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迪堃等在《华北地震科学》第8卷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点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动水他”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动水位”观测是将自流井的流量观测转变为“水位”观测的方法。“动水位”是指在一定放水量条件下,井管中的水面相对于排水管中心的高度,与水文地质学中动水位的概念是不一致的,不是真正的动水位,它的变化反映排水量的变化。“动水位”观测较静水位观测更“灵敏”的原因初步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动水位”观测实质上  相似文献   

2.
抵偿河长法中,本站水位后移法已在《水文测验手册》第三册“资料整编和审查”一书列为处理受洪水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种方法。从六十年代以来已在全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将本站水位后移法中几个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原区密集分布的农田供水井开采量评价方法——“面井法”,推导出了稳定流状态下,基坑出水量计算的一种新方法——“面井法”,并与“大井法”进行比较.“面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总大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而出水量则小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出水量.“面井法”也定义了基坑等效半径,但形式唯一,简单易记.对于矩形(包括条形、方形)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值总大于“大井法”计算值,而圆形基坑二者相等.由于“面井法”的推导是在整个基坑面积上积分的,其计算结果更能代表整个基坑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是地下水的水位予报及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有限单元法。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有限单元法预报承压水的水位。我们构造了一个函数,它可将井口的奇点析出,把井点附近水头变化极快的情形转变为缓慢,把有开采井的问题转化成没有开采井的等价问题,然后用通常的有限单元法求解,这对于提高水位预报的精度及消除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不适定性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以“泰斯解”和“鸠布衣解”为例说明了这种析奇点方法的有效性;第二部分,研究了潜水不稳定流的有限单元法。我们提出了逐步线性化析奇点的方法,把潜水问题转化为类似承压水问题来处理因而可用有限单元法求得比较精确的解答。第三部分,在奇点析出的基础上,用有限元技术讨论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克先 《水文》2006,26(6):60-62
现行相应水位的计算误差影响了高洪条件下多线多点测流方法的实施,主要根源在于计算方法中为求简单的公式形式而采用了有可能与实际偏离过甚的概化。本文提出一种相应水位计算的新方法——“流速改正法”,将一次测流中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测速值统一改正成某一“瞬时水位”的垂线平均流速,并通过对其相应“瞬时流量”的计算辨识相应水位值。结合实例的计算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洪测流的水位变化,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误差特性,是一种较为适用的相应水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断面冲淤变化复杂的河道,为确定推流的整编方法,必须首先弄清其冲淤特性和变化规律。常见的分析断面冲淤变化规律的方法有:1.平均河底高程过程线法;2.冲淤纵差过程线法;3.同水位面积过程线法。上述方法在使用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第一法仅限于“U”形与矩形断面,而天然河道中此类断面极少;使用第二法时,在遇漫滩情况下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第三法虽然能充分反映断面冲淤变化规律,精度也较高,但计算繁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标准水位面积曲线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频谱分析法”在兰州市地下水水源地水情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成利 《甘肃地质》1995,4(1):77-81
利用“频谱分析法”预报地下水位经实际监测结果的误差检验,认为该方法用于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预报是基本可行的。为今后广泛开展地下水情预测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晶体管音响器”常用作测定水位。当用流速仪测流时,也常用“晶体管音响器”计算转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晶体管音响器”稍加改动,使之既能作钻孔水位观测之用,又可用于流速仪作音响计数,做到了一物两用,效果良好。改进后的电路如图1。  相似文献   

9.
山区河流平面二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山区河流边界地形复杂、水位及流速变化剧烈的特点,用"混合五对角法"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并求解,进行水位和流速的数值模拟.利用嘉陵江重庆金刚碑-朝阳桥河段地形及5个横断面的水位和水深平均流速资料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快速、准确地再现了该河段的水位和水深平均流速情况.  相似文献   

10.
门楼水库汛限水位及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门楼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库调度的“峰量综合控制法”和4种调度方案,由此确定相应的汛限水位。给出了门楼水库近期和远期汛限水位值。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0年印发了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1100/2“水位流量关系之确定”。其中,规定了水位流量关系检验的方法。第一种检验就是 t 检验。如果,在一个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已经定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又进行了一些校核测量,这时,就要用原来定线的点据和后来校核的点据,进行这种检验。检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认为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就可继续使用原定曲线;如果认为已经发生了显著变  相似文献   

