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合山煤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深部地区未作任何地质揭露工作的情况下,结论都说:煤层由浅部向深部变薄,煤质变劣,含煤程度不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还有人认为,广西上二迭统浅海碳酸盐相无煤层沉积的可能性,有煤层沉积也是局部的,无大工业价值。因此,合山煤田深部地区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这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长期阻碍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干扰着毛主席 “扭转北煤南运” 的战略布署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龙潭组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含煤沉积。近年来,为落实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部署,广大地质勘探队伍,在苏、浙、皖一带,先后对这一含煤沉积作了大量的勘探工作。我们地层组为配合生产实践,在这些地区开展了野外及室内研究,本文即是其中有关孢粉资料的整理成果。   相似文献   

3.
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晚三叠世安源煤系,为江西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煤种为烟煤,煤质好且为较好的动力用煤。然而,由于煤矿资源减少,造成我省乃至全国动力用煤的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指出了研究区安源煤系的分布状况和赋存特征,对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二迭统龙潭组是湘南的主要含煤建造。煤层发育良好,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大力发展本区煤炭工业,对于迅速扭转北煤南运,加快我省工业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含煤性,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厚143~435米,下段厚150~432米。含煤数层到二十多层,多集中于上段,下段基本不含煤(仅在个别地区偶见煤线)。含煤层数和煤层总厚因地而异,变化颇大,但却与煤系厚薄密切相关。煤系厚度大,则煤层层数多,煤层总厚亦大,反之亦然。煤层由上而下,分别命名为1、2、3、4、5、6、7,其中5、6煤层发育较好,普遍可采。   相似文献   

5.
上二叠统煤系是滇东北地区主要的含煤岩系,该含煤组合是在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基础上沉积形成的,间歇的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的过程。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等资料,对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发育特征及其对聚煤作用和煤系矿产的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晚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从下至上大致分为三类: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高岭石泥岩(Tonsteins),且符合从西向东层数逐渐减少,厚度逐渐变薄的规律,揭示了从早期到晚期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同时火山碎屑岩是煤系矿产稀散元素(镓、铌)的赋矿层位,其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呈现高异常,建议下一步工作中注意煤系矿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永耒区位于耒阳县以东,永兴县以西,包括郴耒煤田所属的白沙,永耒、石里山三大向斜。区内含煤时代多,其中晚二迭世龙潭煤系分布面积广,含煤性较好,为主要勘探和开发对象。这次探采对比调查选择了区内开采面积较大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周家坳、觉光寺、白鸡洞、爱和山、富台下等五对矿井(图1)。   相似文献   

7.
豫西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部、秦岭构造带的北侧,是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南带中的重要煤田之一。南带是从豫西至皖北呈东西向延展的条带,晚古生代煤系的聚煤条件和特征兼有华北和华南的特点,表现为连续沉积的含煤地层时代延续长,煤系厚度大,含煤层位多,海相和半咸水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含煤地层包括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与华北面貌一致,而早二叠世晚期到晚二叠世早期的上、下石盒子组也含可采煤层则与华南情况相当,成煤植物亦属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华夏植物群。因此豫西——皖北一带的晚古生代含煤沉积素有“北型南相”煤系之称,早在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师生在煤炭部125、126队的支持下,实测过大风口剖面并进行生物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8.
江南诸省的煤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如何运用古构造体系控制成煤的规律,从构造及岩相结构复杂多变的含煤区域内预测出含煤沉积和富煤带的空间分布,对于扩大江南煤炭储量,扭转北煤南运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成煤时期多而长久。从早古生代的“石煤”到近代泥炭堆积,基本上各纪都有成煤作用发生。以昆仑山—秦岭—淮阳山为界分我国成南、北两部,北方主要发育有石炭—二迭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第三纪的四套含煤地层;南方则主要发育有早石炭世、晚二迭世、晚三迭—早侏罗世、第三纪的另外四套含煤地层。这些是我国境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它们常在大范围内形成相当可观的煤炭资源。也还有其它一些含煤地层,如北方的下石炭统、上三迭统、南方的下二迭统、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10.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苏、浙、皖、湘、鄂、陕、桂、川等省区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古老地层中,普遍含有质量优劣不一的腐泥无烟煤(俗称石煤),这种煤炭资源,早在六、七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开发利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贯彻毛主席扭转北煤南运指示的群众运动中,随着新矿点的大量发现和其工业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早古生代煤作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13.
一、大地构造研究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所周知,普查找煤的地质依据,一般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成煤时代不论从世界范围或是从我国全国来看,在地史中有四个主要成煤期,即石炭纪、二迭纪、三迭一侏罗纪和第三纪。在我国境内,举其主要的来说,晚石炭一早二迭世煤系广泛分布于北部;晚二迭世煤系普遍分布于南部。晚三迭一早侏罗世煤系呈小片状散布在华南各地;早、中侏罗世煤系主要散布在华北及西北(天山、祁连山等处)。晚侏罗  相似文献   

14.
江西铅山“龙潭组”发现早二迭世(竹蜓)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江西铅山等地,曾将晚二迭世大隆组以下,早二迭世湖塘组(相当文笔山组、孤峰组)以上的含煤地层视为龙潭组。尽管在1964年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大队在铅山雾霖山矿区,于“龙潭组”中部的童家下亚段采到了Schwagerina cf. longifermina(盛金章鉴定),但仍视其为上二迭统。由于龙潭组在大范围内,如苏南、皖南、浙北、赣中、湘中、湘南、粤北各地均可对比,而铅山距乐平仅80公里,两地含煤地  相似文献   

15.
我们湖南省第一煤田地质勘探队的职工,多年来,一直在想着:作为一个战斗在祖国南方的煤田勘探队,如何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方针?如何能在找煤勘探方法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6.
贵州汪家寨矿,煤系为晚二迭世宣威组(狭义)和汪家寨组,含煤三十余层。上覆岩系为下三迭系砂页岩及灰岩;下伏岩系为晚二迭世早期的玄武岩组及早二迭世茅口阶、栖霞阶的厚层灰岩。矿区区域地质构造概况见图1。汪家寨矿位于大河边向斜的北部,地层产状随井田不同部位而异。目前开拓范围内,煤层走向大致为北东40°,倾向南东,平均倾角14°。   相似文献   

17.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18.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由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晚二迭世含煤地层分布广泛,为该省主要的含煤建造。笔者近几年参与煤田预测工作,对其沉积特征,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并结合沉积古地理、古构造分析探讨其成煤规律。限于资料和水平,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