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nux是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安全的特性,是服务器的首选。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服务器的升级换代,原有的降水量统计系统已不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发Linux操作系统下的降水量统计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徐静 《河南气象》2003,(2):43-43
Linux作为一种新型的、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由于其免费及类似于unix的功能,正在被广泛应用。 Linux的版本非常多,如redhat、SuSE、Xteam、红旗、Blue-Point等。本文仅介绍发行量最大的Redhat。1 系统安装 进入CMOS设置程序,从装有Linux安装光盘的光驱引  相似文献   

3.
Linux作为一种新型的、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由于其免费及类似于unix的功能,正在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Lustre是一个在Linux集群环境中广为应用的并行文件系统。该文介绍Lustre相关技术, 并针对气象应用的特点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现状和发展, 设计了一个基于Lustre的多集群全局文件系统整合模型。分析表明:这一模型可以为气象应用提供高效、灵活和统一的在线存储资源, 同时能够较好地满足总体计算环境对“业务连续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 MM5 V3模式系统在 Dell Precision45 0工作站上运行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及 Linux操作系统安装的要点及技巧 ,简要说明了 MM5 V3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孙向明  吴从周  张文海 《广东气象》2010,32(3):55-56,72
通过C语言实现雷达软件库RSL从Linux向Windows操作系统的移植,将接口函数封装为动态链接库,提供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处理多种类型雷达基数据的方便途径,实现了雷达三维数据在Vis5D下的可视化。利用此技术开发了广东省多部雷达数据处理的业务系统,为大运会短临预报系统提供坐标转换后的雷达格点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仁塘  王仁斌 《干旱气象》2006,24(1):71-74,89
针对桌面Linux操作系统在支持桌面交互应用程序上存在着系统响应慢和交互能力差等问题,从内存管理角度提出了旨在缩短系统响应时间、增强系统交互能力的预加载共享动态链接库算法,并在桌面Linux环境下设计和实现了它。该算法从Linux应用程序频繁地调用共享动态链接库这一特点出发,根据共享动态链接库被调用的频率,动态地选择被调用最频繁的一些共享动态链接库,并预先将它们加载到物理内存空间,以加快进程的执行速度,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最终提升系统的交互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学方法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MM5)对1999年8月9~10日辽宁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预报结果分析 ,并将中尺度数值模式从SGI工作站上移植到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微机上 ,对此个例进行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气学方法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9年8月9~10日辽宁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预报结果分析。并将中尺度数值模式从SGI工作站上移植到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微机上,对此个例进行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10.
杨森  周小珊 《气象》2003,29(1):52-54
介绍了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应用OpenMP编译选项实现MM5的多线程(并行)运行,笔记从用户使用OpenMP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到问题的最后解决,进行了说明,同时,介绍了使用OpenMP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县级CMACast小站的投入使用,使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资料的信息量、时效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CMACast服务器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接收到的卫星广播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应用程序的调用和处理,才能生成适用于气象业务的产品.利用业务计算机Windows NT/2000/XP操作系统自带的ⅡS组件搭建简易FTP服务器,可以实现县级CMACast小站文件推送功能,将资料发送到业务计算机的固定文件夹,有效解决卫星广播数据本地化处理、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澈  俞斌翔  闫淑莲 《气象科技》2007,35(3):327-329
MM5模式系统常被用在气象科研和天气预报当中,通常运行在商业版本的Unix/Linux系统上,对非商业版本的类Unix系统并不太友好。文章详细介绍了MM5V3.7在高性能免费Unix操作系统FreeBSD 6.0上的移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并通过一个个例分别在FreeBSD 6.0和Red Hat Advanced Server 4(RHAS 4)上的运行来比较其效率。通过对比发现,FreeBSD的性能要比通常所用的Linux系统有较大的提高,这对于改善实际业务中的时间迫切性问题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业务的应用需求,设计并搭建NAS网络存储方案。方案基于Debian Linux操作系统,通过搭建虚拟机环境,使用Open MediaVault软件等技术开发而成。使用该网络存储方案可以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和共享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大大降低存储成本,提高重要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以下简称CMACast系统)具有每天广播400GB数据资料的能力,系统的建成进一步提高广播气象资料的种类、数量、时效性和可靠性。该系统硬件安装分为卫星接收天线和接收机的安装、县级小站计算机安装;软件接收系统采用SuSE Linux操作系统,安装时需注意该目录共享和产品调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NMICAPS短时预报版),该系统是在NMICAPS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业务的需求而开发的。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平台,在资料检索、数据分析、地理信息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一些针对强天气潜势预报的功能。该系统操作简便,基本能够满足该项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数值预报产品数据量较大以及传统业务中使用FTP下载数据耗时较长、时效性较低等问题,研究并实现了基于FTP协议的数值预报产品多线程下载软件。软件基于Linux操作系统,通过对任务队列的管理实现数据的及时下载,通过多线程的方式提高数据的下载速度,缩短下载时间。此外,软件还具有数据缓冲区管理功能和断点续传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软件可有效减少数值预报产品在传输环节所花费的时间,提高资料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地面气象观测中设备众多、可扩展性不强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设计采用以ARM9为内核的芯片级微处理器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技术,实现了两种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和多种硬件设备之间的集成通信,解决了诸如观测设备众多、采样频次高、观测数据完整性要求高等难题。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设计完成后,在全国多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进行使用,经过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硬件集成控制器运行稳定,具有集成度高,扩展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气象信息机房作为保障预报业务的基础支撑,影响其设备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供电系统、环境系统和空调系统。为实现以上因素的全天候监控,基于Linux操作系统,通过Python开发技术,实现对机房动环SQL Server数据库信息的实时采集并输出到日志,通过Zabbix监控系统实现对日志信息的再次解析,系统内建的告警媒介模块判断日志信息最终实现声音告警。Zabbix系统具备图形化展示功能,分析历史趋势和拓扑结构,有利于准确定位故障节点,缩短排除故障的时间,大量减轻人力成本,符合当前智能化运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GAMIT对江西省GPS可降水量的反演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MIT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SIO)开发的拥有高精度的GPS专业处理软件。针对GAMIT软件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安装、GPS观测站的参数表文件和配置文件的编辑、天顶对流层总延迟的解算,以及可降水量的反演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了探讨,总结了GAMIT软件的一些使用经验和注意事项。同时,利用南昌站每日2次的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对同时刻运用GAMIT反演的南昌站GPS大气可降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运用GAMIT反演的GPS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刘媛媛 《气象科技》2011,39(4):489-493
目前气象部门业务软件共享需求普遍,但实际共享水平不高。为了简化Unix/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部署工作、方便用户共享使用,尝试使用开源软件普遍使用的Autotools(开源编译系统)工具改进数据库应用的部署。Autotools不仅能够降低开发具有可移植性程序的难度,而且能简化以源程序发布软件的编译工作。从开发者角度着重介绍了Autotools中Auotconf、Automake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描述了使用Autotools改进数据库项目部署的详细方法。使用Autotools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更广泛地推广数据库应用,其他类似气象行业软件也可以使用Autotools发布软件包进行共享或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