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水文测站最为重要的水准点为基本水准点,其他水准测量成果均需要以水文站基本水准点作为原始的引测点。本文对喀什地区库鲁克栏杆水文测站基本水准点校测和引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基础水准点校测时可采用不同引剧水准点保持冻结基面高程不变。引剧水准点距离新设基本水准点距离较远时,需采用平差方法对测量高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对睢县水文站建站以来基面与基本水准点进行考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建站初期基本水准点通BM3及睢BM1初测不符合规范要求;1985年、1995年、2000年3次复测超限,按基面关系式不变处理是正确的;2005年采用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新水准点SBM1的测定高程,并用老水准点睢BM1求新水准点SBM1的国冻差,保证了该站断面上迁前后水位资料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文站基本水准点的复测与考证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琦 《水文》2009,29(2)
我国水文行业复测水文站的基本水准点采用±12 作为"双重限差",也就是把±12 既作为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的限差,又作为复测后新老高程之差的限差,这是个大误区,前者的限差是±12 ,后者的限差应为±20 .由于水文站的基本水准点第一次采用的高程需要冻结(冻结基面),与其它行业水准点比较具有"不变性",所以确定基本水准点首次采用高程时应采用多次平均或精密水准测量的办法.本文列举几个已经通过汇刊,但处理有误的案例,供全国水文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文站水准基面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琦  王峰  周珂  周宜富 《水文》2012,32(3):20-28
本文定义了基面关系式的概念,提出了基面与基本水准点考证的原则,分析了十六类基面关系式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基本水准点变动,冻结高程变动,基本水准点不变,冻结高程不变;绝对基面变化国冻差变化,绝对基面不变国冻差不变;冻结高程及国冻差有一项变动标准高程变动,冻结高程及国冻差都不变动标准高程不变。  相似文献   

5.
陈荣  郑永伟  李庆华 《水文》2019,39(3):63-67
西河水文站设置有4个水准点,均埋设在冲击层地区。在该地区设置的水准点,即便严格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6)规定的埋石深度和尺寸标准,也很难认为它们是稳定不变的。利用西河水文站1999~2016年8次水准点高程校测成果,采用结点法,对4个水准点的稳定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以期解决西河水文站水准测量工作中引据点选择的随意性,保证用稳定的水准点作为水准测量的引据点,达到既节约测量时间,又提高测量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顾琦  肖磊  刘磊 《水文》2017,37(3):81-83
阐述了天津地区冻结基面变化的原因,分析了冻结基面变化对绝对基面订正带来的使用问题,提出了对历史水位资料应通过测量、考证、调查等方法找出逐时段冻结差的建议,用以对水文测站冻结基面的水位资料的使用及订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文測站暫行規范第三冊§4規定三、四等水准測量均須用双面水准尺进行,若只有單面水准尺时,应采用一鏡双轉法并且移动测鏡二次或二次以上。这样我們感到很費时。后来經我們研究用單面水准尺代替双面水准尺,使用起来很方便,并且合乎規范精神,現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壬  张书聪 《黄金地质》2001,7(2):59-63
应用GPS水准控制山区高程的基本原理是当GPS点布设成一定区域时,可以用数学曲面拟合法求待定点的正常高,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或大地坐标和高程异常值,用数字拟合法求出该区似大地水准面,得出等求点的正常高。在陕西丁家林金矿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三角高程控制法相比,无论在平原或在山区都能获得较好精度。因此,用GPS水准可替代几何水准。  相似文献   

9.
国冻差变化分析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琦 《水文》2010,30(4)
本文提出国冻差的概念,对国冻差变化进行了分析,追述了冻结基面的由来和现行规范的规定,提出了国冻差处理不当的解决办法.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冻结基面是唯一的、不变的.绝对基面是变化的,绝对基面变化国冻差变化;同一个绝对基面被采用时期国冻差不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1:1.6万航空像片测制1:2000地形图时,用交会法测定像控点的精度问题.按现行规范的规定不能满足1:2000测图精度要求。为保证连测的像控点精度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按交会基线长度和交会图形强度,增加适当测回数,提高测角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地测量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大地测量学作为测绘基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作用。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在建立国家平面基准、国家高程基准、国家重力基准等方面的情况。论述介绍了大地测量学当前发展的国际背景,提出了对我国大地测量学今后发展,如建立现代大地坐标框架和现代重力基准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改善国家高程基准等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刘江平 《物探与化探》1996,20(3):218-222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常规基准面静校正和存在的误差以及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新野外静校正方法──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完全消除了常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所存在的误差,提高了地震时间剖面的质量和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山地煤矿采区地形条件复杂,正确进行大时差静校正是处理好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重要一环。大时差静校正会改变煤层反射波时间(t0)及双曲线特征,为减小校正误差,需设立一个CMP面,将校正量分为高频分量和CMP校正量。在地形高差变化剧烈的山地,不能用高于地表面的统一基准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须进行充填层时差(△t)校正,将统一基准面校正到地表面,再以地表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成图。以便准确无误的展示煤层赋存形态,提高构造图精度。  相似文献   

14.
对水位高程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政峰 《水文》2014,34(6):40-44
分析了目前水文测站在水位高程基准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合理使用基面进行测站高程控制,以及有效实现水位的高程基准稳定控制的途径,并提出测站考证方面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d:\PDF\.pdf地震共中心点道集的瞬时基准面静校正和动校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地震野外共炮点记录进行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后的每一个共中心点道集记录而言,其基准面仍是一局部曲面,如何使之动校正后达到同相迭加,必须作所谓瞬时基准面静、动校正处理。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共中心道集记录的瞬时基准面静、动校正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消除由于局部起伏对共中心点道集记录的影响,提高时间剖面的质量、速度和解释精度,确保在山区中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多次覆盖技术勘探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概述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定义及不同参考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我国当代大地测量界常使用的3种用以表示几何位置的参考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全球大地测量系统1984(W G S84)、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和一种用以表示物理位置、高程的参考系统: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并讨论大地测量中框架和基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点的稳定性评价,是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该文对基准点构网和不构网2种情况时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