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一种代数重建技术在地下速度异常的地震层析成象中的野外应用.我们介绍了三维混凝土模型的结构和通过模型的走时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应用代数重建枝术和先验知识给出了资料的图象重建,并且与真实的模型进行了比较.重建结果表明:取得精确的资料是最签本的,因为我们证明相当小的走时误差可以很严重地影响重建结果,同时还证明:射线路径效应对分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变阻尼约束层析成像及其在VSP资料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观测系统的限制,射线在模型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层析结果的分辨能力不足。变阻尼约束方法应用不均匀的先验信息来匹配不均匀的数据分布,可以减小速度模型校正量与射线覆盖程度的相关性。本文将变阻尼约束方法应用于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中,并将平滑约束方法加入正则化方程组中来避免单独使用变阻尼约束带来的不稳定性,利用阿尔法滤波器对反演中间迭代结果进行平滑和去噪,采用LSQR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来提高收敛速度和压制误差传递。本文应用上述层析成像算法对VSP观测系统进行速度反演,分别应用于检测板速度模型数据和实际VSP资料速度反演中,结果表咀变阻尼约束层析成像可以改善射线不均匀覆盖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速度反演结果的质量;VSP资料检波点附近的速度反演结果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3.
地震射线辛几何算法初探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时计算已广泛用于地震建模、成像及速度分析等诸方面.基于地震波场的Hamilton力学性质,本文探索应用适于Hamilton力学的计算方法──辛几何算法对地震射线 进行走时及路径的计算.利用辛几何算法和属于耗散算法的四阶 Runge-Kutta算法进行射线 路径和走时的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类算法数值精度相当,但辛几何算法的速度却快了3 倍.本文还利用二阶Euler型辛差分格式对Marmousi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计算,结果显示所 得射线具有良好的光滑性和较强的阴影区穿透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线性走时插值射线追踪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性走时插值法(LTI)在走时的计算中,由于射线方向考虑不全,计算得到的节点走时不一定最小,导致追踪的射线路径无法满足最小走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线追踪算法,通过采用多方向的循环计算,得到所有计算节点的最小走时,使追踪到的射线路径能真正满足最小走时,以确保射线追踪的精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的结构中,该算法与传统的LTI算法相比,有效地提高了射线追踪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用预先设置的网络节点的连线表示地震波传播路径,当网络节点稀疏时,获得的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的走时比实际走时系统偏大. 本文在波前扩展和反向确定射线路径的过程中,在每个矩形单元内,通过对某边界上的已知走时节点的走时进行线性插值,并利用Fermat原理即时求出从该边界到达其他边界节点的最小走时及其子震源位置和射线路径,发展了相应的动态网络算法. 从而克服了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两种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是行了井间速度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跨孔数据速度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直达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走时层析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多震相走时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娇  白超英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215-4225
采用新近研制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多震相地震射线追踪正演技术,结合流行的子空间反演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地震三参数 (速度、反射界面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方法技术.数值模拟反演实例、以及与双参数 (速度和反射界面或速度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对比分析表明: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结果大体接近双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的结果.另外,噪声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提算法对到时数据中可容许的随机误差并不敏感,结果说明多震相走时的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方法技术不失为一种提高走时成像空间分辨率、进而降低重建模型参数失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跨孔观测地震数据的速度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 ,计算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 ,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 ,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 .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 .基于所发展的方法 ,我们对两种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跨孔数据速度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0.
罗马尼亚Vancea地震区是大陆上发生与板块磁撞和削减有关的中深部地震活动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应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研究该地区深部速度结构成果。在研究中使用了地方和区域地震所记录的433个浅源和中部地震的到时资料反演求解深至200km的三维速度结构,在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中利用了有效的三维射线跟踪技术,在反演中采用LSQR算法,高分辨率的地震层析图象揭示了速度结构的广泛不均匀性,结果表明,地震层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上述算法处理了 Retsoff 和 Stripa 地区的资料,致力于评价不同算法的相对可靠性和就每一算法确定最优松弛参数,每一算法都用了各种不同的加权值和松弛值。问题是由解的奇异性和和以下事实引起的:尽管这些方法起初都收敛到一个似乎合理的解,但若干次迭代之后终于发散(Herman,1973),绝大多数作者对实验资料使用的收敛准则和可靠性度量都以精确解的知识为基础,在实际的实验中,真实结构的精确解是未知的,已经提到的用实际资料的问题还没有提出任何用来检验解的严格准则。可靠性和分辨的度量或者按直观检  相似文献   

12.
