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4,9(Z3):386-390
新疆极西部之海相第三纪地层首先纪述者为特拉(de Terra)及伯姆(Bohm)但本书之材料为那琳及博特(Ambolt)所采,其地点前者为四六及四八,後者为五七,约在和阗以西及以北。其研究所得可补充及增加吾人对於新疆海相第三纪之知识。本书所记述之种类如次:  相似文献   

2.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地层特征的对比研究,是地体解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那丹哈达地区和日本美浓地区出露的地层、岩石等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老第三纪日本海尚未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的地体。三叠纪时它们在赤道附近生成,侏罗纪—白垩纪时随板块运动增生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白垩纪—老第三纪时左行剪切北移,新第三纪时因日本海的扩张而分裂移动到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刘训 《矿床地质》1988,7(3):79-88
白垩纪—早第三纪期间,中国东部发育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在干旱气候下,其中堆积了丰富的盐类物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从古构造的发展、古地理的演变以及气候带的推移等等方面来认识盐类沉积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在空间上,中国东部燕山至南岭之间的地区可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盆地区和隆起区,在时间上有四个不同的成盐期。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对钾盐沉积有利及不利的条件,进而探讨本区白垩纪—早第三纪盆地的找钾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和降升变化,侏罗系沉积作用分布于整个盆地,中、晚侏罗世盆地内地层遭受广泛剥蚀。白垩纪沉积物局限于盆地东部,最大剥蚀区在盆地东南部。下第三系沉积集中于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中,剥蚀主要在盆地东部和南部。根据南北向平衡剖面分析,早侏罗世盆地为南北挤压,晚侏罗世盆地拉张松驰形成东西向断层;白垩纪受东西向挤压,早第三纪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在盆地内存在一条规模巨大的南北向巨型隆起,隆起形成干早白垩世早期延续到晚白垩世晚期。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前挤压推覆,侏罗-白垩纪松驰下陷,白垩纪盆地西部及中部隆升,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盆地受南北向拉张作用。形成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晚第三纪挤压降升。  相似文献   

5.
中南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岩相古地理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杨振强 《地质论评》1980,26(1):25-29
我国东部的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燃料、金属、膏盐、天然碱等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又是一个特殊的地史发展阶段,无论是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古生物,或是古地理、古气候都有其特色。过去大区域的研究工作很少进行,只局限于个别盆地或地区。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中南五省(区)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七张,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本区的岩相古地理是在研究地层古生物、沉积韵律和构造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地层对比结果,将本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分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中期、晚白垩世晚期至早始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生代末期之造山运动发生于白垩纪之末或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并非如翁文灏氏所说燕山乙墓发生于上下白垩纪之间,此期运动我们称之为四川运动,其时期与北美之拉惹米运动相当。四川运动之强烈程度难各地互有差异,但分布则最广泛,遍及各省。四川运动在四川省表现最为强烈,在云南、西康、贵州、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宁夏、察哈尔、热河等省都县最重要的造山运勤,台湾省之始新统前造山运动尚不能定其确期,可能亦是这一幕,在其他各省,虽有时不是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但其影响则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生代末期之造山运动发生于白垩纪之末或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并非如翁文灏氏所说燕山乙墓发生于上下白垩纪之间,此期运动我们称之为四川运动,其时期与北美之拉惹米运动相当。四川运动之强烈程度难各地互有差异,但分布则最广泛,遍及各省。四川运动在四川省表现最为强烈,在云南、西康、贵州、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宁夏、察哈尔、热河等省都县最重要的造山运勤,台湾省之始新统前造山运动尚不能定其确期,可能亦是这一幕,在其他各省,虽有时不是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但其影响则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生代末期之造山运动发生于白垩纪之末或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并非如翁文灏氏所说燕山乙墓发生于上下白垩纪之间,此期运动我们称之为四川运动,其时期与北美之拉惹米运动相当。四川运动之强烈程度难各地互有差异,但分布则最广泛,遍及各省。四川运动在四川省表现最为强烈,在云南、西康、贵州、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宁夏、察哈尔、热河等省都县最重要的造山运勤,台湾省之始新统前造山运动尚不能定其确期,可能亦是这一幕,在其他各省,虽有时不是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但其影响则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9.
从有孔虫分析西藏南部白垩纪海平面升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2,6(4):392-398
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中的最大海侵时期。海平面的升降改变了海洋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从而影响了有孔虫的演化与发展。根据对有孔虫丰度、分异度及演化类型的研究,认为西藏白垩纪最大海侵时期形成于赛诺曼期与土仑期的界线附近。此后海平面总的处于下降趋势,只是在康尼亚克期至三冬期海平面又有回升。马斯特里赫特末期有孔虫的大量灭绝反映了白垩纪与第三纪界线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晚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发育一系列NNE、NE乃至NEE向(与纬向构造联合)的巨型右行张扭性断陷(地堑、半地堑)在平面上组成平行雁列的多字型构造,其深部发育同走向的上地幔隆起和基底拆离,地表常出现变质核杂岩和大型低缓倾角的伸展剥离断层,它主要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陆缘扩张的产物,其地球动力学过程为晚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的大陆隆升和水平侧向伸展以及晚白垩世末一早第三纪、45Ma以来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碰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