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为一复杂的以铜为主的多种金属矽卡岩矿床.矿化带严格受接触带及与其相关的构造控制,多分布在距接触带二百米以内.成矿控制构造因素复杂,矿体规模较小,延长多在50米以内(占80%左右),最大也不超过250米,形态变化大,矿化强度极不均匀(图1).工程揭露的已知矿体几乎全为盲矿体.  相似文献   

2.
漂塘钨矿木梓园矿区地质找矿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地质勘查部门曾运用“等距离控矿构造”理论找到了木梓园半隐伏钨-钼矿床.目前,随着矿山生产中段的不断延深,井下各种地质体现象的不断揭露,矿山地质工作者运用“侧列式”成矿地质规律在该矿体340中段以下又找到了南组内接触带矿体,获得较好的地质探矿效果.对这一找矿成效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其构造控矿的等距性和斜列对称性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其他脉钨矿床深边部的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3.
箭猪坡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上以锑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近年通过老矿山找矿勘查项目,首次发现了石英脉型锡矿体,锡以锡石为主。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矿石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及硫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成因。通过与大厂锡矿田垂向分带的对比,推测箭猪坡矿床浅部所揭露的脉状铅锌锑矿体及钻孔中揭露的石英脉型锡矿体,仅相当于大厂矿田上部脉状矿[中低温脉状(锡石)硫化物矿床矿带],中深部的中高温—高温矿带、隐伏花岗岩体尚未揭露,箭猪坡矿床找矿空间宽,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周训 《地下水》2001,23(2):95-96
腐蚀和堵塞现象在地热井揭露深层地下热水后和开采热水过程中时有发生。本文依据热水水质分析资料、井下电视摄象和探测记录 ,对一个地热井的腐蚀性和堵塞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吉山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吉山钨矿是一个开采六十余年的老矿山,素以埋藏量丰富、采选规模大而著称.目前矿山已开掘数十万米坑道和数百万立方米的采空区,对矿床进行了充分的揭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矿山、地质、科研、教学等部门协作对矿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矿床地质的新认识、新发现,特别是大吉山钨矿床多元共生模式和成岩成矿序列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本文试图对大吉山钨矿床主要成矿规律作一简略介绍,并对矿区周边和深部找矿探矿方向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矿山建设事业的发展,开采水平逐步加深,地温增高,有的地方还出现地热异常和热水涌出等现象,使井下气象条件恶化,发生热害的矿井日益增多。为尽快地查明这些矿井的地温分布状况和规律,达到预测预报和防治热害的目的,迫切需要一种较为简便、快速、准确、适应性强的测定地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阎如璲 《地质论评》1984,30(5):489-494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日益加大,揭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诸如坑道稳定性、突水涌砂、地温和环境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等。特别是由于矿床地温过高而酿成热害,曾严重影响掘进效率和人身安全。象这样的矿山,我国不下二十余处。这中间有生产矿山,也有勘探矿区,热害出现的形式不尽相同,工作程度和评价方法也不完全一致。总之,矿床地温工作尚处于  相似文献   

8.
对4号矿带进行矿山生产地质探矿和回采工作,是从1997年721-14矿井技术改造工程开始的,随着721-15采铀工程井下巷道的开拓、探矿等工程的实施,目前从平面看,已经从13线工作至61线,从标高看,已经从-50 m工作至-250 m。作为矿山的开采者,如何合理运用探矿方法,提高生产探矿效率,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摸索,验证,得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4号带矿体生产探矿,总结起来就是"平面要完全揭露、竖向要找准重点、多种勘探方式相结合、找准赋存规律";其产状变化依然有规律可循,从局部看看,4号带矿体走向变化主要有北东、北西、南北三组,看似杂乱无章,但从总体上看,它的变化有着密集性。  相似文献   

9.
黎敦朋  罗坤  肖爱芳  孔令添 《地质学报》2019,93(12):3095-3110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已有30余年的开采历史,在沉积重晶石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时代仍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矿石组构的野外调查、电子探针分析和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取得如下发现和认识:①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了管孔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热水喷流通道相沉积构造;②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具有热水成因指示意义的同生钡冰长石矿物;③140个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值为89.3~208.5℃,均值为162.7℃,表明李坊重晶石矿床属于低温热水沉积矿床;综合矿石构造、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证据,提出李坊重晶石矿床为"白烟囱型"热水沉积矿床的新认识,为华南地区早古生代热水沉积矿床的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伊比利亚半岛上铀矿化的主要矿床产在上元古界-下寒武统片岩-杂砂岩杂岩系的变沉积物中的断裂带和角砾岩带内。此杂岩系与花岗岩侵入体一道组成了伊比利亚高原华力西基底。这些矿床中最重要的矿床是Saelices矿床群中的Fe矿山(位于西班牙萨拉曼卡省Ciudad Rodrigo西北约10km处)。该矿床于1957年发现,1974年投产,其年产200tU3O8。现在的Fe矿山储量超过16000t。  相似文献   

