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震害,震害特征及震害研究的目的,并对遥感技术层次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了航空遥感在震害研究中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杨秀忠 《贵州地质》1997,14(1):84-98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瓮安丁家源地岩溶地下水系统微观及宏观结构的组合形式及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流场,动态与均衡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条件概化,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值模型,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转换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子系统的划分,并对丁家寨-白水河子系统及草塘子系统的F4边界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系统局部分水岭及F4不确定边界预报处理方法存在某些问  相似文献   

3.
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变形破坏在分布及大小的不均一性,指出了突破点形成、转移及控制的概念。最后针对桩后裂缝的形成,简要分析了突破点转移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上段沿岸地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金  龚树毅 《地球科学》1994,19(5):705-714
在综合利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工作区内地貌,地层及构造条件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土体结构研究入手,对区内分析划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区划,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鱼洞河滑坡是水布垭坝址区十分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在宏观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鱼洞河滑坡进行了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刚体极限平衡JANBU法,非垂直条块划分计算,失稳概率及可靠度分析,Sarma法强度失稳分析,最后进行了若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分析及正交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反分析及其集成智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高玮  郑颖人 《岩土力学》2001,22(1):114-116,120
通过对岩土力学反分析的数学,力学,信息及系统4种描述法的全面介绍,揭示了岩土力学分析的本质,并通过反分析现状的概述及其智能化研究的说明,指出了目前反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岩土力学反分析研究的集成智能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岩体系统的结构性和水力学特征后,提出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的机理分析,混合分析及系统辨识建模方法,运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集中参数模型,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机理分析和混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双场耦合及与温度场三场耦合的连续介质分布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任兴国 《地下水》2003,25(3):198-199,202
本文总结大量隧洞施工经验,对洞室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对各种变形形式的分析,提出了洞室的开挖支护方法及支护时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有关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高玮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68-372
位移预测对岩土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近来软科学方法得到了广泛重视及应用。对常用软科学方法---灰色系统、时序分析及神经网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一种新型软科学预测方法---进化神经网络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金矿遥感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振举  盛吉虎 《河南地质》1996,14(2):132-138
根据金矿成矿特点及控矿因素分析,通过成矿信息与遥感信息两者内的联系分析,探讨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的方法,及找矿模式尺度,适用范围和注意的问题,并以秦岭地区金矿为例尝试性地建立了遥感综合找金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型铂族矿产,系指与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铂族矿产资源。华力西运动时期,扬子地台西南缘沿超壳深断裂带发生的大陆裂谷作用,为来自上地幔的镁铁质(拉斑玄武岩质)岩浆的上涌和侵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含铂基性超基性岩的时空分布,受到大陆裂谷作用的主要发生发展时期和裂谷活动带的控制。通过对典型矿床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探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南缘主要的铂族矿床类型;并从四维成矿的角度,阐述了对区域成矿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09,25(9):2113-2131
北苏鲁仰口地区出露超高压的变辉长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其内部矿物包体激光拉曼测试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变辉长岩锆石具有弱发光效应的岩浆韵律环带的核和被改造的强发光效应的边.岩浆韵律环带的核部保存大量而复杂的矿物包体,包括普通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1)+石英(Qtz)+黑云母(Bt)+钛铁矿(Ilm)+磷灰石(Ap);边部保存的矿物包体则相对较少,包括普通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l)+磷灰石(Ap).尽管岩浆韵律环带核部的稀土元素总合量比被改造的锆石边部明显偏高,但二者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轻稀土相对亏损,而重稀土明显富集,相应的(La/Yb)N=0.00015~0.00039,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20~0.26)、相对明显的正Ce异常(Ce/Ce*=71.5~147.4)和较高的Th/U比值(1.97~2.69).上述特征表明,仰口地区变辉长岩中的锆石均为继承性的岩浆锆石,而没有新生的变质锆石.LA-(MC)-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件锆石样品Y1和Y2的年龄数据所构成的不一致线显示了十分接近的上交点和下交点年龄.其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85±15Ma(2σ)和784±12Ma(2σ),应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表明变辉长岩的原岩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岩浆事件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而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26±24Ma(2σ)和228±26Ma(2σ),与苏鲁其它类型超高压岩石中含柯石英锆石微区记录的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应代表变辉长岩的超高压变质时代.岩浆结晶锆石的核部具有明显偏高的176Lu/177Hf(0.00044~0.00291)和176Yh/177Hf(0.0165~0.1168)比值,而176Hf/177Hf比值变化于0.281956~0.282048之间,相应的εHf(t)=-8.5~-14.0,tDM2=2.03~2.32Ga,表明仰口地区变辉长岩的原岩起源于古元古代时期的富集地幔或发生部分熔融的下地壳残留体.被改造的岩浆结晶锆石的边部则具有明显偏低的176Lu/177Hf(0.00029~0.00060)和176Yh/177Hf(0.0112~0.0200)比值,而176Hf/177Hf(t)比值变化于0.281953~0.282002之间,相应的εHf(t)=-10.2~-11.9,tDM2=2.12~2.21Ga.与岩浆结晶锆石核部相比,被改造的岩浆锆石边部的176Lu/177Hf、176Yb/177Hf、176Hf/177Hf(t)比值和εHf(t)和tDM2值的变化范围更小,表明中-新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使岩浆结晶锆石边部的Lu-Hf同位素体系发生调整,更趋向于均一化.  相似文献   

13.
