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相位激电测深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激发极化方法一直是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多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较少。相位激电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近些年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一直使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偶极-偶极或单极-偶极测量装置,其中偶极-偶极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普查阶段,单极-偶极装置采用常规高密度电法的布极方式,主要用于详查阶段。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矿体上的应用结果为例,说明偶极-偶极和单极-偶极装置相位激发极化测深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物探异常形态——三频激电相对相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宪润  夏训银 《物探与化探》1999,23(2):104-106,111
从三频激电相对相位法原理出发,阐明相对相位异常空间特征,识别矿致异常的标志,并用已知地质剖面佐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综合双频激电法和相位激电法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双频激电相位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两个较低频率电流的激电相位差来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基于COLE-COLE模型,对双频激电相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岩矿石作了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从理论分析和模拟的结果可以发现,该方法既能反映地下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强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时间常数大小,因而可用于极化异常体性质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蒙应华  张婷婷  张西君 《贵州地质》2015,32(1):47-52,58
区内萤石矿床产出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体主要产在断层、节理破碎带中。利用三极激电测深,在矿区开展了激电剖面实测,激电异常在萤石矿隐伏分布区一带,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出露矿体特征及地质工程资料等分析,得出激电异常反映的地质效果好,表明该方法对低温热液型萤石矿产的勘查有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5.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在变频激电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矿产的勘查中.通过对比相位激电与直流激电在找矿重点实验区内的测量结果,分析该方法在多宝山矿产远景调查中揭示平面及纵向异常上的应用效果,说明了利用轻便的相位激电仪器测量视相位与视电阻率等参数、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可以有效地划分异常、揭示地质矿产特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电法在深部隐伏矿体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中梯装置的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相位激电测深等,在内蒙古东北部德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进行金属矿床勘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利用多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相互验证,测量信息丰富,可减少物探勘查的多解性,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石墨矿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电性特征,其找矿标志较为明显.通过开展自然电场法、激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物探电法相配合的找矿方法,在四川庙坪石墨矿找矿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通过自然电场法测量在研究区发现自然电位异常场的电位负异常带3处,且异常带形态、规模与石墨矿及其矿化带吻合较好.激电测深测量控制了 Ⅱ号异常体...  相似文献   

8.
激电相位与极化率反映的都是岩(矿)石的极化特性。在某铜矿已知区上进行了试验工作。对比时间域激电测量和阵列相位激电测量的结果,发现与视极化率相比,相位参数对弱极化异常具有更为明显的反应,适合在弱极化区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铜矿某工区激发极化法三极测深及其三维反演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单描述了时域激电法原理、技术和测区地质概况及岩(矿)石电性特征.单极-偶极装置测深电阻率和充电率二维反演模型能够有效地圈定电性体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点,依据二维测深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可获得电阻率和充电率异常曲线图,推测了不同深度范围内断裂和主要岩性分界,极化体空间分布位置和走向,钻探验证见铜矿化于划分的激电异常带,激电二维测深及其数据三维反演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区开展中梯装置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偶极-偶极装置相位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勘查试验,研究了典型热液银多金属矿床的电性特征,验证了综合电法在寻找银多金属矿床中的应用效果,对矿区外围找矿及其深部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剪切带相关的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育 ,并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剪切带如同一个黄金的“天然生产车间” ,其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和围岩 ,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 ,主要为C O H体系。剪切带内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元素的沉淀。“断层阀”模式和三阶段模式是目前理解该类金矿床成矿机制的重要认识。在剪切带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 ,构造叠加和区域构造体制转换导致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使成矿作用规模不断提高 ,从而形成大型剪切金矿带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2.
