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线积冰若干小气候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谭冠日 《气象学报》1982,40(1):13-23
本文根据电线积冰形成的理论,利用我国迄今唯一专设的电线积冰观测站的资料,探讨了雨凇、雾凇和混合积冰的冰厚随距地高度的变化,风与电线交角和冰厚的关系,冰厚和电线直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历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对新疆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种类以及电线积冰出现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电线积冰出现日数北疆多于南疆,南疆山区多于平原;电线积冰主要出现在冬季,1月和12月出现频率最高;新疆出现电线积冰的主要类型为雾凇;出现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为当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70%。提出了防御电线积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南电线积冰气候特征及对架空线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17个基本(准)站建站~1997年近47年的电线积冰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电线积冰的种类、季节交化、区域差异、及最长持续时间、最大直径、最大厚度、最大重量等发生和表现特征,探讨了电线积冰发生的天气条件和环流因素,提出了防御电线积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华近56年电线积冰气候特征及灾害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华市1953-2008年56年的逐日雨凇、雾凇资料,分析了电线积冰目的年代、年、季节、月变化,电线积冰起止时间、持续期、持续时间、最大直径等气候特征,并对金华电线积冰形成条件、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市年平均电线积冰日数为0.8天;集中在冬季,1月最多,2月次之,12月最少;电线积冰可出现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最早初日是12月10日,最晚终日是2月19日;电线积冰持续时间最长64小时,最大直径为16mm;雨凇形成条件与雾凇不同,最大直径相近时雨凇灾害更严重,高海拔山区的电力冰灾比丘陵盆地严重.根据电线积冰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加强灾害防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林省12个气象台站从1980年到2007年共28年的电线积冰资料,分析了吉林省电线积冰的种类、时间分布特征、地区分布差异、以及最大直径、最大厚度、最大重量等发生和表现特征,对各类电线积冰形成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佳木斯市气象观测站19511~2010年的电线积冰观测数据资料,对佳木斯市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呈减少趋势;电线积冰均发生在采暖期内,其中1月份最多;佳木斯电线积冰多为雾凇造成,具有重量轻、危害小的特点.产生电线积冰时需同时具备低温和充足水汽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登文  杨静  吴兴洋 《气象》2011,37(2):161-169
利用气象电线积冰观测资料、探空观测数据、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的分布特点,讨论了贵州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并对电线积冰的融冰条件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此次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严重,积冰范围广、时间长,相对而言贵州中东部地区积冰较厚;贵州电线...  相似文献   

8.
李春晖  霍治国  孔瑞  江梦圆  张海燕  毛红丹  宋艳玲 《气象》2023,49(12):1509-1520
基于1961—2019年贵州、湖南、江西191个气象站点电线积冰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电线积冰的日数、标准冰厚极值、最大连续积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电线积冰起止日的时间变化;构建电线积冰风险指数,评估了出现电线积冰的风险。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值,月分布以1月出现最多,电线积冰以雨凇型积冰为主。标准冰厚极值集中在20~50 mm,极值大部分出现在湖南;大部分站点极值出现在2011—2019年。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集中在5~15 d,整体上贵州的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高于湖南和江西。电线积冰的起始日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趋势,而终止日整体上呈推迟趋势。电线积冰风险指数年变化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电线积冰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贵州中西部、湖南中部和江西北部,风险指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9.
利用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电线积冰观测数据资料,对邯郸市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呈减少趋势;电线积冰均发生在采暖期内,其中1月份最多;邯郸电线积冰多为雾凇造成,具有重量轻、危害小的特点.产生电线积冰时需同时具备低温和充足水汽两个条件.邯郸发生电线积冰的高空环流形势分平直环流型、低涡型、两槽一脊型和阻塞高压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兰州至关中电线积冰与导线线径及高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07年、2007—2008年冬季甘肃、陕西、宁夏多个测点不同线径、不同架线高度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可知,不同线径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积冰重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直径为26 mm导线电线积冰重量约为18 mm导线的1.2倍,是4 mm铁丝的1.3倍。直径为26 mm导线与直径为18 mm导线电线积冰间的各项关系都较26 mm导线与4 mm铁丝的线性关系更为显著;大直径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均小于4 mm铁丝;26 mm导线与18 mm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等效厚度基本相等。电线积冰等效厚度是架设高度比的幂函数;忽略水滴下沉速度,在假定捕获系数为常数、假定时间各物理量均衡不变情况下,电线积冰重量与电线导线线径成正比,且随架设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