12.
张辉  王献坤  李玉璞  左正金  郭东兴 《地下水》2007,29(4):109-111,124
针对潜水系统水位预报有限单元计算方法--"BT"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改进"BT"法,该法是在第一类边界水位的修正中,考虑水位下降与潜水蒸发减少的相互作用;该方法的关键是计算潜水蒸发减少引起的第一类边界水位下降减少值Se.用数值离散及解析公式相结合计算Se值的方法、原理、过程,并给出了"BT"法、改进"BT"法的计算实例及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井用人工动态观测设施的改良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地区地热井现有人工观测设施中“固定焊接式水位测管”、“悬挂插拔式水位测管”利弊全面客观的分析,指出规范的、标准的、专用的井用人工观测(水位)系统是保证地热井水位动态数据有效采集率的关键。由多眼更换了新型水位测管的地热井实测结果来看,“具有悬挂插拔式水位测管的专用潜水泵管”有利于提高水位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数值法预报出抽水井处的水位是均衡域的平均值,它既不代表抽水井井壁水位,更不代表抽水井井筒水位。在数值法拟合、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若以抽水井处拟合水位与实抽水位之差作为由计算方法和井的作用共同产生的附加除深(△hf),以附加降深(△hf)与实际单井涌水量(Q实)之比作为附加降深系数(β);多个抽水井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附加降深系数(β),附加降深系数(β或β)与设计单井开采量(Q设)之积则是设计开采条件下抽水井的附加降深(△hf),再以抽水井处的预报水位(hj)减去该附加降深(△hf),便可得到抽水井井筒水位(hn)。  相似文献   

15.
苏业助 《水文》1989,(1):44-48,40
笔者曾在《水文》1982年第6期上发表了“应用马斯京根法对受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一文。随后,不少同行应用文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测站进行了验证,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但也有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拟在本文中对马斯京根法与抵偿河长法用于水位~流量关系单值计算中的有关概念,马斯京根法中的特定河长与抵偿河长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在水文测井中通常使用扩散法、提捞法和注入法等来取得钻井含水层的厚度、位置以及涌水量等资料,从而进一步推算出渗透系数(K)。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水文测井资料,在测井过程中,必须保持钻井内水位的稳定。为做到这一点,我们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台简单的“钻井水位变化指示器”。  相似文献   

17.
论太湖平原防治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地下水开采-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防治太湖平原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在加于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加速引用长江水,大力治理水污染,最大限度地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认为以“警戒水位”和“危险水位”作为控制指标,用时空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桂明  史猛 《地质学报》2019,93(S1):197-205
于家汤地热田因地热流体的大量开采已出现水位、水温下降的现象,如何准确评价其可采资源量是地热田可持续开发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于家汤地热田2006~2016年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长期动态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得出该地热田在温度不低于38℃时的最大允许水位埋深为19 m;利用Lumpfit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得出地热田在保持现有平均开采量不变的条件下,水位最大埋深可达14. 5 m;反演计算水位埋深降至19 m时的可采资源量为1523 m3/d,同时通过地热田多观测孔抽水试验解析法计算地热田可采资源量与之对比,充分证明本次研究采用方法的可靠性,从而为于家汤地热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平原区多数河流缺乏有效的流量资料的情况,研究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生态水量阈值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7Q10法、保证率法、湿周法、基于Tennant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等4种代表性生态水量计算方法与结果,以水文节律、生态水位满足度为判别原则,评价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文节律相应性方面,7Q10法、Q90法、湿周法计算的生态水位值为单一的特定值,无法反映水文节律的天然变化过程;(2)在生态满足度方面,7Q10法的多年平均生态水位的满足度最小;(3)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的水文节律模拟效果最好、生态水位满足度最高。研究表明:在选择的4种计算方法中,相较于7Q10法、Q90法及湿周法,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能较好地满足水文节律相应性和生态水位满足度原则,对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苏北平原河网区流量资料缺乏型河流生态需水的确定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宋秋波  黄凯  乔家乐 《水文》2018,38(3):43-48
准确计算降水补给系数对于水资源评价等十分重要。水位动态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但传统水位动态法是以次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为基础,往往忽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滞后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针对传统水位动态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水位动态法,将年降水看作一次降水过程,基于水均衡原理,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以沧州市金牛镇大牛庄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但改进水位动态法相对于传统水位动态法减小了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间的偏差,使得结果更集中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