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右江区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罗孝桓 《贵州地质》1997,14(4):312-320
对黔西南烂泥沟,丫他,百地等几个金矿床控矿断裂构造的观察研究发现,它们同处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方位,其与同级褶皱,横张断裂、“X”剪切断裂系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之产物。因而具有相似的构造组合样式,但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构造的改造或叠加。种种迹象表明,控矿构造的多期活动性,成矿作用的叠加性,以及构造-成矿作用的同时性,是这些矿床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美地台区矿产资源丰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为其奠定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关系密切,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产资源。本文总结了南美地台的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指出不同阶段构造演化对区内成矿作用控制的不同特点,总结区内主要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夹持在近东西向额尔齐斯断裂和天山走滑断裂系统之间的西准噶尔地区,经历了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长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形历史。线性构造的长度、方向以及空间分布能够反映构造变形的强度和样式,指示应力作用的方式。本文选取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Landsat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和Sobel滤波等增强显示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分布和光谱信息,并利用Canny边缘检测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线性构造;运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提取出的线性构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依长度优选方位确定的主断裂走向为N50°~60°E,代表了区域一级构造即达拉布特断裂展布的方位;依线性构造数量优选方位确定的次级断裂走向为80°~90°(近东西向),代表了区域三级构造的方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线性构造,即数量与长度均适中的线性构造,代表了区域二级构造的方位。线性构造的区域分布,揭示了在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西准噶尔地区构造体系的组成与构造变形特征。由此说明,多源遥感信息提取的线性构造定量分析,对于区域断裂构造体系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风豪  韩润生  张艳  刘飞  王明志  周维维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9-2024020029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认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要从时间、空间、物质方面的耦合关系阐明构造与流体成矿作用过程及其“矿源—输运—聚集”过程,揭示构造活动与流体成矿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对丰富热液矿床成因理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完成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内容简介:通过本次遥感综合矿产地质调查,进一步查明了区内主要的断裂构造,提出了本区主要断裂具有两期多次成矿作用的新观点,为该区找矿及成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此观点为基础,建立了遥感找矿模型和以遥感为主的矿产综合预测系统,结合地质矿产、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全区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划分出7个成矿带,新圈定遥感远景区及遥感找矿靶区5 5处,查证2 3处,新发现矿点6处,矿化点17处,并在夏塞隆、兰达、莫仁达靶区取得了找矿重要突破。创建的图像数字剖面分析方法,在本区地质填图、成矿远景区划和找矿靶…  相似文献   

8.
湘东北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古地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区域构造成矿的控制,矿区的断裂构造已经成为燕山中晚期金矿的定位构造.矿区北西西向断裂大部分是控矿、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矿脉的破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属成矿期后断裂构造.勘探线剖面图揭示了万古地区金矿床构造成矿具有金矿体侧伏特征、金矿体等距产出特征、金矿构造成矿作用多期性特征.冷家溪群是金的矿源层,万古金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金矿化是剪切带长期活动的结果.从万古金矿、鲁源洞金矿、大洞金矿矿脉在走向和倾向的产出形态可以看出,富矿体都产出在构造张性扩容空间内.控矿层间破碎带中不同类型构造重叠部位是最有利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向山—皇姑山地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认为 ,北北东向与北东向、北北西向及北北西向与北东向线性构造交汇部位和环形构造内部是控制区内硫铁矿床 (点 )的重要控矿构造 ;硫铁矿化在空间分布上与火山构造关系密切。尝试利用控矿构造和硫铁矿化的成矿有利半径对区内硫铁矿床进行遥感地质预测 ,圈定出莺子山和皇姑山 2个有利成矿地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与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方向的断裂中元素富集规律不同 ,构造带中流体是十分活跃的。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主要有动热退变质作用、剪切 -扭动裂隙成矿作用、构造带内岩石与流体交换作用、构造扩容带成矿作用 ,这些成矿成晕作用均发生在特定的构造动力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遥感异常提取方法,以甘肃金川地区的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主成份分析方法及低通滤波后期处理,得到空间规律性较强的烃基及铁染异常;进而对测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取样分析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寻找不同元素异常(或地球化学指标)的内在关联,并建立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比值与遥感异常之间的关系模型.继续构建出基于...  相似文献   

12.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3.