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桂林地区地下河系统不同类型岩溶水水样Sr2+ 含量和87 Sr /86 Sr 值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1)桂林地区岩溶水中Sr2+ 含量普遍较低,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Sr2+ 含量不同,岩溶水中Sr2+ 含量随着Ca2+ 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Mg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地下河水中的Sr2+ 含量始终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存在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 2)流经不同岩层地下水的87 Sr /86 Sr值不同,流经砂岩层地下水87 Sr /86 Sr 值较高,其次为流经白云岩层和灰岩层的地下水;地下河水87 Sr /86 Sr 值也是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有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因此Sr2+和87 Sr /86 Sr能反映岩溶水形成的信息,是较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在岩溶水研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并首次将其划分为4个蛇绿岩亚带,相互之间由3个呈平行分布的岛弧链分隔,从而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的多岛弧盆系统。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为岛弧造山过程,俯冲极向主要向北,构成冈底斯-腾冲陆块和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之间的晚燕山期结合带;它与班-怒带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空间上由北向南迁移,并部分重叠,反映了由班-怒带向狮泉河带的转化是一种接力式的。上述发现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亭亭  李江山  薛强  王平  熊欢  梁仕华 《岩土力学》2019,40(12):4652-4658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VI)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II)/Cr(VI)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II)/Cr(VI)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降低,当摩尔比为3时,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当摩尔比为10时,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限值(30 mg/kg);当摩尔比为20时,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FeSO4改变稳定土中铬的赋存形态,可促使铬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而对残渣态的铬影响不大。Cr(VI)的浸出浓度与稳定土中的Cr(VI)含量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浸出试验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铬污染土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榴辉岩常用温压计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陈意叶凯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05,21(4):1067-1080
本文通过再现相平衡实验数据和检查热力学活度模型两种手段,对榴辉岩中几种常用的温压计进行了检验,发现榴辉岩中某些常用温压计存在以下问题:(1)在 Eliis and Green(1979)、Powell(1985)、Krogh(1988)和 Ravna(2000)四种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中只有 Ravna(2000)的版本能较好的再现相平衡实验数据。(2)将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应用于含 X_(Jd)>0.55绿辉石的榴辉岩中会出现很大的误差。(3)Green and Hellman(1982)的石榴石-多硅白云母温度计计算的高压含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变质温度普遍偏高,但是计算超高压榴辉岩的结果能较好的与 Ravna(2000)的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计算结果保持一致。(4)Waters and Martin(1993)的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压力计、Ravna and Terry(2004)的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柯石英/石英温压计的精度都受到了 Holland(1990)的单斜辉石活度模型的限制,它们不能适用于绿辉石 X_(Jd)>0.55的榴辉岩,而 Waters and Manin(1996)对 Waters and Martin(1993)的版本做了一个经验校正,弥补了单斜辉石活度模型的缺陷,因此可以适用于绿辉石 X_(Jd)>0.55的榴辉岩。(5)Nakamura and Banno(1997)的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柯石英温压计因运用了不恰当的石榴石和铁钙辉石的活度模型,从而使得计算结果与岩相学观察结果不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对于绿辉石 X_(Jd)<0.55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可以运用 Waters and Martin(1993)压力计和 Ravna(2000)的温度计联合求解温压;对于含高硬玉组分(X_(Jd)>0.55)绿辉石的超高压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可选用 Waters and Martin(1996)压力计和 Green andHellman(1982)的温度计联合求解温压;对于含有石榴石 绿辉石 蓝晶石 柯石英矿物组合的榴辉岩,在 X_(Jd)<0.55的情况下。可选用 Ravna and Terry(2004)的温压计求解温压。在应用这些温压计时,应注意各温压计的适用温压范围和成分范围,尤其是石榴石 X_(Jd)、Mg~#和绿辉石 X_(Jd)的范围。另外,由于矿物中 Fe~(3 )的含量对温度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所以还必须合理地校正所选矿物的 Fe~(3 )。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冲江铜矿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区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江铜矿位于世界三大斑岩成矿域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部。矿区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的岩性相同,很难通过肉眼或常规分析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热释光测试结果表明,矿区岩石的热释光曲线有单峰和双峰两种,矿化主要发生在具单峰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岩石矿化程度越强,热释光总积分强度值越小。另外,高岭土化对岩石天然热释光有叠加作用,具高岭土化的岩石明显具有更高的热释光值,且高岭土化与矿化成负相关。因此,热释光值可作为判断矿化的一个岩石标型。石英粒度统计也表明,含矿岩体的石英粒度曲线呈韵律式变化,而不含矿的岩石粒度曲线呈渐进式变化。故岩石中的石英粒度也可作为矿化的一个矿物标型。  相似文献   

18.
