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面向21世纪地质科学讨论会”在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就要闭幕了。我受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田凤山部长的委托,并代表他,对大家热情参会,积极研讨,密切配合,共同为大会的顺利召开而努力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内容丰富,成果卓著。15日温家宝副总理亲临大会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国地质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地质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同志们听后都说,为之动容,精神振奋。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入领会和全面贯彻。 这次会议还听取了田凤山理事长的主题报告,孙枢院士  相似文献   

2.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昨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今天,中国地质学会在这里继续举行“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面向21世纪地质科学讨论会”。田凤山部长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理事长将要作主题报告。我受田部长委托,谨代表国土资源部,对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地质学会是历史悠久、会员众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影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学术团体。80年来,团结和组织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以促成地质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代表们、同志们: 上午好!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向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地质科研、勘查、教学等领域的5万多名地质学会会员和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向这次获奖中国地质学会第11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陈毓川 《地质论评》2002,48(6):564-56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代表: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我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一个简短的发言。 1 先辈创业历尽艰辛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地质学逐渐在西欧诞生和发展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批西方学者在中国开展了一些地质调查工作;中国的一批志士仁人为图实业救国,在中国传播了包括地质学在内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912年我国开始有了地质机构。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有创立会员26人。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使我国地质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促进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5.
钟自然 《地质论评》2023,69(1):12-14
<正>(2022年11月29日)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在此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大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学会百年奋斗历程,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地质学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首先,我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来宾、专家、各位代表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中国地质学会全体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广大地质工作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中国科协、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以及各理事单位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给予学会的关心关怀、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192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然科学类学术团体之一。一百年前,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26位地质学家在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正式宣布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中国地质人从此以一个群体的形象开启了中国地质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一百年来,学会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同脉搏,把引领地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会议主席、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面向21世纪地质科学讨论会。确实,我和地学界的很多同志有很长久的渊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是很要好的朋友。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对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在过去80年当中,中国的地质科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但也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向往地质队员的工作。我们那个时候的年轻人现在都已是白发苍苍了。但是,我们还记得那个波澜壮阔的日子。我相信,有了年轻一代接上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整个地质科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开幕词     
《地质论评》1989,35(2):179
各位代表: 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开幕了。除了请假的84位代表外,其他代表已基本到齐。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同志、地质矿产部原副部长张同钰同志以及我会名誉理事黄汲清、顾功叙、孙殿卿等老一辈地质科学家。我代表大家对他们到会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82,28(6):543-543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中国地质学会在这渤海之滨的旅游胜地隆重集会,庆祝她60周岁的生日。一个以中、新生代地质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讨沦会将在明天开始举行。我们十分高兴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有这样多的国内外地质界同行前来参加我们的盛会。我愿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4,30(3):291-292
主席、理事长、副理事长、各位理事、各位同志: 今天,我有机会被邀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的理事会和2000年中国地质讨论会,感到非常荣幸。我要感谢同志们给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的纪念章,对我本人来讲是很大的荣誉。中国地质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会之一,而且  相似文献   

10.
王广华 《地质论评》2023,69(1):10-11
<正>(2022年11月29日)尊敬的王广华部长,各位院士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国地质学会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共庆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发展未来。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中国地质学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学会会员和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一百年前,章鸿钊、李四光等26位地质学家怀揣科学救国之志,创建中国地质学会,搭建起了地质科技工作者交流互助、奋发作为的平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学会始终秉承“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团结一代又一代地质科技工作者,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同脉搏,在推动地质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地质工作新要求,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化党建强会、繁荣学术交流、建设一流期刊、普及地质科学、深化国际合作、培养举荐人才、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Geo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NationalGeoparks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onservation of geological remain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enowned sites with historical or cultural significance, has long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s the urban resident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returning to and harmony with the nature, tourism related sciences and knowledge gets more attractive. Geosites and geoparks can definit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lead this historic tendency.  相似文献   

