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碘化钾—甲异丁酮(MIBK)—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海水及海洋底质中的镉。实验证明,海水中的镉经过阴离子交换富集分离,底质中的镉用甘油碱法沉淀处理后,再用碘化钾——甲异丁酮萃取,双硫腙比色测定的方法有着萃取效率高,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操作步骤较简便,避免使用剧毒的氰化钾等优点。本法不需要使用贵重的仪器和药品,是一个便于普及的方法。测定结果经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对比是满意的。此外,还探讨了一些条件实验。 本法用于水样的测定,回收率可达80%以上,最低检出浓度,如取5升水样,可检出0.02微克/升。用于底质的测定,回收率可达90%以上,最低检出浓度为0.1微克。  相似文献   

2.
三、前言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及其他天然水中的痕量锌,已有不少报导。一般都采用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8-羟基喹啉、双硫腙等金属螯合物的方法。其中以APDC/MIBK萃取体系最佳,因其可以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进行萃取,消除了氢氧化物共沉淀及氰离子等的隐蔽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产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APDC—DDTC/MIBK—环己烷萃取,硝酸溶液反萃体系分离富集海水中痕量铜、铅、镉和锌,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大洋、河口和近岸海水样的分析。本法检测限铜、铅、镉和锌,分别为0.013、0.022、0.0013和0.051微克/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回收率为96—108%。  相似文献   

4.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的铜、铅、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PDC—DDTC/MIBK—环已烷萃取体系分离富集,高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海水、河口水中的铜、铅、镉。本法具有取样量少,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图2,表6,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高锰酸钾把海水中的Cr~(3 )氧化,然后将pH调至3.5—4.5,再加入DDTC络合并萃取到MIBK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MIBK中的铬。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标准偏差为0.26±0.024微克/升。  相似文献   

6.
用巯基棉可富集分离海水中的铜、铅、镉、锌、银、铋、钴和镍等8种元素。当pH值为7的海水通过巯基棉柱时8种元素可被富集,然后用3ml 2N HCl洗脱。回收率一般可达90—117%,相对标准偏差一般为6—12%。本法与双硫腙-甲基异丁基酮络合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海水样品结果基本一致。 该富集方法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可在船上直接进行,有利于大面积海洋调查。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产仪器,对APDC/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海水中微量铜方法的基本条件,作较全面的研究,在选定的500/15的相比,2%APDC 5毫升,MIBK 15毫升的用量,5分钟的振荡时间,15分钟放置时间等萃取条件和仪器最佳测定条件下,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测定0.2-100ppb的微量溶解铜,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均可满足微量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大批量、大体积水样和多元素联测的海洋调查和常规海水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铜已有许多报导,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测定沉积物中铜的总量。双硫腙-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铜,虽是测定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铜的方法,并已被编入《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补充规定》中,但该法因使用分离富集等萃取步骤,操作比较麻烦,同时也会增加沾污的可能性。本方法用灵敏度较高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部分的铜,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测定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方法,海水适宜酸度为(3.0—4.5)×10~(-3)mol/LHNO_3,适宜盐度1.6—31。电解(富集)时间600s时,检出限为0.02μg/L Zn~(2+),0.02μg/L Cu~(2+),0.01μg/L Cd~(2+),0.006μg/L Pb~(2+)。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加1.0μg/L Zn~(2+),Pb~(2+),Cu~(2+)和0.5μg/L Cd~(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1%,5.8%和5.1%。应用于近岸海水及中国标准海水中锌、镉、铅、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汞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环境汞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近几年来,对海水中汞的有关研究已进行了大量工作,已报道过的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5—364毫微克/升。为了准确地测定不同海域海水中汞含量的自然背景值以及评价在不同的海区是否受到汞污染,对海水中汞的检测方法要求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出限。虽然汞的冷蒸气原子吸收测定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用于直接测定海水中汞的自然背景值,灵敏度也还不够,需要采用预浓缩步聚。目前已有的预浓缩方法有:双硫腙-氯仿萃取法、  相似文献   

11.
李锦霞 《海洋学报》1988,10(2):172-177
本文应用双硫腙-氯仿萃取质谱同位素稀释法(IDMS)和洁净实验技术相结合,分析了海水中痕量Pb、Cd和Zn,准确度好,精密度优于±3%,Pb、Cd和Zn的检出限分别为6×10-11、6×10-12和2.4×1010g.文中还讨论了过滤、酸化及消解等样品的前处理对海水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海洋沉积物中铜的测定方法已有许多报导。《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补充规定)中选用双硫腙-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但该法采用分离富集等步骤,操作较烦。本法作了简化,即样品经湿法消化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方法简便、快速、容易掌握。本法检出下限为3.0μg/g。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海水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普遍采用液—液萃取法和树脂吸附富集法。液—液萃取法适用于高浓度海水。我国海域海水中的多氯联苯的浓度很低,它的含量约在ng/l范围,如果使用液—液萃取法,则需要大量萃取溶剂,空白值较大。因此,对于低浓度的海水样品采用树脂富集法较好。本文应用XAD-4树脂,吸附效果较好,既能节约溶剂,也便于初级浓缩液的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BPHA/MIBK—CYCLOHEXANE萃取体系,分离富集和高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钒。试验证明,本法测海水中钒,不但方法可靠,而且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本法的检出限为0.084ppb。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态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OPA—HPLC-FLD)联用技术分离测定了海水中的14种主要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通过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OPA—3-MPA)柱前衍生后,在XDB-C18柱上分离。不同氨基酸测定的精密度(RSD)为1.62%~3.80%,检测限为11.4~69.7 ng.L-1,海水加标回收率在92%~110%之间。利用该方法测得青岛近海表层海水中氨基酸浓度为0.015~0.284μmolL-1。  相似文献   

16.
DPD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产生的有效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是用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中的有效氯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相比较。此外,对该方法在海水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得出,在海水环境下,DPD比色法在常温下,波长为550 nm,pH值6.5左右,显色后10 m in内测定。在海水中用此方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的范围在0~2 m g/L,误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7.
在海水pH(7—8)条件下,硫主要呈HS~-离子存在。海水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等。比色法测定的灵敏度较低,离子选择性电极可直接测定1×10~(-6)M的硫化物浓度,若与预富集法相结合测定的硫化物的最低浓度为10~(-9)M。近年来,冯建兴等人应用微库仑计测定了淡水水体中超痕重的硫化物’检出下限可达0.2ppb。但尚未见到用微库仑计测定海水硫化物的报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铜是海洋污染调查监测重要项目之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铜的报导较多,一般采用APDC/MIBK萃取富集,有机相直接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此法应用比较普遍。但不足之处是由于MIBK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试样盐度的不同造成萃取后有机相体积不一致,容易引起测定误差。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探讨验证了在酒石酸铵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用Aliguat-336萃取,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动系数为6.0%。回收率在80%左右,其特征量为6.3×10~(14)g,较好地应用于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水中铀的浓度很低(3×10~(-6)克/升),必须预先富集铀。现有的提取铀的方法——用金属氢氧化物和难溶盐共沉淀、萃取和浮选,都要求预先制备样品:酸化,煮沸,将U还原到U(Ⅳ)等,这些步骤增加了分析时间。 本文研究应用纤维螯合吸附剂富集海水中的铀,然后试验用偶氮肿Ⅲ光度法测定铀的可能性。我们采用的吸附剂是用改性的纤维素重氮化并结合上偶氮胂工,其含有以下官能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