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国坤  张洪岩  徐艳艳  张丽 《测绘科学》2007,32(2):26-28,20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地图及地图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地图学基础理论及地图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关系,理解现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揭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都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使建立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意义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2.
地图学80年代的进展与90年代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克 《地图》1993,(2):3-7
80年代国际地图学的进展包括3个方面:专题与综合制图向纵深发展;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地图与地图学新概念和新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90年代中国地图学将有如下发展:①专题地图的进一步发展;②地图学与新技术的进一步结合;③地图品种增加、应用领域扩大;④地图编绘和复制技术加速改造;⑤地图学、遥感制图、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原理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科学可视化概念出发,探讨地图可视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联系紧密,它对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了地图的功能和应用,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讨论地图学可视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地图学与神经科学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的基础上, 探讨了深度地图的内涵, 提出深度地图是神经科学与地图学的结合, 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和方法理解地图, 以揭示地图的神经学机理。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为地图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空间细胞的发现, 为深度地图的研究奠定了神经科学基础。通过对大量神经科学研究资料的分析, 提出地图功能是大脑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的反映, 构建了深度地图概念模型, 并构建了空间细胞和编码机制与地图功能之间的关系, 以阐明地图的神经机制, 从而深化人们对地图本质的认识, 促进地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6.
略论地图模型论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德森 《地图》1991,(2):7-10
地图模型论是理论地图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地图模型是地图应用、地图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础。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该理论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地图的潜力,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CH951039试论地图哲学/丁建伟(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地图/《地图》编辑部.—1994,(2).—6~10 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图3参9 地图制图学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些年来,测绘界相继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讨论,信息化地图学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讨论的主题之一。一个普通的观点是"目前,计算机数字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地图制图,并正向信息化地图制图发展"。到底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化地图学?数字化地图学与信息化地图学是什么关系?信息化地图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随着"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继问世、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地图学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分析了推动传统地图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因素,并且按照矛盾论和实践论观点,从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演变的实际出发,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地图学发展的具有显著标志性特点的3个阶段,即数字地图制图学、网络地图制图学和智能地图制图学。数字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初级阶段,是基础;网络地图制图学是网络环境下连接数字地图制图学与智能地图制图学的桥梁;智能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地图制图学和网络地图制图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丁建伟 《地图》1994,(2):6-10
本文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   总被引:38,自引:15,他引:23  
廖克 《测绘科学》2004,29(1):5-9
本文第一部分国际地图学的最新进展,阐述了专题制图进一步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集迅速推广;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已形成一体化的研究技术体系;计算机制图-电子出版生产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图设计与生产的传统工艺;地图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不断探索。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地图学与地图事业近30年的发展与成就,论述了测绘部门完成了全国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完成1:100万与1:25万数字地形图制作.在完成一大批专题地图的同时,广泛开展区域与部门的综合制图,编制出版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高水平综合地图集;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地图学新世纪的展望:①抓住数字地球的机遇,创建地学信息图谱;②专题与综合制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③地图学、遥感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形成完整的研究技术体系与生产体系,发展地球信息科学;④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扩大地图应用领域与范围,增加地图新品种;⑤加强地图学、遥感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原理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说明了五个问题:(1)建议用地图学作为地图(制图)学的总名称,不应认为地图制图学就是地图学。(2)说明国际上当前对地图(制图)学的研究所持有的几种不同学术观点。(3)说明地图(制图)学虽然与许多学科发生联系但还划分不到其它大学科系统中去,当前仍应属于地球科学中的一种。(4)说明,对地图(制图)学的结构与体系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模式。笔者同意第一种学术观点,将地图(制图)学分成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三个层次。(5)说明地图(制图)学当前应着重研究:一、扩大电子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对地理信息数据结构与处理的研究;二、加强地图感受与传输系统的研究,用以提高地图图形的显示与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崔金杰 《测绘通报》2012,(Z1):485-487,504
传统上,地图学领域应用艺术(设计)、科学、技术来共同设计地图和生产地图产品,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地图学理论是在艺术、科学与技术的共同参与之下,建立了其理论及技术实现的基础的。随着争论的继续,科学与技术在地图学理论中渐渐成为地图可视化的焦点问题,艺术渐渐被疏远。但是,为了方便当代地图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加强艺术在其中的地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人性化的设计要求。论述科学和技术因素在地图设计中对美学的限制,并在最后讨论扩展艺术创造力的内容以及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着重强调如何实现人性化的设计。这个过程考虑地图制图学的3个因素:艺术、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4,(3)
《地图》杂志征稿启事1)《地图》杂志欢迎下列来稿:地图学理论、地图制图新技术、专题地图、地图生产技术经验、地图学史、地图制印、地图学教育、地理与地图、地图应用、地图学人物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书刊评介、地国科普、小品、文摘等。2)因涉及知识产权等复...  相似文献   

15.
地图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燕燕  胡毓钜 《测绘工程》2001,10(1):27-29,36
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现代地图学的发展中,介绍了当今地图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地图可视化。认为在地图学的研究中,应重视由可视化技术带来的新的生长点,从而指导对虚拟地图、动态地图、交互地图、基于万维网地图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CH20041393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Cartographic Tetrahedron:Explanation of Cartography in the Digital Era/高俊(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学报.-2004,33(1).-6-11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图2参15  相似文献   

17.
郭礼珍 《四川测绘》2000,23(3):135-137
本文通过对地图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绍,提出了在地图学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并在地图的数学基础这一部分进行试验研究,证明了地图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可行性,构筑了地图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院校"地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地图学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地图制作技术发展现状这一问题,结合在中国农业大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地图学的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安排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基于数字环境下地图学概念体系、基础理论体系和地图制作技术与地图应用方面内容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地图制图的目的、人员、对象和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地图的类型、空间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等呈现出显著泛化特征,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传输理论的出现,明确地提出了地图使用的研究。地图使用是地图和使用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概念使得制图学家认识到需要了解人们是如何从地图上获得知识的,由此产生了认知地图学。认知地图学研究人们获得地图的知识的过程和通过地图来了解环境的每个过程以及规律。和地图学研究中的心物学研究相比,认知的主题是人们用于获取、贮存和使用信息的更高一级的思维过程。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