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2.
《核地知与行》2007,(1):F0003
经济发展惠及群众,离退休人员生活无忧,精神状态良好。在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举办的新春团拜会上,十位耄耄老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歌曲。  相似文献   

3.
怀着极大的喜悦之情,庆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四周年。在这欢庆的时刻,回顾我的一生,概括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党是我的救命人,党恩重如山深似海。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和部分蹲点同志及測站負責人来到中唐梅水文站研究工作,站上的同志向我們介紹了共产党員李老根同志的模范事迹。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李老根同志是1962年汛后来到中唐梅水文站的,他原是专区水利工程队的工人。当領导征求他对調动工作的意見时,他坚定地說: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对于石头有着别样的情怀,从远古时期的女娲补天,到清代最伟大的著作《石头记》(又名《红楼梦》),或者诸多神怪传说都赋予其美好而浪漫的象征意义。 我们对石头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对土地的情怀。因此,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的时候,我们选择用石头来代表中华儿女的拳拳赤子之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人人都会的经典红歌,让我们为祖国60周年献礼的时候,多了一种方向,多了一份表达,因此,在万木霜天的季节,我们《石头记》栏目特别采访了两位石头收藏家,选取难得一见的红色石头,献礼所有的读者,共享祖国60周年的盛世华年。  相似文献   

6.
地质界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社会上其它各界的右派分子一模一样,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诬蔑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党的各项根本政策。他们还根据了地质工作的特点,提出题目,大作文章,企图把我国地质工作拖回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老路上去。地质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解放以后就存在的,地质界知名之士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在全国解放以后就没有承认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利用一些同志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7.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生于1833年。少年时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随父母游历了家乡的许多地方,并且利用暑假到阿尔卑斯去旅行。在柏林学习地质学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宽厚的知识基础,他很快就意识到对他而言,未来工作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1859年,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进行欧洲以外地区的研究,李希霍芬申请参加了普鲁士政府向东亚派遣的一支探险队,开始了他最初对中国地质的研究。1862年当探险队的成员开始返回柏林,他独自到了上海开始他自己在中国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他的计划没能立即实现。1868年新年前夕,他和他的朋友对全球地质勘探的状况做了一个回顾,认为中国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国家之一。于是他选择了中国作为他进行地质研究的对象。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法。李希霍芬希望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国地质学的基础。他认为野外工作是第一位的。除了对可开采的矿床进行了估计,他还特别注意了中国煤炭沉积的储量和产量。在1868到1872年期间,他在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旅行。他是第一位对中国地质从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外国地质学家。旅行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商业会馆。他提交了一份地区经济信息的报告,这个报告包括了中国的交通、贸易路线,煤矿的形成、品位和储量、可采性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他重要的科学文献是关于经济、运输和人口地理学。从他的著作《中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在汉学家、古典文献学家以及地图学家共同合作研究之前。在综合大量的文献后,他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注了“丝绸之路”,并且讨论了汉朝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内中国境内主要的贸易路线。由于丝绸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商品,因此他把这条贸易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对于社会、经济问题与地质问题的综合认识,使他同时又成为一个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德国的地图工作者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地形的描绘方法,并且修正了当时的中国地图,使中国地图有了更为详尽的内容。对比当时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他们绘制的地图在很多方面是全新的,如他们采用图解法(graphicpresentationsofmontains)来代表山脉和其他的地形形态特征。在地质学领域,他绘制了中国地质图,及《中国地图集》中的地形图,连同后来出版的4卷《中国》书稿中大量的横断面和地层剖面,奠定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地质学基础。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制图作为他旅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对他来说,制图只是作为来证实他的野外观察的一个方法,以尽可能正确地体现出地貌的基本特征。李希霍芬到中国旅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地质。他是第一个把中国地质按着现代组成物的分布、序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可以认为,他是把中国地质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创始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知识使他很快就认识到了中国地质结构的原理。他的综合知识使他可以在地图上系统地标绘出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他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地图集》中的27张地质图,《中国》书稿中另外14张地质图以及大量的剖面图。另外矿产资源也是他研究的主要的内容。他不仅研究了煤炭资源,同时也经常记录贵金属矿产资源。他是最早注意到中国黄土具有风成特征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黄土剖面时,注意到大部分没有层理的沉积物都保存有大量的陆生软体动物的壳。由此,他得出与前人相反的结论,认为黄土不是湖相沉积物,而是风成沉积物。并以北美大草原所见到的草将粉尘固定的过程作为他风成假设的证据。他认为黄土沉积是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当时的植被是草原。并且认识到粉尘来源于西部和北部的中亚的沙漠地区。他只是没能将冰期、间冰期的粉尘沉积加以区分。他研究的另一个科学领域是地貌学。在地貌学中他是最先描述一些地表变化过程的先驱者之一。正如他一直意识到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样,他同样将地球生态系统看作是地质结构、地貌过程、与气候有关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他是最早萌生地球系统的科学思想的科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的研究起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他的《中国》出版以后,他对中国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影响才明显起来:他的著作和地图很快就传入中国,在学术界被广泛地阅读和讨论;他的书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专业的基础教材。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他的发现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19世纪末,世界上没有哪个科学家像他那样了解中国和东亚。他也从一个地质学家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大科学家,他的影响在他的那个时代体现在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之中。李希霍芬在中国现在仍然有很高的赞誉。他的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探险家指南》,对于年轻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对当前土地退化、生态不平衡等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图1)和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在2000年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他带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外观而言,非常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缺少一种大师惯有的个人风格。然而,就好比西方乐评家评论崔健时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9.
湖南地区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正式做过勘探工作,反而勾結帝国主义大肆掠奪,使人民的宝贵資源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解放后,当接收伪资源委員会湖南特种矿产管理处时,不但无成套的勘探資料,連一台鑽机、一張完整正规的矿区地質图也没有。几年来我们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导下,积极的进  相似文献   

