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套管式加热器在维持孔壁稳定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井周地层加热,以防止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周形成二次水合物。为分析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日产水量、气水比和加热功率对井周地层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加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日产水量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加热功率,加热功率主要影响近井段的地层温度,气水比主要影响加热半径。通过数值模拟对套管加热器的加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经济高效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龙 《地质与勘探》2016,52(3):570-575
介绍了微波具有的特性以及微波加热原理,包括偶极极化、离子导电和界面极化三种机制。综述了微波加热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例如快速测定土的含水量、处理固体废弃物、破碎岩石等,概述了该技术在融解冻土、淤泥土脱水、公路再生沥青修复技术方面的成果,并且提出微波加热技术可应用于减少有机土有机物含量、加热快速固结软土,以及微波加热研究的具体方向,期望能推动微波加热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对裂缝性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且加热区内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在常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加热区前沿温度,构建了考虑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的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并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将裂缝性油藏变换成等效各向同性油藏,最终推导出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以某裂缝性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产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裂缝性双重介质热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蒸汽吞吐加热半径是加热区前沿温度的函数,加热半径随前沿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产量随裂缝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尾矿砂微波加热硫酸溶解新方法的实验,研究了硫酸浓度、液固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尾矿砂酸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无需搅拌的情况下,微波加热实验的最佳条件酸浓度5mol/L、液固比5.0mL/g都较传统水热法有优势,在反应时间上,微波加热15min就能达到传统水热法2~3h的效果。在酸蚀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加热所用时间仅为传统水热法的1/6,而所用的酸浓度、液固比都较传统水热法小很多。先对尾矿砂直接微波辐照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硫酸进行微波辐照加热溶解,能够促进尾矿砂的溶解,提高尾矿砂的酸蚀率。微波加热条件下,尾矿砂在硫酸浓度8mol/L、液固比5.0mL/g条件下无需搅拌,反应1h后,除透闪石没有完全溶解外,绝大部分的矿物被溶解。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可显著提高尾矿砂酸溶解速率。  相似文献   

5.
薄壁金刚石钻头感应加热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频感应加热生产薄壁金刚石钻头的加热过程,依此提出了薄壁钻头的加热机理,为重新确定模具与感应圈的相对位置,模具设计以及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组装的热释光光谱测量装置测试了天然与合成无色水晶、茶晶和紫晶样品的热释光,分析对比了其热释光图谱。结果显示,天然无色水晶样品有较弱的热释光特征,合成无色水晶样品无热释光,两者加热后颜色皆无明显变化;天然茶晶样品无热释光,加热后颜色不改变,合成茶晶样品的热释光强烈,其图谱清晰,加热后茶色退为无色,但如仅加热120S,则仍为茶色;天然紫晶样品无热释光,合成紫晶样品有热释光,加热后颜色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热释光对解决珠宝鉴定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具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7,(5):54-61
制造金刚石钻头的方法很多。热压烧结法,是我国当前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加热的方式,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二种:一是利用电阻炉的电阻加热,一是利用中频炉的中频感应加热。能否利用其他的加热方式制造金刚石钻头,这是人们比较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比利时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备选场址Boom clay是一种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横观各向同性特点的热-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等的影响,并在ABAQU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为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结合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结果,应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加热过程中围岩的温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现场加热试验过程中围岩温度场和孔压场所呈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源水平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先略为下降后才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先略为升高后才下降,而竖直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立即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立即下降。研究成果表明,考虑各向异性的THM耦合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加热过程中泥岩温度场和孔压场的实际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或现场试验的设计、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质年代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对同位素年龄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国内氩稀释法实验室的超高真空提取系统的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由熔样、纯化和转移等部分组成。熔样方法主要有三种:1)电子轰击炉加热;2)高频感应加热;3)不同材料电阻炉加热。前两者虽具有加热温度高的特点,但设备价格较高、辅助设备体积较大,电子轰击炉结构又较复杂。因此,在没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实验室仍然采用传统的电阻炉加热熔样。电阻炉的加热材料一般采用钼丝或钨丝,以及石英衬管。这种电阻炉结构简单,但寿命较短,更换频繁。  相似文献   

10.
铁路碎石道碴层导热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张建明  盛煜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03,25(6):628-631
采用稳态比较法,对铁路碎石道碴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试验在常温条件下,分别对底部加热及顶部加热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碎石道碴层顶、底面之间的温差较小时,顶部加热及底部加热两种试验条件下测得的导热系数基本相同;而当碎石道碴层顶、底面温差较大时,底部加热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明显地大于顶部加热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在底部加热条件下,碎石道碴层的导热系数随温差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碎石道碴层具有吸热和放热条件下传热的不对称性,合理地利用碎石道碴层的这一传热特性,可望对路基下多年冻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野外地质队钻机上用的钻杆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丝扣部份的损坏、管壁的磨薄等原因经常要重新车扣,车扣前必须将钻杆头加热墩厚。过去加热钻杆通常采用焦炭炉进行。在缺乏焦炭的情况下,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三地质队修配车间的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力更生”和“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学习外单位先进经验后,采用了废柴油加热钻杆墩管。这种加热钻杆的方法有许多优点,受到使用者的好评,很有现实意义,特此推荐。  相似文献   

12.
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热处理,其价值相差悬殊。随着市场对红-黄色翡翠的需求增加,鉴别其是否经过热处理是目前宝玉石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加热实验,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硬玉结构中OH的四组吸收峰强弱的变化:(1)吸收峰的强变化是在3 000~4 000 cm-1之间的峰型从加热前呈U型到加热后呈V型;(2)吸收峰的弱变化则是谱线略有改变,出现3 622~3 628 cm-1或3 670 cm-1附近的吸收峰,这些特征可作为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加热处理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热岛     
Kim  HH 刘允良 《世界地质》1993,12(3):112-121
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资料在首都华盛顿地区结合利用推导的波谱反射率与温度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现象,分析了5种地表类型的复合表面能。结果表明城市加热是由于建筑、沥青、裸露土壤和短草草地构成快速加热,使城市地表引起过量热。总之,夏日加热现象开始于早晨,它可以比附近的林区高约10℃。  相似文献   

