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贯桐 《热带地理》1997,17(3):217-224
本文从经济区的空间系统特征,经济组成与空间组成特征,动态演进特征及功能特征上重新介定经济区的定义,由此定义和经济区形成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广东经济区划四项原则;并提出了与发展广东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7个经济区划分意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此分区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王开泳  肖玲  余雪飞 《热带地理》2003,23(4):334-338
从珠港澳3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3地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限制性因素,大胆设想了未来的珠港澳大经济区的发展模式,用"核心-边缘"理论说明3地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阐述了集聚经济及外在规模经济的效用,对珠港澳区域合作进行了功能分区和发展定位,并讨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The impact of recent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on Chinese cities has influenced both the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ir development. In this research, three groups of cities are analyzed: those i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pened coastal cities, and inland provincial level capital cities. Eighteen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reforms. Major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1) current urban reforms deviate sharply from earlier socialist Chinese practice; (2) urban growth has responded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to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advocated by the urban reforms (e.g.,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trade, individu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of a market economy); and (3) urban reforms have resulted in distinctly different spatial impact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cities, with those in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in the coastal areas benefitting more than inland cities.  相似文献   

4.
王茂春 《热带地理》1997,17(2):212-216
我国目前在政治上被分割成4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1997年香港的回归,给海峡两岸的统一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海峡两岸联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台港粤闽的传统联系,通过发展粤闽两省的经济,缩小台港粤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密切台港粤闽的经济联系,先行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舜赞 《地理学报》1998,53(2):157-165
本文在考察证研究的基础上,阐明香港的城市职能作用及其发展的需要,京九铁路建设的意义,及其沿线地区与香港发展经济联系的可能性,并对两地发展经济联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整个广东省的经济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其整体水平高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沿海经济带,但是其内部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单要素方面。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不同层次的特点。进而揭示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巨大的区域差异给整个区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最后,在分析区域差异及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娄学萃 《地理研究》1994,13(1):84-89
目前经济性特区呈现出五种发展态势:1)发展势头方兴未艾,2)科学园区的影响正在扩大,3)近年产业升级速度加快,4)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仍然明显,4)跨国经济性特区1)正在协调筹建。最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间合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加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两翼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两翼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西北干旱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认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当前其域持续发展的重点子目标。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经济作为中国特有国情背景下的一种体制性产物,虽然必将会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代替,但对仍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依然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它也对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消除地区壁垒、加强区域旅游开发合作,明确旅游开发目的,科学规划,淡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主导思想,加强旅游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从而使中国的旅游产业朝着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矿地区国土总体规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杰 《地理研究》1988,7(1):46-52
本文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协调的六个关系的探讨,对煤矿地区国上总体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珠江流域整体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植松 《热带地理》1996,16(1):27-33
文章分析珠江流域的潜在战略优势:一是区位;二是水资源;三是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四是沿江城市经济带、流域整体开发的总体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促进全流域的经济发展;第二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南缘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是促进大西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晋  王劲峰 《地理研究》1990,9(2):113-121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对大渤海圈沿岸港口外向型经济腹地的划分,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划分原则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出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的效能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南海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毅华 《热带地理》2002,22(2):102-106,111
同珠江三角洲的其它城镇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市的耕地数量变化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差异,但基本上是以耕地数量锐减为特征。南海市耕地数量的减少,形式上是农业结构调整、居民点与工帮建设占用等,但实际上有其更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耕地的减少是受到了多种自然、社会与经济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南海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重大战略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广东省经济极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崔-王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3种方法,以地级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2000年以来广东省的经济极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东省经济极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2000以来,广东省极化现象明显,但是经济总量的极化现象大于人均经济总量;(3)广东省人均GDP和GDP的Moran's I均为正值且呈现增大趋势,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大趋势,但是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程度大于GDP;(4)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来看,广东省经济极化格局2000年以来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侯锋 《地理学报》1989,44(3):272-280
本文认为,我国后进省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选择合理的区际联系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与国家及先进省市的动态协调关系。从后进省区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两方面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才有可能形成动态协调的基本格局。调整外部环境的空间结构,要求实施全国经济宏观布局的类型区开发和局部梯度扩散战略;调整其经济结构的基本手段是重新塑造国内专业化格局。在内在机制方面,空间结构调整应在后进省区建立起增长中心系统;经济结构调整则是扩大经济活动的省区内循环,并建立起具备多适性的产业层次。  相似文献   

18.
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建华  罗格平 《中国沙漠》1996,16(3):234-240
本文从限制绿洲型城市发展的水、土因素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新疆自治区奎屯市为例,对该模型作了模拟调试及多方案的仿真实验,有关结果对绿洲型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组织大经济区和加强省区间规划协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序威 《地理研究》1994,13(1):16-22
本文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组织大经济区,加强省区间规划协调的迫切意义,并就大经济区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划分依据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说明;具体提出了将全国各省区(市)组合成为东北、华北、西北、东中、华南、西南6大经济区的建议方案,分别探讨了各大经济区需要着重规划协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对其农业经济空间的研究具有代表性。采用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统计资料,对全省87个县域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县域农业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并且表现出“空间四轴分级布局模式”,呈现“井”型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然区位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