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您想玩石头吗?您想提高赏石文化的水准吗?您想在收藏“极地”有所作为吗?请读中国观赏石第一部科普丛书,这是一套专门“舞弄”石头的宝典!《观赏石入门》将带您走进石头的大观园,《观赏石鉴赏》是赏石、玩石、品石、鉴石的指南;《观赏石采集、  相似文献   

2.
玩石     
远观赏石如赏美人,好石头第一眼看上去感觉要美,要有它的观赏性和艺术美感。它们往往是天生丽质的,不需要装饰就显现出或清秀、或雅致、或古朴、或粗犷、或大气的综合气质美,这种美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并激发出我们上前细品和触摸的欲望,引起对它  相似文献   

3.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1):32
奇石,是指从天然顽石中游离出来的、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具有观赏及收藏价值的石头,日本人也称之为水石,韩国人则称之为寿石。奇石包括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玩石古时叫供石、雅石、石玩,现在叫观赏石。奇石是大自然的瑰宝。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  相似文献   

5.
赵印庆 《地理教学》2011,(10):59-59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地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观赏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见证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始终与石为生,与石为伴,不仅用于避寒、狩猎、农耕、战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多的作为图腾象征、观赏,愉悦身心。观赏石的审美标准也由"瘦、漏、透、皱",到"清、丑、顽、拙",再到"奇、秀、险、幽"。建立全国性观赏石社团组织也成为中国观赏石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一块有刖足骗人之嫌的石头,摇身一变价值连城,甚至有人用十五座城来换。最终成为“皇权天授”的象征,历代改朝换代的神器。那么,这块石头到底奇异到什么程度,竟有这般神奇魔幻之力呢?史学家对它的研究由来已久,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许多假设和推断。直到地学家的介入,才使得这一千古之谜,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美、艺术美、国家的象征等方面论述自然风景的美学价值,同时探讨自然风景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9.
读石     
石头,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一种物质,它的大名应该叫岩石。不论哪一种石头,用地质学的术语都有命名。地质学根据岩石的构造和成因,以及岩石的属性、成分等,为每一种岩石都命了名。而我说的读石,恰恰不是根据地质学而进行品读的。我所谓的读石是根据观赏石的形、质、色、纹、韵来品读  相似文献   

10.
金家美食     
《中国地名》2010,(5):119-122
金石滩在20年前只是一个叫满家滩的小渔村,说起这金家美食既没有“西安羊肉泡馍”历史悠久,也没有“北京烤鸭”名扬海内外,更没有像“重庆火锅”般开遍全国大街小巷,可也许就因为它没有那么人尽皆知,这些年却实实在在的吸引了一批“美食密探”的光临,这种挖掘本土美食的热情也触动着每一个来大连的游客。  相似文献   

11.
很难想象,在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的西藏阿里却繁衍出那么多神奇的故事 !  如果说有关“万山之祖”的神山岗仁波齐和“圣湖之王”玛旁雍措的种种传说更近似于一个神话,那么,传说中的“古格王国”却真是一段历史。   十多年前,一张偶得的明信片闪电一般灼亮眼睛,那是一座夕阳中火一样燃烧的古堡,凝视它的人绝不肯称它废墟。它太——美。   图片上印有一行文字:古格王国遗址。拿着它,我问过无数人。许多人根本不知它为何物,有人甚至问我,“这座土堡可是在非洲 ?”有个听说过它的人,带我来到地图前,指了指距拉萨尚有 1800公…  相似文献   

12.
品读的艺术     
中国字很有意味:“品”字一字含有丰富的感情,比如;“辨”、“尝”、“评”之意。在阅读教学中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通过读让学生辨文章思路,尝文章内涵,评词句运用之巧妙。这种“品”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是奇妙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语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2,(6):30
各有关会员、藏石爱好者:中国观赏石协会在全国开展了征集《中国观赏石图谱》入谱观赏石活动。为积极响应中石协的这次活动,并做好我区入谱观赏石征集工作,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决定将采取协会统一组织征集的方式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拟参选的入谱观赏石申请人应按照中国观赏石协会《中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旅游景观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资源的南北过渡性,地质构造的地域差异性,地貌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孕育了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时代蝉联,既有峰、石、谷、洞、瀑、溪、泉、林等大自然天斧神工的绝妙佳作,也有窟、寺、塔、陵、亭、台、楼、阁等后人巧夺天工的历史陈迹。旅游景观分布以“两山”为依托,以“两河”为纽带。这些景观既有体现自然美的韵律美、新奇美和意蕴美,又有体现人文美的艺术美和社会美、自然美、人文美的彼此交织,完美结合,便赢得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学科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提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赏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承德载道,天人合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自身的和谐多姿,向世人展示着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观赏石文化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在石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应该说是观赏石文化的萌芽时期,随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时期,唐宋的繁荣时期,明清的鼎盛时期。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涉及观赏石的著作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恭祥  徐永辉 《福建地理》2001,16(1):59-60,4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学科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提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拍摄是对美的攫取,欣赏是对美的诠释,搜索回忆是对美的复习。本刊上期“有奖猜地名”栏目刊登了世界各地的精片佳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纷纷来电、来函要求继续向全国传递信息,展示胜境,播种快感。“有奖猜地名”栏目,是一个荟萃世界各地风光的视觉交流的栏目。希望广大读者在闲暇、旅游时将“咔嚓”到的美好瞬间,悦己图片示与他人,与您共享,让大家一齐调动回忆的细胞,找回逝去的记忆,指认图片,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景点?写出亲身经历。指认正确的读者,将获得本刊赠阅的下一期杂志。同时,欢迎将您的作品惠寄本刊,请注明拍摄时间、地点、相…  相似文献   

19.
拍摄是对美的攫取,欣赏是对美的诠释,搜索回忆是对美的复习。本刊上期“有奖猜地名”栏目刊登了世界各地的精片佳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纷纷来电、来函要求继续向全国传递信息,展示胜境,播种快感。“有奖猜地名”栏目,是一个荟萃世界各地风光的视觉交流的栏目。希望广大读者在闲暇、旅游时将“咔嚓”到的美好瞬间,悦己图片示与他人,与您共享,让大家一齐调动回忆的细胞,找回逝去的记忆,指认图片,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景点?写出亲身经历。指认正确的读者,将获得本刊赠阅的下一期杂志。同时,欢迎将您的作品惠寄本刊,请注明拍摄时间、地点、相…  相似文献   

20.
大美喀斯特     
《地理教学》2012,(3):63-64
“喀斯特”(Karst)原是亚得里亚海北岸、伊斯特拉半岛上一片石灰岩高原的地名,位于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交界处,那里发育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的词意是“石头”,表示那是一处遍布石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