14.
受核废料衰变热影响,处置库内缓冲层的膨润土会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经历持续高温作用后,膨润土的膨胀自愈能力能否得以保持,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利用马弗炉维持105 ℃恒温环境,对粉状膨润土持续加热到预定周期;然后,获得不同加热周期试样的水-力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增长,膨润土水-力性能出现大幅衰减。借助X射线衍射仪测试发现持续加热90 d其晶面间距缩合,出现了硅质氧化物胶结,导致颗(团)粒集聚。其红外光谱和热重特征表明,持续加热作用脱去了蒙脱石层间离子水合水,引起部分Na、Mg离子随水分蒸发而逃逸,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蒙脱石颗(团)粒发生缩合作用。通过观察其扫描电镜图片也能发现,经过90 d持续加热后,蒙脱石颗(团)粒表面不再层次分明,而是紧密地相互搭接,发生了显著的缩合行为。粒度分布特征进一步证实,膨润土经历90 d加热后,即使浸泡28 d,其颗(团)粒依然未被分散,可初步推断上述缩合行为不可逆。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海省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629a树木年轮年表序列,依据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该年表与树木生长时气温、降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年表对高原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反映敏感,由其重建了该区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历史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所重建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比较可靠,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通过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得出,重建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藏高原年地面加热场强度年际的历史变化.1374年以来在年代际尺度上,持续时间较长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特强时段有4个,即1396~1416年、1684 ~1699年、1816 ~1826年和1875 ~1889年;持续时间较长的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特弱时段有4个,即1374~1384年、1417~1436年、1802~1812年和1897 ~1909年.在629a中共出现22个极端强年和8个极端弱年,15世纪出现7个极端强年和5个极端弱年.15 ~ 17世纪是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多变时期,18~20世纪是年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相对稳定时段.  相似文献   

16.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环流场的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  吴国雄  李伟平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2):1273-1282
通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非绝热加热场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高原上空环流场的日变化特点。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环流的日变化在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系统中表现最为显著。环流日变化是被非绝热加热的日变化所驱动的,特别是被太阳辐射日变化所驱动。由于高原上空大气柱质量远小于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故太阳辐射日变化引起的加热日变化可在高原地区产生更为显著的环流日变化。通过位涡方程的诊断证实,白天高原加热增强,可在大气上层制造大量负位涡并向周边地区辐散,使高原地区大气高层成为负涡源。而低层则是加热制造正位涡,并使周边地区向高原的辐合增强,摩擦耗散是低层抑制正位涡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夜间加热减弱使高原对局地环流的影响作用大为减弱。故而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局地环流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浩  顾凯  张博  魏壮  罗淇  施斌  苏晶文 《华东地质》2021,(2):157-166
不同深度土体的导热系数是精细评价浅层地热能的关键参数,基于内加热光缆的热响应测试(ATRT)是获取原位土体分布式导热系数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了二维有限元多孔介质传热模型,探究了U型布设内加热光缆条件下内加热光缆间距对实施ATRT计算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TRT的热响应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光缆影响阶段、回填料影响阶段和土体影响阶段。U型布设光缆会增加土体影响阶段达到稳定时的加热时间,不利于提高ATRT计算导热系数的效率;由于简化计算的影响,U型光缆测试结果计算所得的导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出现了明显高于土体导热系数的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U型光缆布设条件下温升速率逐渐接近理想线热源温升速率,计算结果也越接近于真实值,缩小间距可以加速这个过程;随着间距增大,将误差控制在10%以内的建议加热时间将快速增大,故在实际工况中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应尽量减小U型光缆的布设间距。  相似文献   

18.
使用显微镜加热台对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不同变质系列的煤中镜质体进行加热实验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变质程度的镜质体在加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软化、熔融、固化温度。此实验结果为煤岩学配煤炼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肖衡林  张晋锋  何俊 《岩土力学》2009,30(11):3543-3547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流速测量方法的主要仪器设备。在研究加热光纤与流水之间传热过程的基础上,推导了流速与光纤稳定温升、加热功率等参数之间的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流速测量方法的理论方程。设计了模型试验,对不同流速与加热功率下,光纤温升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静水与流水中光纤温升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温升曲线都可以分为上升和稳定两个阶段,流水中的光纤温升明显低于静水中的光纤温升,两者的差值随着功率及流速的不同而不同。加热功率越大,两者温差越大;流速越大,温差越大。研究了加热功率对静水中光纤温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静水中的光纤稳定温升与加热功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点分析了在一定功率下,流速与光纤稳定温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纤稳定温升与水流速度呈非直线的反比关系。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富毓德 《矿物学报》1989,9(2):97-103
在加热条件下,利用EPR方法研究了碱性长石中不同四面体位置间的Fe~(3+)、Al~(3+)交换。低温钠长石和透长石晶体分别在水热,1 kbar,500—900℃和干加热,1050℃条件下加热。在低温钠长石中,加热后Fe~(3+)线被加宽,当温度为800℃时,除T_1(o)位置外,没有出现其余四面体位置Fe~(3+)产生的谱线。透长石在1050℃加热1300h后,T_1和T_2线的相对强度发生了变化。实验表明,在碱性长石中不同四面体间Fe~(3+)、Ak~(3+)和Fe~(3+)、Si~(4+)交换与Al~(3+)、Si~(4+)交换比较,前者速度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