11.
《地质与资源》1995,4(3):235-240
菱刈矿山金成矿年龄为1.1-0.65Ma,是非常年轻的金矿床,属于浅成热液矿床,也可称之为温泉型金矿床,其特征是地表附近发生广泛的硅化作用,产生酸性变质带,伴有热水爆发角砾化作用,形成硅华和网状矿脉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钦-杭成矿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钦-杭成矿带作为一个新的成矿带,人们对它作为独立成矿单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研究认为,钦-杭成矿带是一条与扬子—华夏古老板块结合带对应的成矿带,并可分北、中、南3段。其中,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主要分布在北纬24°~27°。钦-杭成矿带同时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在认定的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两期复式成矿:在元古宙或古生代,首先出现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然后在燕山期叠加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钦-杭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斑岩矿床带,斑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作用是其重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珊瑚矿床是南岭西段钨锡成矿带上一大型石英薄脉带型钨锡矿床。研究开采超40年的在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同类地下开采的薄脉带型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矿区含(隔)水层、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径排、地下热水特征及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并预测了-200 m中段涌水量;开展工程地质编录,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划分了松散、块状碎裂和块状完整坚硬工程地质岩组,确定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调查了矿区环境地质情况,确定矿区环境质量良好。基本查明珊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新胤  汤琳 《江苏地质》2022,46(3):229-236
广东丰顺十字路矿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北部,早白垩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区内目前共揭露矿体Ⅰ、Ⅱ、Ⅲ号3条成矿破碎带,对各成矿破碎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发现: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锡石、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云母等。根据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体矿化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交代硫化物型矿床,并对该区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为区内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硫化矿床氧化带的研究工作,过去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进行的较多,在辽宁地区,则很少有人研究. 六十年代初期,辽宁红透山铜矿床,在小露天开采中,对地表的矿柱部分进行了剥离,矿床的氧化带、二次硫化富集带和原生带全部揭露出来.当时我们从地表往下对矿床各带做了全面观  相似文献   

16.
2407钻孔氡水异常位于3701矿床西南段。几年来,经对该地段2407等13个钻孔抽水,现已圈定一个长240米、宽80米的高氡水异常区(图1)。水中氡一般100—1500爱曼,最高13870爱曼。通过深部揭露,为扩大远景,寻找盲矿体起到了一定作用。一、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概况矿床产于我国南方某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泥盆统应堂组灰岩中。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铀矿体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目前所见工业铀矿体及以2407钻孔为代表的西南段高氡水异常区均位于应堂组灰岩中,并受F_2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穆家庄铜矿床找矿预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家庄铜矿床形成于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中受同生断裂控制的次级深水盆地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沿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产出.文章综合矿区已有地物化资料,通过对矿床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矿床属"热水沉积-构造改造"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综合预测标志,预测了矿床进一步找矿靶位并进行了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蒙永松  甘琴  郑援 《广西地质》2009,(11):27-29
广西上林钒矿位于大明山背斜南东翼,矿体赋存于塘丁组(D1t)中下部,目前已达大型矿床规模。早泥盆世早期,海水由南西进入该区,形成了早泥盆世早中期的滨海碎屑相沉积;早泥盆世晚期(塘丁期)海水加深,由郁江期的浅海潮下带发展为台间海槽相,沉积了灰黑色含钒炭质泥岩夹薄层硅质岩及泥晶灰岩。上林钒矿属海相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洛宁县金家湾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南缘太华群石板沟组内。片麻岩蚀变后呈黄褐色块体。矿石主要为蚀变浸染网脉和少量含硫化物石英脉组成。矿床属绿岩带构造蚀变岩浸染型。按矿石类型拣块采样九个,含金品位1.5-108.93g/t。采掘揭露矿化带长千余米,含矿脉和矿化蚀变带宽20-30m。  相似文献   

20.
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具有热水沉积和后期改造的成矿特征,但REE、B、Ba、Tl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不完全具有明显海底喷流特征,或者说其距喷流中心较远。该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闪锌矿中FeS中分子百分数及Ga/Ge原子比均显示成矿温度为200~340℃,以中、高温为主。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60℃和160~260℃,反映有两次热液事件的改造作用。矿区矿化硅质岩中的锆石具有碎屑锆石的特点,U-Pb年龄值分散(400~1800Ma),不能代表硅质岩或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大量碎屑锆石的存在说明其形成环境可能是近海成因。破坏铅锌矿体的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为214±2Ma,二里河矿区附近的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217.9±4.5Ma,二者皆是印支运动晚期的产物。闪长玢岩切穿矿体和微石英岩,说明矿化改造作用应在此之前;矿体在背斜的转折端富集,说明改造作用的主体应在褶皱过程中发生,即印支运动早期是矿化改造期,也可能是印支早期至印支晚期之间。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水沉积和构造改造2个成矿阶段,沉积阶段金属元素在中泥盆世地层中形成初步富集,为后期构造改造提供了物质来源。该矿床成因为基底热水喷流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本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应为同沉积背斜、提供热水运移通道的同生断裂构造及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局限性沉积盆地构造。同沉积灰岩背斜、灰岩与千枚岩接触带以及硅质岩或者碳酸盐岩地层区的"礁-硅-泥"岩套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区扩大找矿的最经济且有储量远景的地段是主背斜南翼TEM物探异常部位,这是为矿山寻找可接替资源的最佳勘查靶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