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ZJ型自校数字钟(简称自校钟)是为提高地震观测台站时间服务质量而研制的新型计时仪器。它有较高的计时精度,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最大钟差不大干25毫秒。用于台站地震观测记录,可以比以前更准确地计算地震参数。对于一般的地震分析研究工作,这样小的钟差可以忽略,即作零钟差处理。自校钟具有准确、可靠的自动校时功能,校时后,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钟差不大于3毫秒。显然,自动校时比目前一般台站采用的人工校时更准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观测技术中,给地震记录系统提供准确、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对地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决定地震参数测定的误差。因此对时间精度的要求随着地震工作的飞跃发展而提高。地震记录用的计时钟也是不断发展提高的。由原来最早的机械钟——(如:船钟、天文摆钟等)。发展到第一代小型全晶体管化的SY_1型石英钟;以后又改进为SY_2型石英钟。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满洲里地磁台墩差与仪器差检验的必要性,实施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果,并给出了D,I,F,H,Z等要素的仪器差及墩差的校正公式.文章明确指出,凡需要更换仪器或墩位的台站,在此前后均须进行仪器对比观测和墩差测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长期衔接.文章首次指出,为监视记录仪、记录墩的长期稳定性,一个标准地磁台不仅要测定绝对观测室内各墩位间的墩差,还须测定记录墩和观测墩之间的墩差.  相似文献   

4.
地震记录中时间的精确性对于现代处理技术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由无法直接通信的仪器组成的台阵来说,仪器之间的时钟同步是很困难的。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时间同步是陆上的一个选择,但不能用于水下测量,因为电磁信号在水中不能有效传播。如果时钟漂移是线性的,那么可以通过部署前后的全球定位系统同步来估计海底地震仪的时间校正。但对于很多应用来说,这还不够,因为在长时间的实验中,这种漂移的非线性部分可以达到数十到数百毫秒。我们提出两种技术方法来提取同步记录的海底仪器在部署完成之后的时间记录差异。这两种技术都是基于对地震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分析,即使时钟漂移是非线性的,也都是有效的。第一种称为时间对称性分析(TSA),易于应用但需要合适的解释,以使噪声互相关函数在时间上是对称的;第二种基于重复地震分析方法,没有这种限制。本文分别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在两组海底地震仪数据集的实际应用,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将仪器时钟同步误差控制到约5ms以下(主周期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5.
流动宽频带地震计自噪声测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双台地震计自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Holcomb双台法”)和3台地震计自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Sleeman多台法”)对CMG-3T、BBVS-120、STS-2型流动宽频带地震计进行自噪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leeman多台法因有效地规避了传递函数引起的误差,在处理流动宽频带地震计实际记录数据方面比Holcomb双台法更能有效地滤除背景噪声;在简单测试条件下,3种常用流动地震计的自噪声在0.06 ~1 Hz频带内均低于NLNM曲线,显示了相当好的噪声性能指标;在流动台阵观测过程中,地震计方位准确性以及地震计的保温防护措施是保证发挥仪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陡河地震台架设地震计、强震计及烈度仪3类仪器进行同台址观测,对记录的背景噪声进行RMS值、功率谱的计算和傅里叶谱分析,总结3类仪器的记录波形特征,对比分析3类仪器的地震监测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宽频带地震计可以对背景噪声在全频率域内进行有效完整的记录;强震计只能对大于0.1 Hz的天然噪声进行有效记录;而烈度仪的记录则完全是仪器自噪声,其无法有效记录地脉动。  相似文献   

7.
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一方面是由计时系统本身的精度决定,另一方面又受台站计时系统和标准授时信号之间的比对精度(对钟精度)所影响。假如我们将石英钟精度提高到日差小于10毫秒,而对钟误差却有零点几秒,那么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仍然是很差。因为时钟的高精度被淹没在大得多的对时误差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尽可能提高对时的精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的影响地震精确定位的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中,有些事件的波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称这种地震为相似地震。由于地震台所记录到的波形是地震事件的时源函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计仪器响应三者耦合的结果,波形的相似性表明地震的震源机制类似、空间位置接近。相似地震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随时间变化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本研究收集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数据,基于时间域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相似地震,建立云南地区相似地震数据库;基于  相似文献   