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同位素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部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成因分析,影响塔深1井寒武系地层流体改变主要成岩有准同生期、埋藏期和后期热液改造期等.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及充填孔、洞、缝内方解石的氧、碳、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准生期白云岩δ~(13)C_(PDB)值(0.9‰~1.8‰)偏正、δ~(18)C_(PDB)值(-10.1‰~-4.2‰)偏负反映准同生期泥微晶白云石成因属于高盐度的海水使得碳酸盐泥发生白云石化;埋藏期白云岩碳、氧随重结晶作用加强,白云岩晶粒由细向粗变化值随埋深增加,由于同位素分馏作用而偏负,δ~(18)C_(PDB)值(-10.02‰~-5.7‰)呈明显的下降,但δ~(13)C_(PDB)值(-1.4‰~0‰)组成变化不大;后期热液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δ~(18)C_(PDB)值普遍低于-10‰(δ~(18)C_(PDB)/‰-13.1~-9.4,δ~(13)C_(PDB)/‰-2~-0.647);基质方解石δ~(18)C_(PDB)值为-10.1‰~-10.13‰,δ~(13)C_(PDB)值为-1.48‰~-1.62‰;充填孔洞缝粗-巨晶方解石δ~(18)C_(PDB)值为-10.89‰~-14.28‰,δ~(13)C_(PDB)值为-2‰~-3.09‰,反映准同生期→埋藏期→后期热液晶粒大小由泥微晶→细晶→中晶→粗晶氧碳同位素值逐渐变小偏负,据~(87)Sr/~(86)Sr(0.707 284~0.746 888)值均远高于现今海洋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0.708)及围岩的锶同位素(0.707 284),说明鞍形白云石以及方解石结晶时的孔隙流体不是残余在岩石孔隙中的同生期海水,而是外来的富含锶的流体,也就是深部热液流体.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高温热液白云石化等特征表明白云岩形成于超盐度、埋藏和高温热液等3种不同的环境,因此影响储层形成与分布,从而影响对白云岩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笔者依据班公湖地区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班公湖带的多岛弧盆系时空结构厘定为3条蛇绿混杂岩亚带。该3条亚带为盆地所隔,从北而南依次为班公湖带北亚带、班摩掌侏罗纪弧间盆地、班公湖带中亚带、日土-巴尔穷侏罗纪—早白垩世复合弧后盆地和班公湖带南亚带等。初步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经历了晚三叠—早侏罗世往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向北、往南双向俯冲、早白垩世往南俯冲等3次俯冲消亡阶段;同时,讨论了在班公湖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反演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构造演化和在找矿方面的意义,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Weng’an,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contain voluminous polymetallic sulfide deposits. A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ce, rare earth, and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 has been undertaken in order to discuss its ore genesis and correlation with the tectono-depositional setting. The ore-bearing layers enrich molybdenum (Mo), nickel (Ni), vanadium (V), lead (Pb), strontium (Sr), barium (Ba) , uranium (U) , arsenic (A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abundance. High uranium/thorium (U/Th) ratios (U/Th>1) indicated that mineraliz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dU value was above 1.9, showing a reducing sedimentary condition. The REE patterns showed high enrichment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LREE/HREE=5–17), slightly negative europium (Eu) and cerium (Ce) anomalies (dEu=0.81–0.93), and positive Ce anomalies (dCe=0.76–1.12). PGE abund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PGE-type distribution patterns, enriching platinum (Pt), palladium (Pd), ruthenium (Ru) and osmium (Os). The Pt/Pd ratio was 0.8, which is close to the ratios of seawater and ultramafic rocks. All of 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trigger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context of break-up of the Rodinian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