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7月在上海天文台江南天池观测站对木星伽利略卫星的相互掩食现象进行了观测。通过对此次观测获得的CCD图像进行测光处理和数据分析,确定了7月25日观测到的木卫一食木卫三的开始与结束时刻,以及被食星(木卫三)的光流量处于最小值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当地基望远镜使木卫的数目达到60,并可能还会增加时,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拍摄到木星一些更小卫星的图像。在“伽利略”2002年11月飞掠木卫五期间,它的恒星跟踪器——飞船上用于瞄准某颗导航星为飞船定位的望远镜发现了9个亮闪光。飞掠期间恒星跟踪器  相似文献   

3.
木卫四之谜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1 995年 1 2月到达木星附近 ,开始对木星及其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探测。这颗高度成功的飞行器对木星系统的探测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原先的木星系统知识 ,尤为突出的是木卫四。“伽利略”号探测器对木卫四的观测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奇 :木卫四内部似乎有水的海洋。木卫四的早期探测是“旅行者”飞船进行的。“旅行者”在 1 979年到达木星系统时 ,揭示出大量“伽利略卫星”知识 :木卫一的火山 ;木卫二年轻的 ,断裂的 ,多冰的表面 ;木卫三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对木卫四的认识它是这样描述的 :做着乏味的、料想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寻找木卫一上的羽状物时,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了这颗如火如荼的卫星掠过木星表面的图象。这三张重叠的图象是1997年7月22日花了18小时用两个波长———3400埃(紫外)和4100埃(紫)拍摄的。广角和行星照相机2拍摄的这些照片是为纪念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1990年4月24日)九周年...  相似文献   

5.
观测地点:辽宁抚顺观测时间:2005年4月3日21:00——22:00观测设备:7×35双筒望远镜,博冠20×80双筒望远镜,凤凰76900反射式望远镜。4月3日24时,木星冲日。此时,木星在室女座逆行。木星角直径44.0,目视星等达到-2.5等。太阳落山后,木星即从东南方地平线升起,整夜可见,这段时间为今年观测木星的最佳时期。3日,抚顺天气一般。傍晚时间,冬季大六边形闪耀在西方天空,目视极限  相似文献   

6.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安装在夏威夷的凯克Ⅱ望远镜在木卫一上观测到太阳系中迄今最大的火山爆发。 木星周围的强引力场的潮汐效应延伸并影响到木卫一,使它的内部加热,致使表面之下的岩石熔化。木卫一的表面引力很弱,使得火山羽状物能将物质带  相似文献   

9.
地球和木星这样的行星是太阳形成时其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盘构成的。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形成于接近太阳的高温环境下,而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行星形成于离太阳较远的寒冷区域。同样,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是可能也有自己的气体和尘埃盘。由伽利略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合称伽利略  相似文献   

10.
详细论述了时间间隔计数器和事件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现有测时设备的性能,以及进行了信号周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信号边沿较好时,事件计时器OTL100P的标准偏差优于时间间隔计数器SR620.OTL100P具有直接测量事件发生时刻的特点和高测量精度的优势,能满足云南天文台将来多脉冲激光测卫、测月对测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千载一时;彗星袭击木星卞德培一颗彗星正在向木星逼近。天文学家发出警报:着星将在今年7月中旬,以人类从未听说过、更未看到过的猛劲,频频袭击太阳系中的这颗最大行星。在太阳系的漫长历史上,这样的宇宙事件大概并非绝无仅有;对于人类来说,这种奇异天象则是史无前...  相似文献   

12.
木卫六是木星最大的一颗不规则天然卫星,为了获得它的高精度观测位置,天体测量归算过程中各方面都需要考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参考星表的选择。应用最新公布的星表Gaia Data Release 1(Gaia DR1),同时采用UCAC4星表进行比较,对2015年云南天文台获得的185个木卫六的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归算,结果显示,采用Gaia DR1星表的木卫六的位置测量精度在赤经和赤纬两个方向都约为0.02″,比采用UCAC4的结果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鹿林彗星在2009年2月4日(UT)发生了一次断尾事件,通过对2月4日前后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2月3日鹿林彗星就已发生过一次断尾事件.对2月3日发生的断尾事件进行研究可得出断尾移动的速度为68 km·s-1,断尾事件发生的时间为2009年2月3日(15.24土5.16)时.结合断尾事件发生前后鹿林彗星的轨道特征和STEREO-A飞船所测量到的太阳风数据,鹿林彗星2月3日发生的断尾事件可能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和彗星相互作用导致的磁重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8,(9):14-14
太阳系的两大行星之王—木星和土星的核心区域,一直是科学家试图了解的神奇之地。那里的气压高达地球大气压的7000万倍,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很可能出现一些超乎人们想像的物质,例如液态金属。提起液态金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水银。但是最近伯克利大学的物理学家研究指出,在木星和土星的核心,氦和氢很可能会混合成一种液态合金,  相似文献   

15.
太阳系原始星云盘内木星和土星区域,尘粒先形成行星的固态核.固态核的质量增加到10~(25)克量级时,就开始吸积气体,在核周围逐渐形成了自转着的扁气壳.尘粒和小冰块进入气壳后,大部分落入核,小部分由于气壳物质的阻尼而使其轨道的e,i值减小,在核周围形成很扁的星子盘,规则卫星就在其内形成.气壳物质后来落到核上面,成为木星和土星的中层和外层.由于中心体的质量增加,规则卫星的轨道便缩小几倍.靠近土星的卫星落人土星的洛希极限内,瓦解为土星光环.天王星未形成气壳.质是约天王星质量的5%的残余大星于碰到天王星,使它侧向自转起来;同时碰出很多物质,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在天王星赤道面上绕天王星转动起来,并较快地冷却,形成了五个天卫和最近发现的光环。  相似文献   

16.
从人造卫星上5毫米的凹痕到木卫三表面4,000千米的陨击地貌,太阳系中遍布着各式各样由撞击留下的“伤疤”。  相似文献   

17.
最新发现:日本爱好者拍摄到木星“闪光”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天文爱好者立川雅之于2010年8月21日观测到木星表面的神秘闪光,立川雅之居住在九州岛熊本市,他常使用一台150mm口径高桥TA0-150f/7.3反射镜配Philips ToUcam ProII摄像头进行天文观测。8月21日清晨(格林尼治标准时20日18:22),立川雅之在观察拍摄木星时发现,  相似文献   

18.
迎接彗星撞击木星事件的到来赵刚1993年5月22日,美国哈佛—一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B.Marsden等人根据轨道计算结果,预告苏梅克—一利维9周期彗星(P/CometShoemake’-L””v9,以下简称S-L。彗星)正处于一个将与木星相撞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谢懿 《天文爱好者》2009,(12):20-23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正好与地支相同,因此得名。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为了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时钟,具有纪年和修订历法的重要意义。此外,中国古代还认为木星与农业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段文字讲道(大意):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周期彗星的21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事件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文中概括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家对彗木相撞事件的光学和射电观测网点、课题设置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