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北极星时角法测定天文方位角的基本方法,进而说明解析法测定天文方位角的基本原理,阐述计算软件的功能、菜单设计特点和操作方法,以实例说明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求定未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时,通常用天文测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并用天文年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否不进行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计算,而利用不通视的邻近点上的已知方向,用两台普通经纬仪,根据同时观测恒星将已知方向传递到未知方向上呢?回答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地下导线测量,方位是通过单一轴线传递的,导线只测一个方位角,然而由于陀螺测量仪器的应用,可以直接测量导线其他边的方位角,一个加测的陀螺方位角不仅可以检查导线边之间方位和角度观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降低贯通误差。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的确定,保证导线测量误差对贯通横向分量的影响最小。本文研讨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是以隧道贯通中等边直伸导线为基础的。精度影响和数字实例分析表明,等边直伸  相似文献   

4.
经纬仪这种定位方法是:当望远镜瞄准一条起始线时,其读数就是该线的方位角,因此在观测过程中如果下盘保持固定,望远镜瞄准其它方向时,那么读数是该方向的方位角。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联测时采用方位角导引法(附合角导线法)需要较长观测时间的现状,提出了采用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快速获取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计算求得方位边两端点的坐标,再反算求取方位的精度,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一定精度,可以作为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获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丰江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网的布网和施测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谈及此网起始边施测天文方位角的目的。为此对天文点的建造要求和施测方案也顺便加以阐述。文中列举十几期的天文方位角观测资料,说明天文方位角的测定精度是高的,能反映地震所引起的方位变动,因而可以提供水平形变网每一期起始边的天文方位角值(水平形变网的观测期数较天文方位角的观测期数为多),在地震活动与水平形变分析中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文中说明在本震区内应采用动态天文方位角值作为起算数据,而使1976年12月那次中近期震情会商分析得以应验。最后指出,在本区内对起始边天文方位角,进行定期复测是必要的。但也指出了在网中仅布设一条边施测天文方位角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利用三星在十几分钟内连续通过同一时圈(等时角)瞬间,测定其间水平角,即可同时确定经纬度和方位角,而不需要知道测站经纬度、方位角的任何概值。如果只测方位角和纬度,则仅要秒表或普通手表,而不需天文表和收报机。从理论推导和实际观测结果,都证实本法用于方位角观测特别有利,其精度高、观测易、原理和计算简单。拱极星方位角θ_3公式有:ctgθ_3=K·ctgβ_1+(K-1)ctgβ_2式中:系数K=(tgδ_1+tgδ_3)/(tgδ_1+tgδ_2),而δ_i为三星赤纬已知量;β_1、β_2为三星间两个水平角观测量。天体方位角与水平角间误差关系式,有mθ_a=±1/(60)mβ。观测试验成果列于文末,算例见附表,从而清楚地见到本法精度及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拱极星时角法测定天文方位角的几项主要观测误差:地面目标观测误差、天体观测误差、水准器位置和读数误差等等,提出了精度估算的公式,并就个别仪器和个别地区的实测资料,求定各项误差的大小和级别。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天文方位角测定实际精度(包括内精度和外精度)的计算公式,并列有实例。对于拱极星时角法测定天文方位角的几项主要系统误差:水平度盘直径误差与水平轴轴颈误差进行了探讨。并根据1960年和1961年的实测资料(包括两种类型的仪器)指出,水平度盘直径误差对于每一个测回方位角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但是对于方位角总平均值的影响则很小。水平轴轴颈误差对于天文方位角测定成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不可以从观测纲要和正反方位角测定中加以削弱和消除。当引入轴颈改正以后,不同类型仪器测定的同一方向的天文方位角,互差减小了约近1″,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因此,天文方位角测定必须考虑水平轴轴颈误差。此外,根据作者在个别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初步表明,天文方位角测定的外精度,受人差和旁折光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如果把各测回尽可能均匀分布于各时角,并对称于子夜,对于削弱旁折光和人差的影响,是简单易行,而又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二维后方交会有3个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两上水平角以求得未知点坐标,或有两上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一个方位角也可求得未知坐标。本文所要叙述的是在未知点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两个垂直角,就要计算出它的三维坐标。  相似文献   