于宝山 《铀矿地质》1998,14(5):287-293,307
本文从辽西-冀北铀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时空分布及矿床特征出发,以遥感信息为主,综合地质、物化探、水文等资料进行全区联幅分析、复合成图与应用,建立了不同岩区环、弧形构造解译标志并阐述其地质内涵。解译了火山机构、小型封闭沉积盆地和与铀矿密切相关的岩浆岩体,控矿构造和矿化蚀变带的产状、类型,解译了卫片图像“热晕点”并讨论其地质意义及其铀矿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和综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构造解译对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形理论在遥感地质领域可用于揭示隐藏于复杂地形地物信息的精细结构,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解译地质构造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方法。利用Landsat-8 OLI影像与相关的地质资料,基于分形理论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的蚀变信息与构造分形特征。采用“去干扰+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分形阈值分割”方法对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法分别得到线性构造与蚀变信息分维等值线图,分析其空间展布及分形特征;并将构造和蚀变信息叠加与构造、蚀变分维高值区进行对比,同时与成矿地质背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遥感蚀变分维高值区与蚀变信息密集区一致,构造分形结果与成矿构造空间展布情况一致,叠加信息兼并了两者的优势信息,排除干扰缩小勘查范围,更为有效地突出了成矿有利部位。本文研究尝试了遥感蚀变异常与构造信息叠加的分形特征分析方法,不但可增加遥感信息利用度与精准性,同时分析结果反映其与实际成矿地质背景和勘查成果更加符合,可作为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蚀变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但是并没有系统的编图方法, 提出遥感蚀变信息等密度制图法以进行改进.它借鉴了地球化学场的编图思路, 通过统计单位面积内各蚀变信息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进而生成面密度等值线图.利用该方法并结合线、环构造信息在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圈定了8个成矿远景区.这种新的编图方法, 既能有效增强多种蚀变同时出现时小面积蚀变信息, 又能更直观的表达蚀变信息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浓集中心, 对圈定成矿远景区和优选野外验证点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遥感找矿地质异常信息,从宏观和多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以东昆仑—阿尔金地区为例,通过运用影像纠正、假彩色合成与彩色空间变换、图像增强处理(比值、主成分分析等)、掩膜处理、数据融合以及遥感异常信息多层次筛选技术、影像镶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与成(控)矿作用相关的蚀变异常信息和构造信息,确定了基于蚀变异常与线环构造信息的典型矿物遥感找矿模型,并结合多源信息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空间分析进行多源信息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GIS空间分析在区域地质多源信息综合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GIS空间的分析特征及应用于区域地质找矿的两种方法,即统计分析和叠加分析。结合兰坪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作者选取了遥感线性体密度异常、频度异常、遥感环形影像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地质异常及已知矿(点)床的分布等七种控矿因素作为多源成矿预测的空间信息数据源。在此基础上,利用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出三级成矿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新疆乌什北山填图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探索1:50000高山峡谷区填图方法。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岩性、构造解译等方面的差异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解译能有效提高解译程度。研究认为同一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组合图像、Landsat-8和Worldview-2数据协同图像增强了对岩性和构造识别的能力。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和岩性分类、基于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岩石化学成分填图等是高山峡谷区填图有效技术方法。利用ETM和ASTER数据开展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ASTER较ETM数据在铁染异常、羟基异常等提取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分析认为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是区域找矿的重要途径。根据乌什北山地质地貌特征,选择其中有效技术方法或技术方法组合开展1:50000地质填图,结果显示在减少剖面测制和路线地质调查数量的同时,达到了填图精度,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为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总结提供了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9.
依据多年来在四川盆地川西北、川西南、川南、川中、川西等矿区油气构造遥感的实践,叙述TM图像在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探中构造分析的独特优势,阐述TM图像在四川盆地油气构造勘探靶区预测中应用的技术思路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詹雅婷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87-1094
为了研究宁芜北段火山岩盆的矿产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本文以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及Pleiades1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目视解译法和多种遥感图像增强技术,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提取了与预测矿种密切相关的线、环、色、带、块遥感五要素。通过分析遥感五要素矿产地质特征与矿产点分布关系表明,研究区内的铁铜硫金矿床及星罗棋布的矿点大部分位于构造岩浆成矿亚带中,受区内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及其它断裂纵横交叉形成的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大多分布在数条断裂带交汇位置,另有一些分布在断裂带与环形构造的交汇处附近。基于主要的矿点受区内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遥感图像的综合地质信息特征与找矿目标紧密相联,说明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综合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