浅析热液对流成矿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热液对流系统中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共轭出现,与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转化有关,并控制了矿质活化-迁移-堆积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变化还导致了成矿物质迁移方式和迁移能力的变化。SO4^2-在热液对流体系中是搬运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配位剂,SO4^2-向S^2-的临界转化是导致矿质堆积的因素之一。热液对流成矿过程还是导致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性及不同来源物质混合的重要原因,并决定了硫、氧、碳、铅等稳定同位素演化路径和混合机制的复杂性。成矿/成烃耦合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一种现象,对流循环系统成油机制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在海底热液活动区或热异常区寻找油气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含稀有金属火山岩矿床,火山期后热液矿床和火山岩风化矿床。从火山岩浆作用、火山构造及围岩地层成矿条件,初步探讨了内生成矿控制因素,并指出火山岩型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焦家金矿矿化元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焦家金矿区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矿化区段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的因子分析,探讨矿致异常的元素组合特征.认为不同矿化区段公因子都为典型的热液矿床元素组合,其中成矿地段公因子变量数较少且相关性较大,公因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非矿化地段公因子中则变量相对较多,因子载荷较小;Co,Ni为典型的深源代表组分,仅在矿化地段表现为独立因子,且与主因子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金元素在矿化地段各因子上均具有一定载荷,但集中分布在两个主因子上,而且与As,Hg,Ag,Pb元素的相关性较大,因此F1因子基本代表了矿化公因子的元素组合,是成矿预测最有效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盆地演化与地球动力学旋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地演化受地球演化节律所制约,节律由多层次构成。地球动力学旋回主要有3个级序:(1)超级大陆旋回,主要由羽柱构造的地幔对流动力学所控制,产生超级大陆的裂解和拼合,形成全球性同步隆升与沉降的克拉通盆地;(2)地槽旋回或造山旋回,主要由板块构造的岩石圈运动学所控制,按威尔逊旋回进展,发育各类盆地和造山带,形成“区域性”穿时开合与“非对称”互补;(3)褶皱幕或裂陷幕,主要由地体构造与拆层作用几何学所控制,产生盆地内各种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形成地方性的穿时递进变形,发育幕式变形和幕式沉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某辉沸石化-铀酰矿化铀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南部某铀矿床产于MS花岗岩体内,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和钙铀云母,偶而出现沥青铀矿。矿体产在花岗岩的低温辉沸石化晕范围内,其上部矿化主要发育钙铀云母,下部主要发育硅钙铀矿。矿石中铀镭基本平衡。经初步研究认为,本矿床应是在早期沥青铀矿化预富集的基础上,经辉沸石化及铀酰矿化而形成的内生铀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华南热水沉积硅质岩建造及其成矿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文中介绍该地区热水沉积建造 ,特别是震旦系顶部、泥盆系榴江组和二叠系当冲组 3个重要层位的硅质岩建造 ,分析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华南三层位沉积硅质岩的共同特征是TiO2 、Al2 O3 和K2 O含量一致偏低 ,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偏低 (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 ) ,但Ba、As、Sb富集 ,具有较为典型的热水沉积成因特点。多元统计分析显示 ,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第一个主因子上均有显著因子载荷 ,与它们在基底的富集或亏损无关 ,代表了古地热系热水循环中的淋滤因子。华南三层位热水成因硅质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REE总量低 ,稀土配分模式落在典型热水沉积物的上、下限之间 ,多数样品呈现δCe和δEu负异常。正常沉积的混入使部分硅质岩的REE配分模式复杂化。最后 ,讨论了与热水沉积建造相关的成矿效应 ,为金属矿床成因和评价提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8.
湘黔汞矿带相关成矿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黔汞矿带的含汞建造与生油层系的特征相似,汞矿床的形成和油气的聚集一样具有“生、储、盖”的成矿地质条件。中寒武统敖溪组及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既是汞矿的容矿层,也是汞矿的矿源层。汞的成矿流体是一种以地下水为主、包括油气在内的混合热液,成矿作用是在低温低压高盐度的还原环境中进行的,属于沉积成岩-地下水热液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地区是四川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在前人资料及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新的成矿理论,对区内已知前震旦系铜、铅锌矿产地进行了重新认识。本文论述了该区(北、中段)前震旦纪时期的区域构造环境、含矿火山岩建造及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进一步探讨了区内前震旦系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机制,划分了主要成矿期,总结了火山成矿系列及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元素组合异常指示元素平均值与大兴安岭森林沼泽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丰度值的差,以及与其所在地球化学子区元素变化系数的乘积关系,度量多元素组合异常指示元素在成矿地质作用中的聚集变化强度;计算多元素组合异常元素变化强度的和,对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行元素变化强度和的评序,遴选主要组合异常.利用多元素组合异常指示元素蕴涵R型因子分析因子结构组合元素矿化类型的意义,判别多元素组合异常因子矿化类型.依据主要组合异常分布、因子矿化类型以及与测区物探、遥感解译线性、环形构造的关系,建立测区主要组合异常聚集带、聚集区.依照主攻矿种元素、相应主要组合异常因子矿化类型信息和相关成矿地质理论,开展测区多元素组合异常优中选优的找矿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