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省喀斯特区为例,总结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特点,喀斯特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类型、影像特征及识别标志。认为在喀斯特区。由于地质灾害保存较好,利用各种遥感解译标志,对地质灾害解译。能够经济、准确、快捷地摸清其分布与发育规律,然后进行地面验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区,地质灾害频发。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在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应用,以环境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重庆市三峡库岸万州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在收集该区地质灾害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高分二号影像进行一系列预处理,然后将前期野外实测数据与影像底图进行叠加处理,分析和总结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以及其分布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和几何特征,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根据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解译结果在野外得到验证。研究表明: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可以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数据支持,适用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国道318、214线藏川滇部分区段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工作路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解译实践,讨论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技术方法,介绍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像特征及其解译标志。分析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对公路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以彩红外航片为主,TM图像为辅,经地面检验综合解译是公路地质灾害调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为了查明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或者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预测。传统的人工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正面临时效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无人机遥感正是取代人工地质环境调查的手段之一。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次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mapper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然后对该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煤矸石堆、其他渣堆的解译标志,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无人机遥感的地质灾害解译方法流程,通过实地验证,证明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适合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在泸定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定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丰富等特点,可以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手段。运用SPOT5图像和ETM融合SPOT5-PAN图像,通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手段,获得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底图,采用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地面调查,可以快速、全面地查明泸定县地质灾害分布、规模和危害,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的效率和精度,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遥感技术对辽宁省建昌县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利用ENVI5.3软件对高分二号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并开展了野外验证,最终解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75个;同时,利用Arcgis10.4空间分析功能,对遥感解译地质灾害点与地貌、坡度、坡向、构造、水系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基本查清了研究区地质灾害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为研究总结区域上地质灾规律及有效预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在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中,选用高分辨率的Spot5和快鸟卫星(QuickBird)数据,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与信息提取,获取了丰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以及承载体信息,为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发挥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笔者从遥感调查的内容、数据选择和处理、解译技术方法、地质灾害信息提取、解译及解译效果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该技术方法和本次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地处粤东北部地质灾害高发区,是广东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SOPT、ETM+影像和Google Earth Pro软件中的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在丰顺县进行遥感地质灾害解译调查,建立了丰顺县地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共解译滑坡52处,不稳定斜坡33处,崩塌10处,地质环境点8处。通过三维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精细解译地质灾害,分析灾害形成诱因和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解译出丰顺县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以及分布特征,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前期任务,为地面详细调查提供方向和路线。  相似文献   

11.
为对强震区地质灾害进行精细调查,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能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时效的遥感影像且具有灵活性强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本文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应用到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探讨了强震区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精细调查流程及成果应用。以老虎嘴滑坡所在区域的应用为例,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像片的获取和DEM、DOM及三维真实空间场景的制作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三维真实场景对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及精确描述。实践结果表明:(1)同常规的遥感调查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和更高精度的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基础数据,而且还提高了其时效性及可靠性;(2)构建的地质灾害体三维真实空间场景突破了传统的二维地质灾害解译技术,提高了地质灾害解译的精度及准确度。本文较完整地阐述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在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的流程及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地区隐性滑坡遥感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南地区植被发育,地质灾害发育规模小,以浅层的残坡积层滑坡为主,采用传统遥感解译方法识别此类地质灾害存在困难。为提高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正确性,提出了隐性滑坡遥感解译技术方法,其解译的直接目标不是地质灾害体本身,而是隐性滑坡,即地质灾害易发的边坡或斜坡。其技术路线包括:遥感解译GIS工作环境创建、易发程度初步分析、建立解译规则、确定解译点位和解译区段及划定重点调查区等内容。该方法在淳安县1:50000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采用0.5m和1.0m分辨率的航片和5m×5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ArcG IS平台创建了解译环境,共确定解译点位3025个和解译区段969个,划定重点调查区面积约914.18km2。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和不稳定斜坡283处,其中位于解译区段内的隐患或者不稳定斜坡共计199处,占总数的70.3%;位于重点调查区内的隐患或者不稳定斜坡共计264处,占总数的93.3%。ROC计算结果表明隐性滑坡遥感解译的正确率为92.9%。野外调查及验证结果说明,隐性滑坡遥感解译技术方法能够合理地划定解译区段和重点调查区范围,从而有效地指导野外调查工作,该成果可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省等地区的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调查遥感解译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在分析总结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就区域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遥感解译应用,提出了基于虚拟GIS和水文空间分析的遥感解译方法(RSVH)。该方法综合利用虚拟GIS、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将大尺度区域降级为较小尺度的空间逻辑单元。针对各单元应用遥感影像和高精度DEM数据创建三维虚拟场景。同时叠加地形、地质、岩性、土壤、灾害等具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图层,较好地解决了大尺度区域范围内遥感解译工作面临的困难。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讨论了地质灾害遥感图象的解译标志,以及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开展恶劣环境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方面成为可能。基于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对甘肃天水麦积区幅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提出黄土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像解译特征。其中,黄土滑坡以圈椅状地貌、滑坡壁阴影或白色条纹、滑坡周界在微地貌上表现出同一等高线的梯田不连续为主要解译标志;泥石流、崩塌解译侧重以灾害体轮廓、色调区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区灾害解译而言,DO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遥感数据源,且地质灾害解译准确率以泥石流和滑坡最高,崩塌解译准确率略低;而漏检率以滑坡最高,泥石流次之,崩塌最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详细了解山阴县境内各类地质灾害及隐患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山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手段发现,山阴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以第四系、二叠系和石炭系为主,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已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影像在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在研究汉源县小堡崩塌群时,采用Quickbird卫星影像,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图作为地质灾害遥感研究的数据源,并进行遥感解译,总结小堡崩塌群的遥感影像特征。根据遥感影像特征来判定其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体、地质灾害点进行识别和解译,采用解译出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分类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虚拟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中的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和各类地质环境要素创建遥感解译环境,并以嵊州市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为例,阐述了小流域泥石流调查分级、泥石流沟谷与地质环境要素提取等工作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遥感解译环境,提高了解译精度与工作效率,获得了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成为区域性泥石流调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