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InSAR技术是近年来在S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机载InSAR系统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InSAR测量原理,在系统中需装有高精度的DGPS/IMU系统,测量雷达天线位置和基线倾角,用于求解地面目标点高程,但如何求解目标点平面坐标研究不多.在介绍了InSAR高程求解的基础上,结合SAR成像原理,使用高精度DGPS/IMU系统获取的数据,提出了平面坐标的求解方法,并使用实际的机载InSAR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InSAR影像配准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干系数最大的原则进行配准,在短基线和高相干区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该方法未考虑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容易导致误匹配。为避免该问题,通过考虑地形因素进行InSAR影像配准来提高配准的精度,对地形因素在InSAR影像配准时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常规配准方法与考虑地形因素配准方法的结果,表明利用地形信息辅助配准能够部分提高配准的精度,尤其是在方位向和失相干区域。  相似文献   

3.
060501一种地形变化检测与DEM更新的方法研究/李德仁(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7).-565~568提出了一种同时使用旧的DEM和新的航摄资料,检测地形变化并更新DEM的方法,实际数据验证表明,变化检测和数据更新的精度比较理想,比现有生产流程的效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城市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像元顶点构造像元图集,并以长宽比与矩形度作为变化检测测度,对后一期影像进行影像分割,识别建筑物轮廓对象。将建筑物轮廓进行几何关系筛选,完成建筑物变化信息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变化检测精度,可明显削弱光照条件和成像角度对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的影响,是一种普适性较强的城市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卢琴 《北京测绘》2017,(5):96-99
针对当前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特征单一与几何配准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证据理论融合到影像多特征变化检测之中的方法。利用检索窗口与匹配窗口计算前后时相影像的几种特征结构相似度,并运用D-S证据理论计算出基本概论赋值函数,完成对这些特征的融合。通过变化检测实验,发现该法能有效提高变化检测的精度,不失为一种变化检测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该法对辐射校正精度要求不高,这一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特征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二维变化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当前三维变化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维地形定量变化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构建三维场景确定变化区域,采用离散化积分方法计算出变化区域的面积和土方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变化区域的三维场景,而且能够定量计算出面积和土方量,可应用于矿区的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岛(礁)地形测绘面临的困难,应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提取了海岛(礁)数字高程模型及海岛岸线。介绍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厦门地区的ERS-1/2串联飞行的雷达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提取了某海岛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相干图的海岛岸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InSAR技术生成的相干图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自动获取海岛岸线信息。实验证明InSAR技术是进行不易/不宜到达的海岛(礁)地形测绘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星载InSAR立体基线定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用的星载InSAR系统中,基线矢量精度是影响地面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定标能有效提高目定标位的精度。目前,基线定标方法多采用简化的二维平面模型,该模型忽略了顺轨基线分量,导致其定标精度不高。针对此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符合星载InSAR工作特点的立体基线模型,通过建立局部移动坐标系,简化定标参数,优化处理过程。仿真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成高精度InSAR基线矢量定标,可为星载InSAR系统定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研究和探讨了地形要素数撕变化检测的内锌、技术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套基于矢量栅格化比较的变化检测方法。对全旧的不同时期的1:50000地形要素数据(DLG)进行了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地形网修测中常规判读地物地貌发生变化的方法,以及将变化检测技术应用于地形图修测中的必要性;其次介绍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国内外对变化检测概念的不同定义以及变化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紧接着从地形图快速修测这一客观需要出发,简明扼要地叙述变化检测方法的选择、变化检测的一般过程、变化检测结果在地形图修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变化检测的精度评估公式分析将变化检测技术应用于地形图修测工作中的实际效率;最后展望变化检测技术在地形图快速修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顾及地形因素的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解缠是InSAR进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和地表形变测量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顾及地形因素的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该算法通过在卡尔曼滤波的状态空间模型中引入与地形因素相关的输入控制变量来实现.由于干涉条纹直接反映地形的变化起伏,局部条纹频率与局部地形坡度密切相关,考虑采用局部条纹频率估计作为输入控制变量.在局部频率估计中...  相似文献   

