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坑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凿岩爆破结果,产生了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因而必须解决通风问题。解决通风所用的风管,一般需用壁厚0.7至3.0毫米的镀锌铁皮制成,管间以法兰联结,所以耗费钢材甚多,虽可用木管代替,但为了在爆破过程中不使风  相似文献   

2.
刘生  周飞  李鹏举 《探矿工程》2010,37(3):74-77
介绍了国内最长独头掘进公路隧道——麦积山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布置方式及通风设备,按规范方法对其风量的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基于有限元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施工通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阐述了通风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取得良好的隧道通风效果,为施工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巷道掘进面的鼓风机放炮后需要立即启动排烟通风。放炮后须冒着浓烟进去开动鼓风机,既有害健康,也耽误时间。安装鼓风机烟雾控制器能根据烟雾浓度自动起停鼓风机。  相似文献   

4.
杨家松 《探矿工程》2008,35(10):66-70
锦屏电站辅助洞为A、B线的上下行单线隧道,线间距35 m,单线长175 km,由于隧道埋深大且无任何条件修建斜竖井做到长隧短打,只能从近东西向相向掘进,同时又由于工程的西端场地极其狭窄,不能满足有轨运输施工条件。通过技术论证,大胆创新,引入公路运营通风的理念,将射流通风运用于本工程的施工通风,从理论研究结合现场通风测试验证,成功地解决了巷道式射流风机选型、布置及通风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双孔独头掘进9600 m的施工通风效果检测表明,洞内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卫标准,实现内燃作业、无轨运输,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王朝晖 《探矿工程》2007,34(7):59-62
结合金龙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确定,阐述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坑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隧道施工通风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埋长隧道有害气体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埋长隧道延伸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有害气体为深埋长隧道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论文在现场调查及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深埋长大隧道有害气体灾害的预测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这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成因信息,某些有害组分的异常浓度往往会对矿工人身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基于相关文献和资料从重烃浓度异常、氧化物气体浓度异常、硫化氢浓度异常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地球化学成因的种种假说,认为目前对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的成因尚欠深入理解,有必要结合具体实例开展解剖研究,并从新的视角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张义同 《岩土力学》2010,31(7):2232-2237
隧道在低渗透性土壤中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将引起作用在掘进面上支护压力的显著变化。考虑盾构掘进速度以及土体的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伽辽金有限元法推导三维稳态渗流有限元方程,使用FORTRAN代码编制数值分析程序计算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维持掘进面稳定极限支护压力由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共同构成,前者基于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后者通过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推导得出。结果发现,低渗透性土层中进行隧道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对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产生很大影响,掘进速度的增加将引起作用在隧道掘进面上支护力的显著增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取得较好的一致,验证了该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富含生物成因气体地层盾构隧道施工风险高,气体极易通过开挖舱、泥浆管、盾尾间隙和管片节间渗入盾构和隧道内部,引发燃爆事故威胁施工安全。为了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的泄漏通道,克泥效被用于填充中盾和洞壁之间的开挖间隙。本研究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生物成因气体的密封阻隔问题,提出了一种克泥效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试验装置与方法,研究了克泥效注入厚度与气体击穿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生物成因气体在克泥效中的渗透扩散机制,并依托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验证了克泥效密封阻隔生物成因气体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击穿时间随克泥效注入厚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当克泥效注入厚度为30 mm时,平均击穿时间为51.5 min,超过单环管片拼装所需最长时间50 min,满足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需求。现场气体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注入克泥效填充开挖间隙之前,注入克泥效后CH4和CO浓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克泥效有效阻隔了生物成因气体进入盾构隧道内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生物成因气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应用TBM开挖隧道的案例较多,如西康铁路秦岭Ⅰ线隧道、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辽宁大伙房水库一期输水隧道、甘肃引大入秦工程、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道以及桓集隧洞、吉林引水供水工程总干线等。TBM施工的最大特点是集掘进、出碴运输、通风除尘和支护于一体,连续掘进,支护紧跟,一次成洞,从而克服了传统隧道掘进法——钻爆法(DB)施工工序复杂、进度慢、工作条件差、工人劳动强度大、超欠挖严重、独头开挖长度受限(一般不超过3km,否则通风难以保证)、对围岩扰动大、安全性能差,难以实现高速、高效、安全、文明施工的缺点。同时,TBM根据开挖洞径要求,可以定制多  相似文献   

