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干旱区地理》2007,30(6):796
巴基斯坦WWF首席技术顾问,Ashiq Ahmad Khan先生一行2人于近日访问了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Ashiq Ahmad Khan先生曾多次访问过新疆生地所,并于2006年8月与新疆生地所签署了”中巴帕米尔合作备忘录”,目的是通过双方的信息交流、人员交流和联合考察等形成一个中巴跨国境保护区管理规划,并最终实现跨国境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5,28(3):391-391
2005年6月,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邀请,WWF巴基斯坦首席技术顾问Ashiq Ahmad Khan先生利巴基斯坦渔业与野生动物部部长Muhammad Yousaf Qureshi先生等一行3人来新疆生地所访问。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6,29(4):562-562
2006年8月4日,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巴基斯坦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首席技术顾问Ashiq教授和巴基斯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办事处项目官员Saleem博士就中巴双方在帕米尔区域的科研合作来疆进行了访问。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四国。“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这一区域拥有地球上极其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中国和巴基斯坦已在帕米尔各自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巴两国更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在这一区域科研合作,共同促进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为了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细化合作内容,两位巴基斯坦外宾与新疆生地所的有关专家,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中巴两国在帕米尔区域的合作研究、共同管理与保护、以及参与和管理机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简讯     
古巴国务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5年11月13日以古巴国务委员、古巴全国人大代表、卡斯特罗主席的合作与支援小组协调员马努艾尔.梅内德斯.卡斯特亚诺斯(Manuel Menendez Castellanos)同志为团长的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代表团一行11人访问参观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代表团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新疆生地所标本馆,商谈了双方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形式,团长马努艾尔.梅内德斯·卡斯特亚诺先生代表全体成员题字留念并感谢新疆生地所的盛情接待。代表团此次来疆访问的目的是拜会自治区领导,考察新疆再生能源,特…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13,(4):636
2013年6月5~9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文交研究员、新疆生地所地质成矿与矿产资源研究室主任周可法研究员等一行四人赴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访问交流。访问期间,肖文交一行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地质学、地震工程和地震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并签署了关于"天山与帕米尔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中-塔联合研究"的合作意向书。其合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杰弗里·沃尔补授"中国天山奖"。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田文为其颁奖。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新疆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童春雷、副主任李富禄、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新疆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新疆生地所"天山申遗"团队组专家成员参加颁奖仪式。自治区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文学主持颁奖仪式。据悉,杰弗里·沃尔先生来自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地理》2013,(4):614
2013年5月30日~6月1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研究员带队,组织专家赴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开展荒漠化科学考察和学术交流,并就中国-非洲国家荒漠化防治合作研究分别与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摩洛哥皇家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部门进行了研讨与协商。据悉,这是新疆生地所专家第3次赴毛里塔尼亚进行荒漠化考察。毛里塔尼亚地处西非,是非洲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生地所专家此行重点围绕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地区风沙危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地理》2007,30(6):8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塔里木河流域科学考察专家组于2007年10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所长、雷加强副所长、以及巴州地区领导的陪同下访问了新疆生地所塔中沙漠植物园。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在吐鲁番市签署科技合作战略合作协议。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和吐鲁番行署副专员孙建新分别代表双方在科技合作协议上签字。这标志着新疆生地所和吐鲁番的科技合作进入新的实质性发展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07,30(3):356-356
2007年3月7日,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沙夫凯提·萨利科夫(Shavkati Salkhov)一行参观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标本馆。沙夫凯提·萨利科夫院长此前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签署了双方科学合作备忘录,达成了促进双方科学家和专家的互访等几个方面的合作协议。通过参观新疆生地所标本馆,更增进了沙夫凯提.萨利科夫院长一行对新疆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组成要素以及动、植物情况等有了深入了解,浩瀚无垠的沙海、“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生物与机械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新模式、千奇百怪的冰川、神奇浩大的坎儿井工程、风光旖旎的戈壁绿洲、顽强…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12,(3):376
2012年3月9日,海德堡大学地理系副教授,海德堡环境经济分析研究所(IUWA)所长Thomas Sterr博士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交流访问。并做了题为"Industrial Ecology:From Ecology Based Design Principles to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in Industry"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主持,新疆环科院和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5,28(6):745-745
2005年11月13日以古巴国务委员、古巴全国人大代表、卡斯特罗主席的合作与支援小组协调员马努艾尔.梅内德斯.卡斯特亚诺斯(Manuel Menendez Cascellanos)同志为团长的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代表团一行11人访问参观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  相似文献   

13.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785-179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而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研究中巴贸易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贸易潜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论文从中巴贸易发展态势、商品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揭示中巴贸易关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贸易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发展潜力,以期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 中巴贸易发展迅速,中对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省份与巴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各省份除新疆外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均较小。③ 中国多数省份对巴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动,其中,新疆、山东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的省份的变动相对较小。④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中巴贸易拉动较强;海运距离对中巴贸易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土接壤为中巴组织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条件;铁路和水运口岸的建设对中巴贸易具有积极影响。⑤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均有较大贸易潜力,内蒙古、云南、广西、陕西等省份的合作潜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5月19日,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Volcani中心植物科学研究所主任Ilan Paran博士、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杜美厚一行7人、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研究员代表研究所欢迎Ilan Paran博士一行的到来,双方互相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6~7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美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在新疆生地所学术厅召开。来自NSF、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寒旱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等有关专家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地理》2005,28(4):478-478
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严陆光院士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夏训城研究员共同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我国大规模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咨询会于2005年8月22日.23日在吐哈宾馆举行,该会为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组成部份。参加此会的院士、专家20余人就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利用的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地理》2007,30(6):870
2007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塔里木河流域科学考察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陈曦所长、雷加强副所长、以及和田地区和策勒县领导的陪同下访问了新疆生地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来访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在葡萄长廊下举行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10~14日,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与水利部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副所长Makhmudov Ilkhomjon、乌兹别克斯坦且尔且克-阿罕达热亚流域管理局局长Kurbonov Bakhtiyor等科研人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此次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团一行来访重点是围绕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项目"气候变化对中亚灌溉区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联合研究"实施开展情况进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地理》2006,29(2):200-200
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原日本沙漠学会会长、联合国大学学术顾问、81岁高龄的小崛岩(Iwao Kobori)教授在参加北京“第八届国际干旱区大会”之后偕夫人来疆访问和学术交流。小崛岩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沙漠研究专家,在沙漠和坎尔井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并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小崛岩先生第一次来新疆是1981年,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来新疆生地所访问的外国客人,从那时起他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新疆的坎尔井研究。在他的帮助下,开展了中日联合坎尔井研究并举办了第一届坎尔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吉尔吉斯科学院水问题与水能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天山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国际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新疆生地所、吉尔吉斯科学院水能与水问题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吉尔吉斯国立大学生态与旅游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3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议。中吉两国13位专家分别就气候变化条件下天山山区的冰川研究、水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干旱区碳循环及碳储量研究、生态系统变化及质量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会专题报告,会后经参会代表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了大会决议。双方就在中吉山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