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英仙座中的NGC6052,距离我们2.3亿光年,是两个正在发生碰撞的星系。1784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最先发现了它们。它们看上去形状奇特,被当作是一个星系。现在知道,它是由两个星系组成,这两个星系正在发生碰撞。很久以前,在引力作用下,两个星系撞在一起,于是呈现出如今的混乱局面,恒星们在新的引力作用下重新调整轨道。虽然两个星系在碰撞,但是星系中的恒星间的碰撞很少发生,因为恒星相距都很远,星系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最终,两个星系将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单独的、稳定的星系。  相似文献   

2.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1,(10):24-27
甚大望远镜拍摄室女“双眼”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了室女座中漂亮而奇特的“双眼”星系对的动人图像。这两个星系间距大约100,000光年。由于这两个星系白色椭圆形的星系核外表相似且在望远镜的视场中看上去就像是黑色背景上的一双眼睛,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后发团盘星系自转轴方向的分布,本文对后发团的两个星系表进行交叉证认,给出后发团中心2°.63×2°.63范围内,完整到m_p≤15.7等的138个盘星系的方位角表,其中包括94个S0星系.44个S和Irr星系。  相似文献   

4.
IRAS在12,25,60和100μm的巡天,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各类星系红外辐射特性的可能。为了研究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了E.Sadler给出的完备的E和SO星系表。在该星系表中共列出248个夭体,其中38个被证记为IRAS点源,且又有确切的60和100μm的流量值。在这38个天体中有6个被列在K.Ebneter和B.Balik最新发表的具有全带的椭圆星系表中。我们以这6个星系作为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样本,其它32个没有尘带的E和SO星系即作为对照样本。为了讨论具有尘带的椭圆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对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作了讨论,结果是在对于置信度α=0.05的水平上,我们不能拒绝另一假设: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是相同的。对于同时具有25,60和100μm确切流量的E和SO星系我们讨论了它们的双色图,结果发现,不具尘带的E和SO星系都处于Rowan-Robinson.et al所指出的正常星系区,而一些具有尘和带的ESO星系,则远离这一区域,它们是LINER和SEYFERT星系。  相似文献   

5.
哈勃空间望远镜证实宇宙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演化过程的星系在今天的字宙中,我们看到两种主要类型的星系,旋涡和椭圆星系。最近由三个研究小组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图象显示了自宇宙诞生不久星系所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完全不同的演化情景,这些小组在1994年12月...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了457个活动星系核样本,根据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实质是指宇宙时标上的变化,讨论了红移量与活动星系核演化的关系,最终证明了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分为两个序列:(1)从类星体到Seyfert星系之间的演化;(2)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了四个星系的碰撞过程,发现这些看似年轻的矮旋涡星系,其实是100亿年来演化处于停滞状态的年老星系。这四个星系——两个已经并合,一个处于正向,另一个处于侧向——构成了距离地球1.66亿光年的希克森致密星系团31。其中每个星系的直径大约2万光年,彼此之间的距离都在7.5万光年之内,做为比较,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  相似文献   

8.
Paranal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用甚大望远镜上的通用VIMOS仪器拍摄了南天的两个星系,这两个星系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超新星。上图是旋涡星系NGC6118的图像,它位于天赤道附近,属于巨蛇座。它是一个比较暗的13等天体,表面亮度很低,在小望远镜里难得看到它,天文爱好者给它起了一个“闪视星系”(Blinking Galaxy)的绰号。 VLT具有巨大的聚光力和产生锐像的能力,从它拍摄的星系照片中可以  相似文献   

9.
加州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弗赖伊和布罗德赫斯特发现一些幼年星系里非常热闹,不时有恒星形成、恒星爆发和强大的星风。弗赖伊和布罗德赫斯特的发现是基于夏威夷两架凯克望远镜拍摄的10个新生星系的图象和光谱。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星系非常暗,即使用凯克这样的大望远镜也很难观...  相似文献   

10.
隐藏在巨椭圆星系 NGC 1316中的宇宙尘构成的复杂的环和斑点就像藏在角落和床下的满身尘埃的小兔子。这幅由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资料制作的图像揭示了这个巨星系的尘带和星团,提供了该星系是由过去两个富气体星系并合形成的证据。“哈勃”的高新巡天照相机(ACS)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对 NGC 1316里的一种红色星团做精密的测量。天文学家推断这些星团是并合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 NGC 1316的两个椭圆星系数十亿年前剧烈碰撞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星暴和活动星系核之间的联系是活动星系研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Seyfert星系由于距离较近、数目较多和相对低的核活动,已成为研究星暴和活动星系核之间联系的理想天体。综述了活动星系核中存在星暴的观测证据和Seyflert2型星系核区星暴活动的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存在两类Seyflert2型星系(一类是被遮挡的Seyfert1型星系,另一类是“真正”的Seyfert2型星系即不存在宽线区的Seyfert2型星系)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具有和不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lert2型星系在红外、射电、光学和X射线光谱性质的差别,发现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ert2型星系在本质上和Seyflert1型星系是同一类天体,差别只在于观测者视线方向的不同;而不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ert2型星系是一些星系核活动较弱而星暴活动占主导的天体,这些星系从射电、红外、光学到硬X射线,都具有和星暴星系相似的性质。由于这些星系中核的吸积率将比Seyflert1型星系低近两个量级,因而它们很有可能是一些没有宽发射线区的Seyfert2型星系,即所谓的“真正”Seyflert2型星系。  相似文献   

