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裴耀真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1-113
甘肃北山锰矿带位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穹塔格-马鬃山断裂带南侧,主要类型有风化淋滤型及沉积变质型.文章通过对不同锰矿类型特征、控矿条件的分析,对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包尔敖包地处甘肃北山塔里木板块北缘增生带,位于额济纳-雅干三级成矿带上甜水井-小狐狸山找矿远景区的小狐狸山铜、金、多金属、稀有金属评价区.  相似文献   

3.
北山在地理上并无确切的界线,一般习惯将河西走廊以北、直至中蒙边境的诸山脉统称北山。这个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包括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库鲁克塔格—马宗山台缘隆起带及北山优地槽褶皱带等三个单元。本文所指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  相似文献   

4.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时代最古老的蛇绿岩,代表了北山洋盆最早于早寒武世即已开启,北山地区发育的洋盆最晚可能于二叠纪闭合,...  相似文献   

5.
黑山梁钨钼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北部,是近年在甘肃北山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黄山—红石山—路井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北缘,处于红石山—黑鹰山断裂带中,钨钼矿化分布在扫子山组2段中的构造裂隙中,矿区圈出钨矿体148个、钼矿体4个,大致呈NEE向似层状、脉状分布,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属中高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6.
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揭示: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第Ⅰ、Ⅱ侵入阶段花岗岩类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87Sr/86Sr)i=0.708~0.710,εNd=-2.229~-5.866,在207 Pb/204Pb-206Pb/204Pb构造模式图上其投影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εNd-εSr图解中,其投影点落人Ⅰ-型花岗岩类范围内,其成岩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第Ⅲ侵人阶段的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其(87Sr/86Sr)i=0.7149~0.7358, εNd=-7.3750~-8.9556。该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是北山陆内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北山野马街-马鬃山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构造带分布于勒巴泉-野马街-马鬃山一线,呈NW-NWW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与变质基底呈构造接触,从西到东30km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包括蛇绿岩及相关岛弧、洋岛等火山岩.揭示了本区在震旦—寒武纪期间曾受到边缘活动带影响,由拉张裂谷体制向沟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体制转变,对确立该区震旦—寒武纪构造背景及演化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发育多条近E-W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造山带中不同地体单元的主要边界,是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产物。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微观/宏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厘定了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的7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阐述了剪切带的延伸、规模、剪切变形特征、变形条件以及形成与演化时限。并讨论了这7条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东天山和北山古生代造山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于甘肃北山地区墩墩山一带中泥盆统三个井群砾岩内的硅质岩砾石中发现放射虫,经鉴定主要为空滴虫类(Inaniguttids),有两个属:Inanigutta sp.(空滴虫)和Inanibigutta sp.(双壳空滴虫)。这两个属在世界上主要见于奥陶-志留纪,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产在奥陶纪。表明北山于泥盆纪碰撞造山时,墩墩山之北被抬升成山系,奥陶系含放射虫的硅质岩被剥蚀后向南搬运到墩墩山山前磨拉石盆地中沉积下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放射虫的发现为北山地区泥盆纪碰撞造山作用和磨拉石盆地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