10.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是在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一般要求井下检波器的深度间距不大于20 m,如果检波器深度间距逐渐增加“校正”的误差就要逐渐增大.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利用各深度间隔顶、底的深度-时间和深度间隔内的声波时差,采用正文中描述的二分法双向计算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时间-反射系数序列,最大限度消除了只用声波时差数据计算时间序列产生的“累积误差”,把深度-时间间隔的变化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约束”精度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再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作相关,消除二者存在的“系统时间差”,使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1.
地震计自身噪声是地震计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目前地震行业标准采用两地震计法,利用观测数据和地震计的传递函数,得到地震计自身噪声谱。两地震计法必须事先知道地震计的精确传递函数,而传递函数的测定误差给自身噪声的测定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三地震计法在频域内用相关分析法得到地震计自身噪声谱,不需要知道被测地震计的传递函数,只利用三分向记录波形的互功率谱和自功率谱计算得出自身噪声谱。  相似文献   

12.
测震仪器的标定是地震观测技术中的基础工作。为了适应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上海市地震局在国家地震局科研处的支持下,于1982年10月建成“低频标准振动与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目前已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该系统由低频标准振动装置和数据处理分析仪器两部分组成。可对测震仪器进行直接标定和间接标定。直接标定即振动台标定,也就是为地震计提供一个模拟地动的“振动源”,即用正弦、随机信号或地震波再现信号,经过  相似文献   

13.
DD-1地震仪是我国台站目前使用广泛的短周期地震记录仪器,地震计是地震仪器系统中重要的拾取地面震动的传感器。因此能迅速有效、而且是作为“不脱机的”标定地震计,在实践上和理论研究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一个实地试验,扼要地说明使用二元伪随机信号能很好地标定在20Hz范围内、频率分辨率达0.1Hz的DD-1-08~#地震计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试验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洋君  薛兵  朱小毅  林湛 《地震》2010,30(1):138-146
仪器的固有噪声水平是地震计的关键技术指标。 如何降低仪器的自噪声是地震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产生地震计自噪声的两个主要噪声源: 布朗热噪声和电子噪声(1/f噪声), 以及它们对地震计传递函数的影响。 分析了三种地震计所记录的地震台台基噪声, 并且通过试验来检验仪器噪声对地震计观测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在全球引发了长时间的地球自由振荡。云南所有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计和地倾斜观测仪器都记录到了同步出现的长周期信号,其中,地倾斜观测记录中的地球自由振荡持续到震后的第3天甚至更长时间。除此之外,多个水库台网所有台站的短周期地震记录数据中也出现了大量特征极为相似的低频长周期信号,这些信号的频率远远超出地震计的截止频率,完全处于短周期地震计的通频带之外,这一现象难以用经典的地震观测理论  相似文献   

16.
胡秀敏  叶秀薇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4):103-107
根据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广东省“九五”、“十五”两套数字化地震系统记录到的广东阳江地区数字地震资料,利用双差定位法重新对阳江小震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十五”系统由于台站密度更大、布局更为合理,地震定位测定误差比“九五”系统显著降低.且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定位结果都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蒙城野外站FSS-3M、FBS-3A、BBVS-60、BBVS120与JCZ-1T 5套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的典型地震震相分析,比较几种不同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及记录地震事件的优越性,为野外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仪器维护、地震速报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六安地区BBVS-60与KS-2000地震计系统记录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正弦标定数据处理,尤其通过对仪器系统记录地震震相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宽频带地震计系统的性能差异,为台站地震记录震相分析与仪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具有全频带覆盖特性,其低频端输出延伸到固体潮汐,利用地震计LP通道的垂直分向观测数据,经过处理获得有关的固体潮资料,通过对记录信号的频谱分析对其有了初步的认知。JCZ-1T超宽频地震计LP加速度垂直通道记录的观测信号以固体潮汐信息为主,用该仪器观测可以获取与地震相关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JCZ-1T记录波形叠加的的固体潮信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资料处理运用,可以与传统前兆仪器结合观测,拓展其研究应用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地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震计可对地震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记录,在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后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差容式地震计机械摆固有频率高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机械摆有限元模型,对关键结构十字簧片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并对簧片形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采用正弦标定法对优化前后机械摆固有频率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实际机械摆固有频率降低了17%,由5.3 Hz降为4.4 Hz,证明了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