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怀来地区蒸渗仪测定玉米田蒸散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2年和2013年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蒸发和玉米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土壤水分和农田蒸散量的关系,并将蒸渗仪蒸散观测值与涡动相关仪蒸散量观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和玉米农田蒸散日变化曲线较一致,季节性差异明显;怀来地区日蒸散量与净辐射和土壤水分相关性较好,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明显;蒸渗仪的农田代表性受其观测范围内的作物长势影响显著,涡动相关仪观测的蒸散量与蒸渗仪观测值相关关系较好,蒸渗仪观测值较涡动相关仪观测值高10.5%,这是由于不能同周围农田进行热交换,蒸渗仪内平均土壤温度较农田高了9.5%,导致蒸渗仪对蒸散量的相对高估。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的土壤水分估算农田蒸散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根据TDR实测的土壤水分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探讨了TDR探针不同埋设方式对测定土体贮水量以及对估算的农田蒸散量的影响,根据充分供水区测定的最大可能蒸散量、非充分供水区的实际蒸散量,以及用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计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的作物系物Kc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Ks。  相似文献   

3.
对土壤水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振国 《气象》1985,11(1):32-33
在研究土壤水分时,人们经常使用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有效水最大存贮量等来表征土壤水分性状。土壤有效水固然是植物根系能吸收的水分,但是当植物蒸腾强烈时,植物对接近凋萎系数的土壤水的吸收速率,远远不能满足叶片蒸腾的需要,植物仍然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寻找能表征与作物生长联系得更密切的土壤水分指标。农田实际蒸散量与最大蒸散量之比能反映作物需水与土壤供水的关系,作物层温度与气温差则反映了植物蒸腾强度的变化。晴天白昼,蒸腾是维持叶温较低的重要原因。土壤供水不足,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4.
向可宗 《气象》1981,7(11):24-24
作物叶茎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之和叫蒸散。作物各生育期的蒸散量直接反映了作物的需水情况,对于研究农田水分平衡、确定旱涝指标以及农业气候区划等都有重要意义。 五十年代初,彭曼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导出一个蒸散量计算公式,但由于所涉及的物理量多而且难于精确测定,故其应用受到限制。布雷特莱—泰勒尔在彭曼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分析,略去了土壤热通量等对蒸散影响很小的项,建立了如下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5.
汪永钦 《气象》1982,8(1):25-28
关于农田蒸散力(ETP)的计算和测定方法以及作物需水量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水分平衡的观点来看,鉴定一个地区的水分资源,确定农田干湿程度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利弊,不仅要研究作为水分主要收入量的降水量,而且还要研究作为水分主要支出项的蒸散量。就农田来说,后者包括作物的蒸腾和株间的土壤蒸发。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念模型的麦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仰仁  李松敏  王文龙  孙新忠  韩娜娜 《气象》2010,36(12):102-108
农田土壤水分模拟是农业用水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根区土体水量平衡方程为依据,考虑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构建了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模拟模型,该模型由作物蒸散量模型、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模型以及水量平衡方程等组成。采用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7年和2008年2个年度冬小麦试验资料,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555;F检验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所建立的麦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可用于作物蒸散量、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和田间土壤水分的模拟计算;计算精度平均达到3%~11%。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农田士壤水分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用作物水份系数分析了南宁地区水稻、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并对比同期降水,探讨各作物各生长期的水份盈亏状况,确定水份亏缺时期的灌溉量。一、作物水份盈亏的分析方法作物一生所需水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植物同化过程耗水和植物体内包含的水份;(2)蒸腾耗水,蒸腾大小受植物的种类和品种类型、植株的年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3)农田植株表面的蒸发;(4)土壤蒸发。由于(1)、(3)两部份耗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常以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之和(蒸散)作为作物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40a本溪地区气象资料,利用彭曼综合方法和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土壤可能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亏量,并依据干旱指数分析并揭示了本溪地区干旱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通常人们把有植物覆盖下的蒸发蒸腾称作蒸散或可能蒸散。蒸散就是指“在指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面蒸发所散失的水分总量。”蒸散量在干旱气候研究、水资源评价、干湿评定、水利建设以及在农田灌溉管理、作物估产等项目的研究和实际应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作物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建立了作物蒸腾耗水模式有土壤发模型。利用水分平衡方程,根据降水量及前期土壤水分储存量与作物蒸散耗水量的差,确定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满足程度的时间变化曲线,以此来衡理水分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申双和  李胜利 《气象》1998,24(6):17-21
将美国学者,J.T.Ritchie等研制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CERES-小麦模式)中的土壤水分平衡子模式应用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固定地块麦地土壤水分的模拟,对原有模式中潜在蒸散、地表蒸发和作物蒸腾加以修正,同时,为增强模式的应用性能,引入一种由作物生育期来估算作物根系最大深度和土壤各层相对根密度的方法。改进后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40a本溪地区气象资料,利用彭曼综合方法和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土壤可能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亏量,并依据干旱指数分析并揭示了本溪地区干旱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失墒期、急剧蒸发失墒期和收墒期;垂直变化可分为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稳定少变层。同时还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土壤降水蒸散差。  相似文献   

14.
用Priestley—Taylor公式估算作物农田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民  刘志辉 《高原气象》1997,16(2):191-196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农田蒸散的气象,作物和土壤因素,并以Priestley-Taylor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冬小麦)的农田散估算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系数是计算农田蒸散和确定农田灌溉量的重要参数。对于不同产量水平和缺水条件下如何用作物系数和相应的公式来求算作物耗水量问题,不同学者对作物系数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部分学者认为,作物系数是受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土壤条件多种因子影响的变量。把作物系数分解为基本作物系数Kb,因土壤水分变化引起的变值Ka及因灌溉方式引起的变值Ks三部分,这种处理的作物系数在作物各生育期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水分实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申双和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40-248
根据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数值模拟模式,该模式利用作的发育期和一些参数估算作物根系深度和相对根密度垂直分布动态变化,避免过去对根系进行的困难,增强了模式的应用性能。通过参数敏感性检验和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该模式可用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田土壤水分预测,为分析作物水分利用和确定农田灌溉量提供科学依据。模式所需的输入为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常数、作和播种期、逐日平均气温、相地湿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正确地掌握耕地蒸散量,不仅有利于土壤水分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提出了许多预测蒸散量的模型,但还没有在任何地区环境条件下,都能使用的完整模型。 蒸散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受气象条件所支配,因此,蒸散量的预测模型,也由种种气象条件所构成,但是,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作为蒸散面的土壤表面,就会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9-1990和1990-1991年度旱作麦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采用零通量面法计算农田蒸散。结果表明,在旱农地区存在稳定少变的零通量面位置;农田蒸散随时间的变化一般多呈双峰型,但其谷值均在8月8日。  相似文献   

19.
农田土壤水分贮存量及其变化的测定,是土壤农业水文特性测定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揭示农田土壤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掌握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为当地农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土壤水分信息,为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提供定量科学  相似文献   

20.
1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散量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散量ETm_0为:ETm_0=K_c·ET_0(1)式中K_c为作物系数;ET_0为标准蒸散量。1.1作物系数K_c的求算由于作物类型和土壤水分状况与参照面的不同,从而使作物的实际蒸散与标准蒸散有较大的差异。故把某一时段作物的实际蒸散与标准蒸散之比称为作物系数。即K_c=ETm_0/ET_0(2)式中ETm_0为作物实际蒸散量。鉴于ETm_0通常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测得的。如果考虑到土壤水分不足的限制,所以也可以把K_c看作相对蒸散。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的求算为K;一ET-。;/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