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世界对虾养殖业再创记录,生产对虾66.3万吨,比1989年的56.5万吨高出17%。目前,世界虾类上市量约260万吨,其中,有25%是由养殖业者提供,其余75%由渔民提供。当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刘虾养殖场。据不完全统计,在厄瓜多尔、泰国、中国(台湾省数量未统计在内)和印度尼西亚,年产值达3~6亿美元。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对虾养殖生机勃勃。越南和古巴都有虾场,中美洲和南美洲虾场星罗棋布。哥伦比亚、巴西、秘鲁  相似文献   

2.
1982年全国第一次海水养殖工作会议以来,沿海各地出现空前的养虾热,对虾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年年成倍增长。1985年全国养虾面积达到90万亩,产虾3.6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6.8倍和13.5倍。1987年养殖对虾的产量、产值将比1985年翻一番。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了,但对养虾过程的一些经济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养虾单位养殖面积大、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损。随着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长,成虾、虾苗、饵料等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变化,养虾业的经济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荣成市现有对虾养殖面积2.58万亩。近年来,为了克服虾病带来的不利因素,扭转虾池养殖亏损局面,各养虾单位在生产中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逐步探索出一些健康养虾的新途径。1997年实现对虾产量977吨,综合利用产量22480吨,产值6776万  相似文献   

4.
温文 《海洋信息》1999,(4):10-10
近年来,粤西地区湛江市和茂名市积极发展与推广一种养虾新模式——高位池养虾。经过实践示范,目前这一新模式已逐步进入了推广阶段,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介绍,粤西地区的高位池养虾开始于1994年。那年6月,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已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虾大国,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推广,加上管理不善、投饵不当、养殖生态环境不良,病害种类相应增多,而且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影响对虾养殖的稳产和高产,威胁着养虾业发展。因此开展虾病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时提出控制虾病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报导我省1988~1991年中国对虾养成期的病害情况和预防措施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93年、1994年我国对虾养殖连续两年大面积欠产、绝产。大连市普兰店丰荣办事处五里台村养虾专业户曹淑媛饲养的虾圈却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她是怎样获得了丰收的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曹淑媛。这位名叫曹淑媛的女养虾专业户,今年46岁,原先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她萌生了走出家门、离开锅台、干点事业的念头。她选择了养虾这个行  相似文献   

7.
1993年养虾遭了灾,今后养虾怎么办?唐海县领导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养虾新路子,以科学的态度提早做好1994年养虾生产准备工作。 自1985年以来,唐海县利用沿海滩涂积极发展人工对虾养虾,先后开发出入工养虾池近7万亩,并以养虾取得显著成绩闻名全国。1993年,该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毁灭性的灾害,经济上受到了很大损失,一些干部、群众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唐海县委、县政府首先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  相似文献   

8.
曾多年饱受虾病肆虐的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现已逐渐走出低谷,并再度成为广东海水养殖业的佼佼者。至去年底,全省对虾养殖面积已达40多万亩,总产对虾4万多吨,平均亩产对虾103公斤。今年以来,全省普遍提前10天投苗放养,首季放养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10%以上,养虾业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9.
渔业简讯     
1983年台湾省渔业点滴1983年台湾省总渔获量为930582吨,比1982年的922520吨增加了0.9%。其中远洋渔业产量为340320吨,比上年增加0.1%;近海渔业为305489吨,比上年减少6.4%;沿岸渔业为43980吨,比上年增加11.5%;养殖产量为240793吨,比上年增加11.3%。1983年台湾省水产品出口额为6.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的34%,比上年增加20%。1983年台湾省主要养殖鱼类产量是:鲤鱼类31678吨,比1982年增加11.6%;罗非鱼53334吨,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海洋信息》1999,(11):23-23
90年代初一场虾病席卷了我国沿海,从南到北百万虾农在受到惨重打击后,我国的养虾业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然而,在困难面前,无论是国家的有关科研部门还是部分虾农,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虾养殖模式的探索,虽直到今日尚没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但日前笔者在海阳市卓格庄万亩虾场看到,有些虾农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海岸带的潮上带部分可用于海水养殖的面积达40余万亩,目前已利用了27.5万亩,且主要是进行对虾养殖。正常年景,每年全省可产养殖虾3.5万吨以上,获利上亿元,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1989年8月至9月间,河北黄骅沿岸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并涉及7个沿海县市,给养虾业以沉重打击,造成经济损失2亿元之后,有人提出养虾池太多了,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应毁掉一部分虾池。这个提议实质上是注意到了虾池自身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平衡的失调问题,养虾业自身污染这个难题若得不到合理解决,势必成为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全球产养殖产量为1660万吨,其中1410万吨产于亚洲太平洋。 亚洲前10名水产养殖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台湾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孟加拉国,1991年这些国家的水产养殖产量均超过10万吨。 1 内陆和沿海的水产养殖 1990年亚太地区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中,  相似文献   