12.
两个不起眼的星系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时至今日仍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之外——至少有一些天文学家的结论如此,有一对奇特的星系正在引发一场宇宙学骚动。分别被称为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后文简称为DF2和DF4,它们所包含的恒星数量远远少于常见的星系。然而,让天文学家咋舌的并非它们缺少恒星,而是这两个星系似乎不包含暗物质,但暗物质占据着宇宙物质组成的85%。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十三个星系的旋转曲线数据,对Mofat不对称引力理论中的两个宇宙普适常数r0,L0进行了检验与讨论,发现在原来假定下,这两个常数的离散程度很大.如果摒弃所有星系质光比都为3的假定,重新确定r0,L0的值并调整星系质光比的值,则可与观测数据符合得较好,且调整后的星系质光比的值沿着哈勃序列有减小的趋势.这符合许多人早就得到的结论,因而不对称引力理论在这个意义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室女座星系团的两颗明珠朱悫室女座星系团是本超星系团的中心,我们银河系和本超星系则靠近本超星系团的边缘。室女座星系团直径大约2千万光年,距离大约5千万光年。它拥有250个大星系,其中两个星系M84(NGC4347)和M86(MGC4406)又是其中较为...  相似文献   

16.
对70个塞佛特星系进行了形态分析,发现两类塞佛特星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旋臂与喷射现象不相容.两类塞佛特星系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第二类塞佛特星系有喷射现象而无旋臂者占大多数,第一类则相反.对其中43个有光谱资料的塞佛特星系进行同样分类,第一类塞佛特星系可以分为三个次型:不活动型、中间型和活动型.第二类分为:不活动型与活动型.发现,氢巴尔末线H_a光度、减缩、禁线[O111]λ5007的光度,10μ光度等物理量,也是按此次型序列基本上单调地递增(表2).计算每种次型发射线区包层的几何结构和物理参数(表3)变化,也正好按这个序列,而且与观测一致.提出,这样一个序列是星系核活动,物质向外抛射的结果.由此得出,第一类塞佛特星系中有一些通过一定规模的爆发,破坏甚至丧失旋臂,可以演化为第二类,喷射现象就是爆发后的产物.最后在两色图上讨论塞佛特星系与其他活动星系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宇宙画廊     
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长蛇座NGC3314的照片。看起来这似乎是两个相互之间有影响的旋涡星系,而事实上它们只是简单的位于我们的同一视线上,前面的星系以正面对着我们,后面的星系则以侧面对着我们。前面星系中有一些从星际气体和尘埃中诞生不  相似文献   

18.
极红天体(EROs)是指利用光学和近红外两个波段的色指数(如I-K4 mag)挑选出来的一类星系。研究表明极红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大量尘埃红化的高红移恒星形成星系,主要是较年轻的旋涡或不规则星系,有恒星正在形成,称为DGs;另一类是由年老星族(≥1 Ga)主导的高红移椭圆星系,基本上没有或仅有弱的恒星形成,简称为OGs。极红天体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星系,很可能是近邻大质量星系的前身星系,只是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形成历史。介绍了不同类型极红天体的各种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如形态和结构、光谱特征、成团性、红移分布和星系计数等,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和合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理论和实测都有表明星系并合是椭圆星系形成的重要途径。极亮红外星系(ULIRGs)与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和并合密切相关,是研究星系并合现象的理想实验室,对它们的测光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星系的并合过程。哈勃望远镜(HST)的高分辨率观测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哈勃望远镜(HST)的宽场行星照相机(WFPC2)对极亮红外星短曝光巡天的I波段数据,选出了一个子样本。该子样本由21个以单核为主的极亮红外星系组成,这些星系一般处于星系并合的晚期。我们对这些星系进行了面源测光研究,并根据面亮度轮廓与R1/4律的差别利用χ^2判据律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八个星系的面亮度轮廓可以用R1/4律很好地拟合;而第二类星系在面亮度轮廓与R1/4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有更集中于星系核心(大多数恒星形成发生的地方)的倾向,说明星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动会影响多重超新星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超新星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