10.
RTK技术在城市一级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例,通过对RTK测量成果与GPS静态观测成果和四等水准测量成果及反算方位角和边长与全站仪实测边角的比较,分析了RTK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三角测量的定义,是在地面上选定许多个点,横成互相连系的三角形,观测这些三角形的角度;如果已知三角形系中一条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则其余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以及各三角点的坐标都可计算出来。三角测量中的角度观测,从来就是在地面上照准地面目标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三维后方交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后方交会一般都是二维的,即根据三个已知点的坐标,观测两个水平角,求算第四点坐标,或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待定点上观测一水平角和一方位角的方法求算其坐标。本文描述了仅观测一水平角和待定点到丙已知点垂直角求算待定点三维价值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提出了迭代和直接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天文定位需要同时观测天体和水天线来获取天体高度角,其定位的结果和精度常受制于水天线的可观测时段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无需水天线观测的船舶天文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将双天体的方位角作为观测量,通过牛顿迭代法直接计算船位,不受水天线有限观测时段的限制,并且可避免画天文位置线的繁琐作业。基于天体高度方位表数据对该方法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得:天体方位角测量精度越高,该方法的船舶定位误差越小,当天体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05°时,船舶定位误差在5nmile之内,该方法可用于夜间船舶定位,从而扩大传统天文定位使用时段。  相似文献   

15.
刘新江 《北京测绘》2012,(3):8-9,18
采用方向交会法可以确定出点位的平面坐标。由于观测方向值、大地方位角、高斯平面坐标方位角所参考的基准面不同,在计算方位角时应考虑标高差改正、曲率改正等因素。通过试验数据,将采用方向交会法计算得出方位角与严密导线平差后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方向交会法计算方位角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6.
船用摇摆试验台外环轴的方向标定,属于难度很大的超短基线观测技术。本文探讨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叙述了方位角的传递与观测纲要,分析了方位角的传递误差,为实时精确测量舰船摇摆的姿态参数,对船载仪器设备动态性能试验提供准确数据,建立了基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水平位移监测多依赖于观测数值,缺乏对监测点整体位移情况分析及其可视化,必将导致水平位移整体分析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方位角分布概率的水平位移可视化动态分析法,该法通过前后两期观测数值构造位移向量,再计算该向量的坐标方位角,将方位角归于改进测量坐标系某一象限,统计各象限方位角频数,利用其概率确定移动趋势。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分析水平位移的整体方向与趋势,是一种可视化程度较高的真实位移监测分析法。  相似文献   

18.
GPS除了能进行定位、测速和授时外,还可以进行方位的测量。对基于两片GPS OEM板同步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测定载体的精确方位进行了算法研究。应用GPS的相位双差观测方程和两个天线间已知的准确距离,对方位角和俯仰角进行两维的搜索,搜索中采用了模糊度函数作为初始判断依据,然后再依据一定历元数据的残差进行分析得到比较准确的方位角。从而再反求出相位的模糊度,最后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出基线矢量,从而最终得到精确的方位和俯仰角。经过试验表明,该算法是切实可行,在5m基线下,方位精度能达到0.08度,而且定向时间一般只需40秒钟左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地下导线测量,方位是通过单一轴线传递的,导线只测一个方位角,然而由于陀螺测量仪器的应用,可以直接测量导线其他边的方位角,一个加测的陀螺方位角不仅可以检查导线边之间方位和角度观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降低贯通误差。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的确定,保证导线测员误差对贯通横向分量的影响最小。本文研讨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是以隧道贯通中等边直伸导线为基础的。精度影响和数字实例分析表明,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在导线的第三节,与测量的精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在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中,为了确定地面三角网的尺度和定向,通常在网中均要适当地布设若干条实测边(或基线扩大边)和若干个实测方位角作为起始数据。严格说来,在三角网的平差计算中,应把网中的这些实测量跟角度(或方向)观测量一样,作为具有先验信息的观测量参加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