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8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徐闻珍珠场、石角珍珠场,流沙大队珍珠场、上海染料涂料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开展了用 PVP 处理小片、提高珍珠质量的试验工作,1973年4月进行了抽样检查,同年12月做了小结。从试验的结果可以初步认为:用 PVP 处理小片能够加速珍珠的形成,促进珍珠质的分泌,提高珍珠的质量。PVP 的作用可能是能够促使小片较快地形成珍珠囊,促使珍珠囊的上皮细胞的分泌机能较快地恢复正常,并加速珍珠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如何缩短珍珠养殖生产周期,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一个从事珍珠生产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用某些化学药品处理小片以加速珍珠的形成、提高珍珠的质量,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方面。在上海染料涂料研究所、徐闻、遂溪和流沙大队珍珠养殖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于1972年8月6—12日在(?)州岛北港进行了化学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珍珠养殖虽有二十多年历史,但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珍珠质量较差和产量较低。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抗菌素等药物处理小片和珠核。作者于1964年在广西钦州龙门港和1969年在广东惠东县海水养殖场分别进行试验。以抗菌素用于珍珠插核生产是可以提高珍珠质量及育珠母贝留珠率的。日本也曾用抗菌素于珍珠插核试验,据报道无明显效果,这是否以用药浓度有关,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教导,为提高珍珠质量,缩短生产周期,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讨,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法是其中之一。单面轻抹小片是在处理外套膜时,只抹不贴壳一面,贴壳一面只作水洗去污物及粘液。这样抹片不致损伤分泌珍珠质的表皮细胞(即使损伤也是很轻微的),小片活力较强,形成珍珠囊快,珠质分泌旺盛。实验效果显著,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就目前的常规养殖而言,至少可以缩短一年,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育珠期的死亡,提高产量。由于试验次数不多,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事珍珠养殖的人都知道,人工养殖珍珠非要细胞片不可。而这个需要很大,以目前的生产水平来说,每插一万母贝就要用一千余个母贝作细胞小片,插核十万个母贝就用去一万细胞贝。假如,每插一万贝能产10斤珍珠的话,一万细胞贝就是生产10斤珍珠的贝源。杀了一万贝就少了生产10斤珍珠的贝源,造成无形的原料损耗。其实百余人的珍珠场,每年何止用去一万母贝作细胞小片。可见损失是大的。能不能做到,既能提供细胞小片,不影响珍珠质量,又不杀贝(未利用过的贝),节约母贝提高生产能力呢?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增产节  相似文献   

6.
1.1963年,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在已故著名珍珠专家熊大仁教授指导下,在国內最早取得培育淡水无核珍珠的成功,研究论文在一九六三年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 2.1970年6月,成立珍珠研究小组,在熊大仁教授领导下,分别对珍珠养殖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 3.1972年,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细胞小片,加速珍珠形成试验,获  相似文献   

7.
珍珠晶莹剔透、玲珑巧雅、光艳夺目,具有极高的饰用价值。但珍珠在形成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观质量差别很大,部分珍珠需经过优化加工处理方可制成工艺品。漂白加工是最重要的珍珠优化处理手段,它能去除珍珠中异质杂物、改善色泽、提高饰用价值。因此,除珍珠养殖技术之外,珍珠漂白技术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珍珠成品质量的好坏。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珍珠漂白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了国内珍珠加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国际珍珠漂白技术发展概况对珍珠实施漂白处理始于1922年,但直至1930年才在日本的《水座研究结》上公开报…  相似文献   

8.
研究8组不同小片和核处理液在海南陵水海区的育珠效果,优化、筛选适宜该海区育珠的小片处理液及与之匹配的珠核处理液。结果显示:1)处理组手术贝休养期的吐核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处理液可促进伤口愈合并抗感染;2)处理组育珠8个月后的珠层厚度平均可达0.5 mm以上,与对照组0.3 mm的珠层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处理液具有明显促进珍珠质分泌的作用;3)优化筛选出核处理液C3,其增强核亲和力的效果明显优于C1(P<0.05);4)W处理组育珠贝死亡率平均小于2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和Y处理组(31.45%)(P<0.01),表明W处理液效果优于Y处理液;5)在8个处理组中,筛选出W0、W2、Y3三个匹配组,其育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引入综合评价指数即优良珍珠数占育珠贝总数的比例,以量化育珠效果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我国是采获利用和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远在十三世纪已成功地生产了佛像珍珠,但由于历代的反动统治,珍珠养殖生产没有得到发展,至解放前已技术失传生产中断。1958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鼓舞下,开始了养殖珍珠的试验工作,海产珍珠养殖于1963年正式投入生产,淡水产珍珠养殖也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珍珠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珍珠价值高,可以出口换回大批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社队养殖珍珠可换取各种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此外珍珠也是名贵的药材,在中药上应用很广,发展珍珠生产对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各行各业都在大干快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珍珠生产如何适应形势,缩短生产周期,为革命多快好省地生产珍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于是,根据去年地区徐闻珍珠现场会议精神,我们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排除各种干扰,子七月底开始按照湛江水专提出的办法,使用 PVP 浸泡小片插核试验,十月以后全面铺开使用。从去年九月至今年七月先后数次试开俭查,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理想。现将使用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海水珍珠层粉为原料 ,用行星式球磨机制备纳米珍珠层粉 ,对所得珍珠层粉采用扫描电镜法进行检测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珍珠层粉实现了纳米化 ,其颗粒大小为 4 5~ 6 5nm。  相似文献   