12.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地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离散动力学特征,可以模拟和分析一般的复杂系统,对具有空间特征的地理复杂系统更具优势。该模型有“自下而上”、离散、确定性和随机性结合、灵活性和开放性等优点,但亦具有边界的无限、空间同质、元胞形状规则、邻近关系固定以及对实践封闭等缺点。在介绍了该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理论研究趋势与主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1 Introduction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Deep-time Digital Earth project is to develop an open collaboration and data sharing platform that enables the transition of deep-time geoscientific research to a Big Data driven paradigm.Such an open platform will require th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access and integrate a wide variety of digital Earth data,from remotely sens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geophysical data to data generated in  相似文献   

14.
15.
地学空间数据库建库工艺流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承担福建省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空间库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工艺流程,方法及技巧,对今后地学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清山地区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具有十多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区内地质遗产丰富,特别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系列地质遗产,世界罕见。保存有中一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大洋斜长花岗岩、蓝闪石片岩等古大洋与古板块碰撞遗迹。在中生代时期,不仅出露了陆内A型俯冲形成的“I-A”三种类型花岗岩,其演化序列完整、特征典型;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田,已探明3个超大型铜、金、钽铌矿床和多个大型金属矿床,是研究花岗岩、特别是陆内深俯冲造山带花岗岩的重要科学园地。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类型多样、造型奇特,是一个天然的花岗岩微地貌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地貌景观中最杰出的代表。三清山地区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球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具有建立以三清山为中心、以20~50km为半径的地质科学园区之条件,根据其地质自然遗产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七大地学园区即: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怀玉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灵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三清湖岩溶景观区、德兴矿山地质公园区、张村樟树墩新元古代板块构造景观带、玉山常山金钉子地层古生物景观区等。  相似文献   

17.
潘孝荣 《福建地质》2005,24(3):193-199
介绍了地质科学应用程序从Basic向Visual Basic(简称VB,下同)移植的基本技巧,并结合实际开发经验对变量定义、数据读取、成果输出和存储等开发、移植过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科学院对5.12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灾害,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科学分析发震动力学背景,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地区开展地表破裂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随后系统开展地震科学钻探选址、活动断裂与地震变形观测、地应力测量、地质灾害地面调查、堰塞湖与水工环综合评价。6位专家参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编辑出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组织召开汶川地震动力学分析研讨会,2位专家参加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工作。在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组织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应邀作汶川地震、地震科学钻、地表破裂等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组织申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2008年11月第一口地震科学钻开工;组织落实国家专项、973课题、地质调查项目等科研任务,有效地调整了面向地质灾害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布局。  相似文献   

19.
宋国耀 《世界地质》1998,17(4):68-74
地学数据种类极为繁多,它既包括定量信息,也包括定性信息。数字地质信息结构的研制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是以何种方式保存现有的模拟数据的重要内容,使得在GIS中能够进行各种有效的查询和处理。澳大利亚斯马尼亚地调局为了对地质图信息和地球化学进行编码而研制了数据结构。在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结构中对于一系列相关表格中的属性进行编码,而这些表格利用“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有效而准确地阐明了原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Two case stud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eoscientific maps for planning in semi-arid regions are presented, one for the Mediterranean province of Valencia and another for the island of Gran Canaria (Canaries). Both regions are very dynamic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touristic-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y suffer from a serious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provincial/ island governments have undertaken programmes of geoscientific mapping and assessment to serve as a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uidelines for future planning.

Two map sets have been made (1:200,000 in Valencia and 1:50,000 in Gran Canaria), based on initial maps of homogeneous integrated units. These represent a series of hierarchical land subdivisions, progressively smaller and more detailed (morphodynamic environments, systems, units, elements),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morphostructure, climate, lithology, surficial deposits, landforms, topography, active processes, soils, vegetation and human influence.

Each individual map unit is described by means of a form which includes 114 items, summarising it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Morphodynamic unit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terms of qualities significant for planning, and a series of derivative maps has been developed (geologic hazards, soil capability, present degree of erosion, potential erodibility, quality for conservation).

A final map shows the most advisable types of uses and the main limitations for human activities, mainly due to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actors. This is a synthesis document which can be used directly by plan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