多数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象法是将震源到接收器间的射线路径近似为直线,但这只有当研究区域速度变化较小时才有效.实际上许多地区都可观测到速度变化达到10—20%以上,引起显著的射线弯曲.虽然在研究井间成象问题时有人已考虑到这一非线性效应.但多数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提出一种二维射线追踪的迭代反演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野外实测数据. 本方法是先进行迭代射线追踪然后来修改速度模型.每次迭代都把在当前模型中经射线追踪计算得到的理论走时与观测走时之差通过线性方程组与未知的速度扰动联系起来,并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出用来修改模型的速度扰动.迭代一直进行到理论走时与观测资料拟合到给定误差,或走时拟合无法再改进时为止.理论模拟表明本方法经几次迭代后就可收敛到正确解. 利用这一方法处理了结晶岩地区的实测井间地震实验数据.地震波的频率范围是1—6.6 kHz,允许的分辨率为几米.得到的速度图象与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十分吻合.根据求解的速度模型计算出的马斯洛夫(Maslov)理论地震图与实际波形图相当一致,这也有力地验证了本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井间地震走时的层析成象解释方法是将震源和接收器之间的射线路径近似为直线,而不管射线路径上速度结构的不均匀性效应。当速度没有多大变化时,这样的近似是有效的。在许多地区观察到的速度横向变化为10—20%,甚至更多,这引起了射线相当大的弯曲。有些工作已经考虑了这种非线性效应,但在应用于井间地震问题时,还没有出现许多成功的实例。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二维射线追踪的迭代反演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野外资料。这个解释方法是由迭代射线追踪和更新速度模型来实现的。在每次迭代中,通过一个线性方程组将资料和由射线追踪得到的当前模型的走时差值与未知的速度扰动量联系起来。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得这个速度扰动量,并因此更改模型。这个迭代过程一直进行到合成走时和野外资料间的拟合达到给定的误差范围之内,或者直到走时拟合不再有改进为止。我们把这个方法应用于结晶岩中井间试验所得的野外资料(Wong,1983)。地震图的频率范围是1—6.6kHz,允许速度结构的分辨率达到几米的数量级,所得的速度图象与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界面二次源波前扩展法全局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技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oser方法为代表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可以快速稳定地获得整个追踪区域的全局最小走时和路径,但它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射线大多由折线呈锯齿状相连,长度和位置偏离真实射线路径;二是在低变速区容易出现射线路径多值现象.本文提出的界面二次源波前扩展法全局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技术(以下简称界面源法)旨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不同于Moser方法,界面源法只在物性分界面上设置子波源点,子波出射射线可以到达任何不穿越物性界面而直接到达的空间点和界面离散点,在均匀块体内或层内地震波以精确的射线路径传播.显然,界面源法的子波出射方向数远远大于传统方法,算法的追踪误差主要由界面离散引起的,因此,界面源法很好地解决了Moser法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追踪的精度.同时,由于界面源法的子波源点数远远小于Moser法,因而效率也很高.模型实算证实了该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三维复杂地形近地表速度估算及地震层析静校正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在地表一致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宽线剖面、弯曲测线、传统的二维和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地震观测.在地形及近地表低降速带地质结构复杂的探区,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估算的精度是静校正处理的关键.本研究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的初至走时数据,利用最小平方与QR分解相结合的算法,在三维空间重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模型,根据重建速度模型实现了静校正长波长分量与短波长分量的同步计算.分析了复杂的近地表低降速带模型初至波的性质,在观测值的自动拾取以及理论值的计算中充分考虑了可能成为初至波的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利用,提高了低降速带速度模型反演的精度.在初至走时观测数据的拾取中,本研究采用分形算法克服了初至波波形差异以及折射波相位反转导致的拾取误差,实现了三维初至拾取的大规模全自动化运算.在射线路径与初至波理论走时的计算中,本研究采用一种计算量与模型复杂程度无关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该方法以最小走时射线路径保证了与观测数据有同等意义的初至波的射线追踪及理论走时的计算.野外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论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近来出现的计算地震波初至走时的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基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来求解地震学中任意两点间的射线路径及走时;另一类是直接求解程函方程。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任意几何位置的源点-检波点排列,而且适用于介质速度的任意变化,其计算精度和效率也比通常使用的射线追踪方法如试射法和弯曲法要高。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走时与射线路径快速计算技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惠更斯原理和费马原理求取地震波走时及其反射波射线路径的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适应较为复杂地质模型以及易于将其推广到各向异性介质等优点 .为了克服基本算法速度较慢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地震波走时和反射波射线路径计算的改进方法 .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 ,该改进算法的计算速度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讨论了利用P_n波走时资料对莫霍面的慢度场层析成像的方法与原理。在地震波慢度场的非均匀分布相对背景场为一挠动量的情况下,其走时为背景场分量与挠动场分量的线性迭加,因此,从观测走时中可提取出相对背景场的异常量。对走时异常分量的表达式作适当的变换即可得出拉冬变换形式,运用反投影重建或拉冬逆变换,可以直接求出慢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普遍存在速度各向异性和能量衰减现象,因此基于弹性介质假设条件下的地震射线正反演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研究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可为揭示地下结构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射线追踪技术是揭示高频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弹性介质.针对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本文首先给出了一种射线速度和振幅衰减的计算方法,然后结合改进型最短路径算法,在实空间内实现了计算复杂介质模型中地震波(qP,qSV,qSH)的射线路径和传播走时以及能量衰减(虚走时).该算法适用于复杂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实走时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13%,虚走时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55%,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讨论了利用Pn波走时资料对莫霍面的慢度场层析成像的方法与原理。在地震波慢度场的非均匀分布相对背景场为一挠动量的情况下,其走时为背景场分量与挠动场分量的线性迭加,因此,从观测走时中可提取出相对背景场的异常量。对走时异常分量的表达式作适当的变换即可得出拉冬变换形式,运用反投影重建或拉冬逆变换,可以直接求出慢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