12.
纳米珍珠层粉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海水珍珠层粉为原料,用行星式球磨机制备纳米珍珠层粉,对所得珍珠层粉采用扫描电镜法进行检测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珍珠层粉实现了纳米化,其颗粒大小为45~65nm。  相似文献   

13.
11953年,张奎教授等首先在山东大学水产系和生物系开设"贝类学"课程,其中介绍了珍珠贝及养殖珍珠等有关内容。我国南方一些贝类学家开始调查了解我国珍珠贝类资源,为我国开展现代人工养殖珍珠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准备工作。21958年,我国著名珍珠研究专家熊大仁教授带领师生到广西北海珍珠养殖场开展人工养殖海水珍珠试验,并于当年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有核珍珠。3196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原国家水产部共同领导了全国性的第一个养殖珍珠研究课题、课题组组长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变教授,副组长是原湛江水…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海产珍珠养殖发展概况我国养殖淡水产珍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海产珍珠养殖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63年由试验转入生产阶段,首批建立了合浦、东山、沃头三个珍珠养殖场。新中国第一代的珍珠养殖工人意气风发、勤学苦练、忘我劳动,很快地掌握了生产技术,生产逐步走上正轨。1965年马氏珠母贝人工孵化的成功,为在没有自然资源分布的海区解决苗种来源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马氏珠母贝快速生长选系F3为材料,以常规技术插核操作并进行海区养殖,育珠期结束,测量育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与壳质量共5个生长性状指标,以及商品珍珠质量与珍珠层厚度,分析育珠贝生长性状指标与珍珠层厚度及珍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与珍珠层厚度及珍珠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值<0.01);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壳质量与珍珠层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0.412、0.418、0.457、0.456;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壳质量与珍珠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7、0.468、0.380、0.556、0.644。通过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珍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殖淡水产珍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海产珍珠养殖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63年由试验转入生产阶段,首批建立了合浦、东山、沃头三个珍珠养殖场。新中国第一代的珍珠养殖工人意气风发、勤学苦练、忘我劳动,很快地掌握了生产技术,生产逐步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7.
在海区中养殖珍珠常受到台风、淡水、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敌害生物的侵袭,使育珠贝大量死亡。在岸上水槽系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养殖海水珍珠——工厂化育珠,则可避免上述的影响。本文介绍工厂化培育海水珍珠的试验设施、育珠试验、试验结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国际市场上,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其品质取决于珍珠的形态珠层的质量和厚度、珍珠的颜色和光泽以及加工技术等几个方面。就当前国际珍珠市场来说,以稍带粉红色并具有虹彩的银白色珍珠,销路最好,价格最高,但在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中,这类珍珠出现率很低,据“珍珠手册”介绍,在日本,即使设备较完善,技术较高超的珍珠场所产珍珠中,不用怎么加工就可作装饰品的优质珠仅占10~15%,其余珍珠,不经加工,商品价值极低。  相似文献   

19.
按照常规技术进行马氏珠母贝插核育珠,在手术后第1、3、7、15、20、30和60天解剖剪取珍珠囊,利用H E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表皮细胞;在水温27℃条件下,插核后1~3 d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逐渐将细胞小片包围;插核后7~15 d,珠核表面密集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插核后15~20 d,细胞小片外表皮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表皮细胞和细胞核均呈扁平状;插核后20~30 d,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逐渐转变为高柱型,并分泌形成透明的壳皮层物质;在插核后第60天,已形成具有分泌珍珠质功能的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20.
1 1970年6月,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率先在国内成立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对海水珍珠进行去污漂白试验。 2 1973年4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写出第一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试验小结Ⅰ:人工养殖珍珠的去污漂白》。 3 1977年6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试验小组写出第二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