12.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中,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了机载InSAR视向量正交分解法及三维重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的机载CASM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干涉系统误差来源及观测参数,建立了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模型。利用国产机载CASMSAR系统获取的X波段干涉数据进行试验,利用高精度的控制点数据进行平差解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干涉模型间平面和高程差异,DEM成果满足1:1万山地测图精度要求,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形图数据库更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要素的地形图数据更新方法。根据地形图数据更新的特点,将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分为变化检测和数据入库两部分,在变化检测中利用缓冲区分析、几何量算等方法检测地形图数据中发生变化的要素,并写入临时库,赋予其特定的属性值,根据临时库中变化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更新操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要素的地形图数据更新方法能实现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SAR是获取全球DEM的重要手段。然而InSAR地形测绘过程中极易受各类干涉要素的影响,其中基线是重要的干涉要素之一。本文采用天津地区40景TerraSAR-X影像构成的780个干涉对,定量分析了时空基线对InSAR地形测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间基线越大,高程精度越高,两者呈幂函数关系;时间基线越大,高程精度越低,两者呈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在地形测绘过程中,应在确保相干性的前提下采用尽量长的空间基线,同时确保足够短的时间基线,消除时间失相干的影响。本文为国产SAR卫星的构型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terferometric SAR (InSAR)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precise cloud-independent topographic surveying and for the monitoring of topographic change at sub-centimetric accuracies. Despite this, measurements of the phase are still only available modulo 2 π and this leads to an ambiguity problem that is usually not explicitly resolv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ised method for the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phase ambiguity that is independent of datum and projection biase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ose applied to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signals and shows that the far-field approximation is insufficient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Geometric similarities between InSAR and radargrammetry are highlighted. The solution presented allows the geolocation of a target to an accuracy limited only by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mit–receive time of the sensor.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大尺度地形信息与地表环境变化监测需求的提升,以及哨兵1号(Sentinel-1A)、大地2号(ALOS-2)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的宽幅模式数据不断获取,宽幅雷达干涉测量(S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已成为大尺度地形测绘、地球动力学(地震、火山、滑坡等)与人工地物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两类宽幅SAR数据,即扫描(ScanningSAR,ScanSAR)模式与逐行扫描地形观测(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TOPSAR)模式开展干涉测量的主要限制条件与解决方法,探讨了宽幅InSAR形变监测关键误差估计与改正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与方位向位移观测技术,并给出2008年矩震级Mw 7.1新疆于田地震同震、震后形变监测应用。随着宽幅SAR数据的不断积累,宽幅InSAR大地测量学有望得到深入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传统农田土地平整测量方法耗时费力的特点,提出采用LiDAR技术对农田地形进行重建的探索性研究。通过HDL-32E型激光雷达等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应用C++语言编写了系统数据的采集程序;在此基础上对激光雷达所采集数据进行了标定,研究了农田地形重建系统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同时基于最小值去噪法设计了更适用于农田地形点云去噪的均值限差去噪法。通过对比在农田起伏较大区域不同坡度范围内RTK与激光雷达所测单元个数,对系统精度进行了评价;最后实现了车载农田地形重建系统的界面显示、应用与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10°~15°、25°~30°大坡度范围内激光雷达所获农田地形更为丰富,精度更高。该方法重建的农田地形模型点云数据和原始农田地形点云数据投影面积逼近度可达93%,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应用于农田地形环境重建的可行性,同时为今后的土地精细平整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SAR用于南极测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年ERS-1/2tandem方式的雷达影像数据进行了生成Grove山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并与实测的DEM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利用InSAR技术进行南极测图的可行性。试验证明,在南极研究中,InSA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可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胡静妍  孙鹏  李霖 《测绘工程》2007,16(4):67-70,78
介绍平面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总结了地貌晕渲法的基本概念、光照原理和设色原理,讨论研究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地形建模、坐标转换和光照处理方法,提出地形数据分块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C 和OpenGL实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最后论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展示了部分系统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