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评价方法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化探指标的处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化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油气化 探找油气藏效果。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系原理,结合已知探区油气化探指标在油气藏 上方或油气藏储层的规律性变化,找出反映油气藏属性的信息,结合地质环境资料,建立模糊评价系 统,对该探区化探指标异常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2.
百色盆地油气综合评价是根据烃类异常特征圈出异常远景区,运用异常组合、形态结构、变异系数和比值等4项化探评价指标,结合地质圈闭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油气藏聚集的有利远景区段。1 化探异常远景区的圈定  相似文献   

3.
油气化探异常与数字卫星图像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存在均能引起油气化探指标的异常。这些异常的存在势必会引起数字卫星图像的异常。通过对川西地区孝泉气藏油气化探指标和数字卫星图像的处理分析研究发现,油气化探异常与数字卫星图像异常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利用环形影像预测孝泉地区含油气有利区。这一技术方法的应用对油气藏勘探,特别是寻找非构造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气化探异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油气化探指标的讨论,认为土壤中的次生烃类、热释汞和甲烷同位素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指标;讨论了油气化探中异常的形成模式,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淤积平原的覆盖厚层的地表景观条件下,油气藏扩散、运移规律及形成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块、潜山、岩性油气藏化探异常模式。经四年多生产实践,在临清坳陷、阳信洼陷区打出了工业油、气流和油气显示地段,表明在渤海湾盆地黄河三角洲地区厚层覆盖条件下油气综合化探工作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探就是依据地下油气向上运移的原理,运用地球化学法从空气、水体、土壤、岩石中检测油气的运移迹象或石油在地表衍生物的信息,预测油气存在和圈定油气富聚地段的方法。 石油化探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颇受重视;后因化探理论方法和勘查方法不完善,分析仪器设备简陋,至50年代末处于低潮;70年代后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高精度测试仪的应用,石油化探研究又重新崛起,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取得良好的找油气效果,而在南方,多属中小型内陆盆地的成油地质环境,因此,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处在探索阶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与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协作,从1988年1月起,对广西百色盆地等进行了油气化探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初步试验研究、试验与评价研究和区域综合评价3个阶段,探索了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在南方中小型内陆盆地中寻找油气田的有效性,建立了一套普查到勘探油气田的快速、经济、准确和有效的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同时总结了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展布规律,评价盆地油气田前景,判断油气聚集的区带和含油气构造。 从今年第一期起,将系统地介绍南方内陆盆地油气综合化探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拟分四次刊登,各自成章。系统介绍油气综合化探方法;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
蒋涛  夏响华 《安徽地质》2002,12(1):44-48
通过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在松辽盆地某断陷北部地区的应用,总结出区内地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化探精查技术方法和化探指标系列,并运用浓度异常,主成分异常,熵值异常等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提取深部油气藏地表地球化学信息,评价多处化探异常和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为后期勘探工作提供钻探部署建议,其成果认识与同期三维地震工作成果认识相一致,为该断陷北部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组构异常的提取技术使油气化探异常评价进入了新的阶段,开拓了油气化探新思路。对油气化探数据预处理、指标优选、单指标异常提取、综合异常分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表油气化探资料研究油气藏保存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9,13(5):303-307
油气藏的后期保存条件往往是深部油气藏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决定因素。利用地表油气化探资料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好坏,尤其对于已存在过又遭后期破坏的泄漏油气藏,在布钻时充分参考地表油气化探评价资料,将可大大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几种油气化探多参数异常评价方法,包括以多元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背景与异常下限划分方法——MAA方法;以突出油气信息、压抑不利影响的MPV方法;D函数方法——MAD和MAV方法。通过在华北某油区的应用,异常对油气藏指示成功率达50%以上。并提出了油气藏的套合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昌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构造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昌攀西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工作 ,发现了油气化探弱异常 ,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七里坝各类异常是该构造内存在有异常源 ,但异常源的烃量可能已有相当部分逸散掉了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中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机制一直是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对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主要成因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通过自行设计模拟实验装置测量常温高压的水渗透人造岩芯速率,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数值模拟结果、水化学方法勘探实例,认为除非地下具有很好的通道(大的裂隙、断层),否则微渗漏异常不可能通过盆地深部压实水和天然补给水穿过油气藏垂向流动而产生,即随水迁移机制不是油气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为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 ,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境 ,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地表微渗漏表现特征的形成机理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含油气盆地微渗漏气体是以甲烷为主,在地下从烃源岩或储层出发,近于垂向微运移,而在地表造成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特征是地下油气藏的近似映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石油渗漏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替代宏观渗漏成为地表追踪地下油气藏最有效的"窗口"。甲烷微渗漏监测可以在地表、水体及大气中直接进行,测试获得的含甲烷烃类气体组分浓度及同位素组成是地下油气评价的第一手重要资料。甲烷微渗漏间接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地表微生物、植被、矿物、放射性及磁性等,与直接获得的化探数据相似,这些不同的地表异常监测数据都可区别于远离油气藏地表的背景值,其异常分布区将成为有利勘探区的靶向。进入综合勘探时代,甲烷微渗漏机理的深入认识,单一监测方法及其片面认识的避免,地表综合监测方法的思路转变,以及数理分析新体系的建立,必将在未来油气勘探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异常 ,指出断块 (断鼻 )型、演化型、断层裂隙型、浅层油藏、浅层气藏等油气藏的异常特征 ,是评价油气藏的基础和寻找油气藏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能反映东海油气藏异常的气、液、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可作为东海油气化探指标。本文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的油气化探指标。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作为海洋油气化探液态烃的样品源。根据油气藏顶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异常,圈出东海陆架盆地古滨海砂可溶铁Fe~(3+)/Fe~(2+)<1分布区作为油气远景区,提出了东海陆架盆地找油的新领域。△C是用无机组分反映油气富集的一种化探方法。东海陆架沉积物与△C有关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菱铁矿。  相似文献   

20.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1994,8(6):461-465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壤,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