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2.
赵仕万 《华南地震》1989,9(2):34-38
近十年来,日本地震观测网有较大的改善,通过遥测汇集地震记录已相当普及。气象厅的包含东海近海和房总近海的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全国观测网;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包含东京周围三个深井的南关东、东海的高灵敏度观测网;连结九所国立大学几乎覆盖全国的微震观测网,都各自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整备着。在国立大学的观测网中,从各自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输入到各地地区中心,相邻的其他大学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遥测记录,进行自动处理(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自动测定震源),处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东大地震研究所的数据库,可以从各地区中心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3.
据法新社1992年8月22日报道,日本中央防灾委员会发表报告说,在不久的将来,东京及周围地区可能发生一次里氏7级的强烈地震。报告已划定东京周围282个城镇和村庄为一个防灾总计划的范围。该报告说:“考虑到自关东大地震至今已过了700年,我们毫不怀疑在未来10—20年发生一次7级地震的高概  相似文献   

4.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6.
上周连续两个早晨,东京的市民被较大地震从睡梦中震醒。第二次是9月25日的里氏6.4级(或中强破坏性)地震,东京伤73人,两位老人由于心脏病发作死去,医生说:“他们是吓死的。”这些地震是在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后不到一个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发生在9月1日的中午,死亡10万多人,猛烈的大火使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地震在日本已成习惯。在世界上每年记录到的地震中,日本的这些岛屿约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学与技术》1979年5月、7月和1980年3~4月各期刊载了关于日本地震工作的短讯四则,编译如下:1.府中地震观测井开始施工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为了预报关东地方大型并且是直下型地震,在埼玉县的岩槻、千叶县的下总2个点的深井设置了地震计,经常进行连续观测。第3个深层观测井的开孔式2月13日在东京府中市的多摩川旧河道举行。  相似文献   

8.
从1981年8月开始,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距御前崎近海约150公里的远州滩,深度4000米的海底,设置了该中心研制成功的“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开始观测微小地震。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每日新闻》1980年11月7日报道: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第二研究部地震防灾研究室研究员笠原敬司完成了新的地震模式,阐明了可能会造成极大损失的关东地方直下型大地震的发震机制。该地震模式是在调查了过去两年来关东、东海地方发生的几千个微小地震的震源分布;推测了在关东、东海地方及其海域的太平洋、菲律宾海和亚洲三个板块的重叠情况和边界以及各板块的移动等基础之上,标绘到立体图上的。它很有可能为预报“直下型”地震做出贡献。所谓板块构造理论,是指构成地表和海洋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工程师们于1984年7月25日被告知,一次较大地震在象东京、洛杉矶或旧金山那样的都市造成的损失和死亡数字可能是令人惊愕的,但是,预先的防灾工作可以减少其余震的这类损失。日本东京都所属的26个市镇之一国分寺的城市规划者中村八郎说,一项十年的防灾计划已在这个具有九万人口的市镇实施,该地区现在是日本的一个模式。他说,一旦预期的大地震袭击东京,这项计划将会减小破坏,并有助于挽救生命。在该地区已建立“防灾中心”,  相似文献   

11.
1988年3月18日晨5时34分,发生了震源在东京都正下方的大地震。在千叶、宇都宫、馆山等地记录到的烈度为4(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中震),在东京、横滨、水户、甲府等地记录到的烈度为3(弱震),以关东地方为中心,从东北至近畿地区,均有大幅度晃动。据气象厅的观测推断,震源在东京都东部北纬35°42′、东经139°42′,震源深度为90公里,震级6.1。据说这是自1926年以来第一次清楚地记录到东京都中心正下方6级以上的地震。由于该地震的影响,东海道新干线东京—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所长高桥博)为推动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研究,于1984年3月建成了关东、东海地区地壳活动观测网,并已开始发挥其威力。由于有了这一观测网,已能立体地掌握地震巢的情况,从而以高的精度确定地震震源,并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触发地震的基础——板块的动态。今后,该中心还将利用这一观测网,建立地震前兆现象的分析系统,并进行试验性的地震预报。关东、东海地区是菲律宾海、太平洋和亚  相似文献   

13.
为监视东京直下型地震,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从1973年开始至1980年4月,先后在东京周围地区陆续建成了三口深井,井下装设了地震仪,倾斜仪和温度计。各井井位、井深、井底环境及仪器灵敏度等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厅月报》1976年5月第237号的报道,作为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1969~1974年有关地震部分的研究计划和推进地震预测第三年度计划及其对该计划作部分修改的一环,该中心为了研究首都圈南部的地震活动,根据测地学审议会的建议,决定在东京及其周围挖掘三个深层观测井,以开展该地区的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发展、完善地震数据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是实现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在建立东海和关东地震观测台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本文概述了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计算机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概要、硬件部分、地震前兆分析处理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范军 《四川地震》2004,(3):44-45
2003年9月9~29日,中国地震局数字资料应用赴日培训团一行16人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东北大学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和考察.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数字化地震资料应用与地震活动图像实验室组织,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各省、自治区地震部门提供支持.培训团成员先后参观和考察了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地震预知研究中心、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东北大学地震及火山喷火预知观测研究中心,并在此接受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之后,培训团还参观了在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的"关东大震灾80年地震展"、东北大学远野地震观测所和GPS观测站等.期间分别经历了东京千叶5.8级地震和仙台北海道8.0级大震,对地震发生的实际过程和日本的地震速报体制有了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就南关东地区发生地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于1988年6月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再次发生关东大地震并非迫在眉睫,但发生南关东地区直下型地震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紧迫性。"最近许多出版物多用直下型地震作为标题,或许就是这一观点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最近确定了推进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的方针。一、基本方针1.在进行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时,要本着测地学审议会所建议的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宗旨,遵循“有关防灾研究开发的基本计划”,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立大学密切合作下,统一实施。2.在加强观测地区(关东南部、东海地区)及其它必要地区,要集中进行对短期预报有效的观测和研究。另外,鉴于气象厅是负责地震防震加强地区大地震预报的机关,要继续  相似文献   

19.
一、未被指定为防灾对策加强地区的东京、横滨和川崎虽然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东京未被定为东海大地震防灾对策的加强观测区,但也于1981年的防灾日(9月1日)在新宿站西口附近和其它地区假定发布了大地震的警戒宣言,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看了有关这次演习的电视报道,想写点自己对大地震预报情报处理方法的感受。1978年制定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的根据是以下两种认识,其一是以骏河湾海槽为震源的东海大地震的发生日趋接近;其二是已经  相似文献   

20.
1.地磁强度减少,突发现象也时有发生当“某月某日,东京将遭受大地震的袭击”的谈论广为流传时,有时会接到探询的电话。但遗憾的是,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作出“某月某日将发生大地震”等的预报。若是有指明日期的预报,恐怕就可以把它看成是毫无根据的胡说。但是,事实上,即使“那一天”未能确定,大地震袭击东京的日子也在时时逼近。同样,发生东海地震的那一天也为期不远了。在此,笔者打算依据观测事实谈谈伊豆半岛、东海地区以及东京都正下方“现在有些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