11.
Applying an effective nailing system at a tunnel heading,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heading and limits deformation at the tunnel face, but it also reduces volume loss during excavation and hence reduces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oil nail system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diameter and stiffness of the nails.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parametric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xial rigidity of a nail, EnAn,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headings and reducing ground movements in stiff clay. The parametric study involved a series of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coupled-consolid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face i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EnAn. For a given nail density applied at the tunnel face, an optimum axial rigidity of the nail (EnAn)opt can be identifi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nailing system diminishes when (EnAn)opt is reached. The use of a soil nailing system reduces the magnitude of stress relief at the tunnel heading during excavation. Thus, this reduction of stress relief minimises the amount of soil yielding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soil around the tunnel heading.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建立了掘进面瓦斯爆炸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聚类评价法、BP神经网络原理和掘进面瓦斯爆炸的特点,设计了BP神经网络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过程图。最后应用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对具体的掘进面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了安全评价等级。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动态、静态的安全评价,对提高安全评价技术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跨连拱隧道两种中墙的空间力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强  王明年  李玉文 《岩土力学》2006,27(4):667-672
针对双跨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2.0,对两种中墙结构的空间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在II类围岩地质条件下浅埋连拱隧道采用分离式曲中墙结构受力较为合理;左洞掌子面距研究断面3倍洞径时,中墙内力已稳定;左右洞掌子面距研究断面(-1~+1)D的施工,是中墙内力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4.
TBM Tunnelling in Hydrogen Sulfide Gas Bearing Ground and its Solu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late December of 2006 while Zagros tunnel project in western Iran was advancing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 a sudden rush of groundwater accompanied by a nauseating odor similar to that of rotten egg intruded the tunnel. Some workers complained from eye and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sulfide (H2S) gas as high as 200 ppm was soon tested positive by gas detectors and subsequently the ventilation fans (2*110 kW) speed were boosted to 1,450 rpm in order to dilute the gas concentration to safe levels (10 ppm). Nonetheless, the work continued at a rather moderate pace for another 11 days and 134 more meters excavated in the gas infested grounds before 4 men died during a damage assessment survey of the TBM after a power failure that had forced the tunnel ventilation system to temporarily shut down.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hazards and geological sources of H2S gas in of Zagros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and to recomme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e gas destructive effects on human and machinery, as well.  相似文献   

15.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岩土力学》2015,36(3):711-718
国内外学者对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使用的均是型煤试验,很少涉及地质构造对突出的影响,而且数据监测均未深入到煤体内部。基于相似模拟试验思想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思路,在实验室搭建了综合考虑地应力、瓦斯压力及煤体结构的大型石门揭煤的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包括试验箱体和反力架、液压加载系统、密封系统、试验监测系统;设计了线充气和面充气系统,用来模拟煤层的瓦斯赋存差异。同时,利用该试验平台进行了石门揭构造软煤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石门揭构造软煤过程中煤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突出过程中煤层内瓦斯压力和声发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巷道开挖过程中,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且越靠近构造软煤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突出发生的瞬间,在突出点附近的位移产生了突变;在突出发生前,声发射信号有一次降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应力释放,煤体裂隙增大,为瓦斯的快速放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深部开采覆岩应力变化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深部开采条件下覆岩结构运动所引发的动力破坏特征及巷道围岩中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以某矿20180工作面覆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得出了深部开采条件下覆岩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顶板垮落规律显著,初次来压步距较长,周期来压步距基本相似;开采过程中底板与顶板支撑压力是动态变化的,并具有同步性;随着顶板岩层高度的增加,应力集中系数逐渐减小。根据底板和顶板的应力变化规律,将底板和顶板划分为五个区域,为深部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采空区瓦斯抽放及矿压控制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壕煤矿在茅口组石灰岩中掘进巷道时,时有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从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方面研究了瓦斯的聚集条件,认为石灰岩中早期的溶洞、裂隙等是瓦斯的储藏空间,断裂构造切割煤系与石灰岩地层时,为煤层和围岩中瓦斯进入创造了条件;茅口组灰岩深埋地下,地下水交替循环差,对瓦斯的富集起到了封闭作用。研究表明:井田内煤岩瓦斯突出一方面是由于在岩巷掘进时,当地层走向发生变化时,对其方向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岩巷掘进层位距突出煤层的垂直距离太近,放炮或垮落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掘进与煤系地层联通的较大张性或张扭性瓦斯富集的隐伏断裂带时,没有采取专门的预防措施,放炮引起的。按岩巷掘进中瓦斯异常涌出量的快慢及大小,将瓦斯异常涌出表现形式分为缓变型、突变型、突增渐缓型三种,并对各自的特征进行了总结。预测矿井现开拓的南三区和北三区瓦斯灾害严重,以南三区更为突出,提出了进行超前探测,钻孔抽放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瓦斯系隧道建设中的不良地质现象,前期预测的成败是后期成功治理的关键。本文以董家山隧道勘查为例,探讨了在瓦斯隧道勘查中的关键问题,为同类工程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宋春霞  黄茂松  吕玺琳 《岩土力学》2011,32(9):2645-2650
非均质是软黏土地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目前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中比较成熟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均质土体。因此,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采用平面应变隧道刚体平动破坏模式(多块体上限法),考虑软黏土地基的非均质性,推导了平面应变隧道极限支护压力关于隧道埋深、土体重度及土体强度的上限公式。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分析,证明了极限分析方法在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详细探讨了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影响因素;而且由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非均质性在影响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同时,也影响着隧道开挖破坏面的位置和形状,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