坡多级冲程和超前溅泥气浪的形成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陕南西乡峡口地区上二叠统地层问题,着重研究了其在大巴山西段的发育规律。据其组合类型,可划分出台地相区、台坡相区和台沟相区等三个沉积相区。对长兴期的大隆组与吴家坪组的相变问题,本文则进一步提出:在横向上,它们是同期异相;在纵向上,它们在过渡的台坡相区内表现为大隆组在上,并随着背离台地相区距离的增加,大隆组的厚度比增大。根据(竹蜒)和有孔虫的产出,对晚二叠世地层提出了分带意见,并依据岩性、岩相、古生物以及沉积间断现象存在与否,指出了二叠系与三叠系在台地相区是平行不整合,在台坡或台沟相区是整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地块西部,自最北部的山西鹅毛口至大同,向南至附城、豫东,石炭纪以海陆交互相为主,边缘出观陆棚。华北地块中部广大地区为海陆交互相。在华北地块东部,碎屑岩比自北而南递减,海相灰岩层数和厚度递增,越向南越呈现扬子型沉积特点。综合这些特征是:1.华北地块南北边缘接近古陆(岛),且陆缘不甚稳定;2.石炭系海相层自北而南逐渐发育,本溪组、太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逐渐接近扬子型,并与苏北滨海县扬子型石炭系呈现连续过渡;3.华北本溪组、太原组(豫东、徐淮地区)与下扬子区黄龙组、船山组共同发育了相同或极相似的(?)带,腕足类等也呈现混生杂处。这些特征显示石炭纪华北海与下扬子海在苏皖地区呈现较广阔的连通。在华北南部和西部,华北海与中、上扬子海及祁连海连通。  相似文献   

15.
剖面测自陕西省宁强县二郎坝乡景家沟,共鉴定各类化石约160个属种。依据岩性、岩相和化石特征,将该剖面划分为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和宁强组.并对王家湾组、宁强组的划分、对比及时代提出了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发育的有孔虫动物群和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鉴定出虫筳类有孔虫化石6属14种,非虫筳有孔虫7属16种,牙形石6属10种,建立一个有孔虫组合:Fusulinella-Fusulina组合;一个牙形石组合:Idiognathodusmagnificus-Streptognathodusparvus组合,通过与华北地区的生物群对比分析,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中的生物群时代为晚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火山爆发相岩石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相岩石包括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依据火山岩相划分,结合火山岩测井和地震反射特征,对龙湾筒凹陷火山岩纵向上的变化和平面上的展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对储集性能好的溢流相岩石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积岩为特征,类似于海沟型复理石组合,代表古海沟堆积。同时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特征表明,在蛇绿岩分布区发育有大型韧性剪切带和高压低温变质的蓝闪片岩。由此可见碧口群属于中晚元古代扬子板块西北缘的古海沟—俯冲地体。  相似文献   

19.
近矿围岩蚀变和构造分析是找矿研究的重要内容,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遥感地质解译,结合野外调查能查明围岩蚀变分布情况和构造特征。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西部地区的成矿远景区为研究区域,选用ASTER多光谱数据和SPOT5高分辨率数据,利用遥感图像波段比值处理方法及特征主组分分析、光谱角填图分类等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重要成矿区段做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及遥感地质综合分析并提供了新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0.
马岭地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其沉积地层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沉积环境演化,是研究早三叠世沉积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马岭地区嘉陵江组的野外踏勘,以获得的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观察,并根据14种主微量元素的结果,进而探讨其沉积环境的演变。马岭河剖面主要出露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可分为四段,共取16件岩石样品进行送样分析,结合沉积相、古气候指标SiO2/Al2O3比值和古盐度指标,古水深指标CaO/MgO、Sr/Ba比值,可指示马岭地区在早三叠世经历了如下变化:①由异常炎热、干燥气候逐渐过渡为整体湿润的气候,这可能为早三叠世及后期生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②发生浅海、深海的交替变化。嘉陵江组一~四段分别以开阔台地相、潮坪相、开阔-局限-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沉积为主,每段的古盐度变化、海平面升降等现象,加上腹足、双壳等生物碎屑的局部出现,印证了该区早三叠世海洋环境异常多变,并具有多期次恶化-改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