10.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3):445-446
2007年夏天,陈清濂先生手术康复后不久就来南京出差,和在宁的老水文所(1956~1969年期间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的同事们欢聚一堂。席间,陈清濂说:"我的名字里有六滴水,所以这一辈子注定是‘卖’给中国江河了。万万没有想到,仅时隔一年,他就于2008年6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貴州省地質局梵淨山地质队修配間鉗工伍学良同志,在旧社会是一个受尽压迫的穷孩子,解放后,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員和鉗工。他在工作中一貫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工作,特別是去年大跃进以来,在党提出大搞群众运动,大鬧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2.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10):92-92
郑武公退位之后,郑国的另一位牛人国王上台了,他就是郑庄公。他信奉“有土地就有实力”的原则,对于已经没有多少土地资源的周天子懒得理会。  相似文献   

13.
水利建設是一項改造自然的偉大斗爭。在这場斗爭中,亿万人民要从自然手里夺取主动权,使自己从自然的奴隶,变为自然的主人。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現代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这个偉大的斗爭,在旧中国是无法設想的。但是在共产党領导下,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就必需实現,高举着总路綫的紅旗,大跃进的紅旗,人民公社的紅旗,大搞羣众运动,就一定能够贏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他,自参加工作就致力于行业技术创新,至今已经近50载;他,年逾古稀仍不辍耕耘,活跃在冶炼工程设计及技术研发第一线……他就是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高级顾问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继穆。近日,记者就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这位拥有10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获得过10项国家及行业奖励的大师。  相似文献   

15.
“施工有困难。就该队长上!” 江诗新在二六四大队工程公司基础分公司工作多年,先后担任过机长、施丁队长和项目经理。无论职务怎么变,他坚守工作现场的老习惯始终没有变。只要一进工地,他的工作服就不离身,在钻机进场、出场、钻机拆迁移位、终孔、下笼、灌浆等施工的各个环节,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当施工遇到困难时,他是上了早班上中班,有时事故处理时间长.他便几天几夜连轴转;遇到天寒地冻、刮风下雨的恶劣气候.他更是冲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6.
当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大都市,想尽办法过上大都市的繁华生活时,他却深深扎根于基层,从一个偏远乡镇来到另一个偏远乡镇;当一些人挖空心思,为了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到处找门路时,他却坚守在简陋的乡镇国土资源所,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当一些人深陷金钱物欲的泥潭,一心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他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一些人在危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明哲保身的时候,他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共产党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申江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代表作品有: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及办公楼工程、广西科技馆、湖南省科技馆、大庆时代广场会议中心、唐山市体育休闲公园(奥体中心)、北京科学中心等项目。他坚持对建筑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由他主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方案设计没有奇特夸张的造型,含蓄地运用中国元素来塑造建筑特质,立面细节推敲细腻、精致;他强调建筑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对建筑设计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一张购物卡     
赵福海 《河南地质》2012,(11):38-38
段宜朋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他的家就在县城,距工作单位栾川县国土资源局也不过三四里地。可近来,局里正在集中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他作为国家建设用地科的科长,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他来协调处理。局党组又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限定了时间,进入了倒计时,他哪敢有一丝的松懈马虎?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一生,与自然科学(包括地质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从小就喜欢那些关于草木虫鱼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关注着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后,虽然把主要精力倾注于文艺和其他思想战线,但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始终没有放弃自然科学这一阵地,自然科学一直是他运用自如的武器.因此,他也是一个热爱和熟悉自然科学的战士.地质学是他最早接触的自然科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2011,(9):48-48
据《京华时报》报道,9月3日,北京不少高校举行了新生报到和新生开学典礼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名特殊的博士新生,他就是曾经被称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和中国最小的研究生张忻炀。如今,他仅仅16岁,就已经成为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