13.
育苗滥用抗菌药是养虾业发生大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9年是我国养虾业发生大滑坡的一年。近几年来,随着养虾面积的扩大,对虾疾病从南向北迅速漫延,水质与底质污染加重,对虾育苗的技术难度也相应加大。为防止育苗期间日益增多的疾病,育苗单位加大了抗生素及各种抗菌药品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的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养虾大国之一。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对虾产量达3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孔雀石绿”和“苏丹红”等事件的曝光,特别是最近的“毒奶粉”事件震惊中外,导致国人吃什么东西都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5.
连续3年的对虾病毒病,使我国对虾养殖陷入困境。为了战胜虾病,我国广大虾农和科技工作者奋斗在养虾第一线,对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刻苦的研究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对于尽快战胜虾瘟,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雄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我国虾病防治情况,结合江苏省盐城市虾病防治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集约式对虾养殖短命的浅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带、温带水域中发展起来的集约式养虾技术,前几年很引人注目。世界沿岸、滩涂和沼泽地可用于发展养虾的面积大约有60.7亿亩,目前已经利用养殖的为1200~1500万亩。养殖的虾类有70余种,其中已开发和正在试养的品种有30余种。由此可见,世界性的发  相似文献   

17.
养虾池半精养封闭式综合养殖的养殖容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虾病的困扰 ,养虾业近几年来一直未见有较大的起色。人们也试验了各种不同的养虾模式 :混养[1]、地膜养虾[2]、地下卤水养虾[3]、充气养虾[4]、卤水淡化养虾、封闭式养虾[5 ,6]和高位池养虾[7]。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这些模式往往只适合于一定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有当具备某些特殊条件时才能进行特定模式的养殖。实际上 ,虾病的大规模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造成的。高密度放苗和大量投饵使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 ,从而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 ,养殖容量的…  相似文献   

18.
张起信 《海洋科学》1995,19(3):8-10
近年来,由于虾病大面积的连续暴发,给我国养虾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害。人们惊恐不安、思想混乱:有的持悲观消极情绪,认为明年宁肯撂荒,对虾是不能养了;也有些人持侥幸心理,盲目地认为对虾过去怎么养,今后还得怎么养。我们认为对虾是要继续养的,但必须尊重现实,彻底打破传统的养虾观念和技术观念,认真分析问题实质,找出新的规律性东西。进行“巧养”对虾,走“稀放、优质、高效”的路子,才能度过难关,迎来我国养虾业新的曙光。其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1把好清池消毒关清池消毒尽管是一个老问题,但必须当成新问题来强调。由于…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两个盐场的盐田生态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为我国北方海盐区的重要天然资源,除了卤虫的无节幼体被广泛的应用在鱼虾的人工育苗外,近年来鲜活卤虫也成为养殖对虾的优质天然饵料。根据全国对虾养殖顾问组1986年工作报告,仅唐山市(养虾7.9万市亩)就投喂卤虫5,000~6,000吨。由于大量捕捞卤虫资源已遭破坏。近年来有关卤虫的研究逐年有增,然而有关卤虫栖息的盐田的生态方面的研究则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0.
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生产中的主体产品之一。但是,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虾养殖环境在发生着某些不利的变化:如虾池“老化”,泛池浮头,底质败坏;沿岸海水污染日趋严重,自然海水的溶解氧出现低于正常指标的现象。由于养虾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有的养虾单位投入大,效益低或亏损。因此,应对养虾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改善养虾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虾池环境逐年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