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苯酚的好氧共代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苯酚作为三氯乙烯(TCE)降解的共代谢基质,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测压仪(简称瓦呼仪)作为测试手段,分析了经苯酚驯化后的混合微生物对苯酚、TCE的降解特性;并讨论了以苯酚作为共代谢基质时TCE降解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未驯化的活性污泥不能降解TCE; 经苯酚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当TCE的质量浓度为50 μg/L时其降解效果较好,TCE的氧化率达3369%;TCE的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其降解效果较差,其氧化率仅为3.2%;苯酚和TCE共代谢降解时,苯酚的存在促进了TCE的降解,当苯酚质量浓度为40 mg/L、TCE质量浓度为50 μg/L时共代谢降解效果最好,TCE的氧化率为79.11%。  相似文献   

2.
郭莹  崔康平 《地下水》2014,(1):89-92
使用已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分别以纯牛奶、玉米汁和甲苯作为共代谢基质,对三氯乙烯( TCE)的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CE是通过还原脱氯发生降解的;同质量浓度下,甲苯是最佳共代谢基质,纯牛奶和玉米汁相对较差;且在一定范围内,共代谢基质浓度越大,TCE降解效果越好;实验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的共代谢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环境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加入醋酸盐基质在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PCE)的共代谢降解;用接种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后的微生物降解PCE。研究表明,在同一驯化周期中,随着驯化时间的变化,微生物量和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到第11天基本达到最大值;经过13天,PCE的去除率达90%以上,产生的Fe(Ⅱ)浓度为68.23 mg/L;加入PCE一天后,就有TCE的产生;在实验的第10天有少量DCEs的产生,到实验结束时,TCE的量没有下降;以地下水为基础培养液的铁还原环境,碳平衡达89.00%~100.0%。  相似文献   

4.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层水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极性聚乙二醇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苯系物,在线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层水中的苯系物。讨论了色谱柱、载气压力、液相体积、顶空压力、顶空加热温度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实现了地层水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等各组分的完全分离,方法的检出限在0.07—0.23μg/L,8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2.98%-4.91%,加标回收率为95.2%-104%。方法可用于地层水等液体样品中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天然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自然光照和氧气环境不影响苯酚降解;反应溶液酸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样品用量越多、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降解反应;反应温度升高与振荡速度增大也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共存电解质氯化钠、氯化钙不影响降解反应,而磷酸钠与醋酸钠则不利于降解反应。当介质pH值为2、1,160~200目锰钾矿用量为10g/L,反应温度为25℃,振荡速度为200r/min,反应8h,对50mL浓度为100mg/L苯酚的降解率基本上达到100%,达到了工业排放标准。从反应产物初步推断,苯酚降解的实质是锰钾矿氧化降解作用,为处理苯酚废水增加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拓宽了天然锰钾矿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承担的《含砷硫化金矿微生物提金试验研究》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国满完成了任务。今年《月该成果通过了地矿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中心的预氧化一浸出试验结果证明,所选用的菌种对含砷硫化物金矿石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预氧化7天,脱砷率87~98%,金的渣汁氰化浸出率达85%以上,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67~70%。菌种的培养、驯化条件试验表明,改良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其它培养基快,对含砷金矿石的氧化效果好;驯化后的细菌可在r(As+3)为17g/L的溶液中生存,用于含砷13%的金精粉的预氧化,细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供了采于1115个水井过滤器的7671个地下水样的分析结果(1993—2001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在丹麦,地下水被广泛用作饮用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目标。是描述地下水的现状、发育以及地下水受到的影响。本文对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计划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该项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被监测地区。所补充的数据包括约6000个供水井的供水系统的监测数据。除了农药(杀虫剂)之外。还必须着重考虑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以监测项目所得出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讨论。根据化学性质,对所监测的有机微污染物进行分类:芳香烃;氯酚;洗涤剂;卤化脂族烃;醚(MTBE);苯酚和邻苯二甲陵盐(或酞酸盐)。所监测地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是:甲苯(18.7%)、苯酚(14.6%)、二甲苯(10.9%)、三氯甲烷(9.5%)和苯(8.8%)。浓度常大于丹麦饮用水的最大残留限量(MRL)的5种化合物是:二丁基酞酸盐(d.buthylphthalate)(28%)、苯酚(14%)、2,4.二氯苯酚(10%)、三氯甲烷(10%)和五氯苯酚(7%)。总的来说。在1993-2001年的监测期间。在1115个被监测的水井过滤器当中,57.8%的过滤器被检测出至少含有一种或者多种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年平均出现率为19%。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岩芯样品中的苯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普联用技术测定了同一井位、不同深度岩芯样品中的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化合物。采用脂肪抽提器法和柱层析分析方法对岩芯样品进行进行预处理,得以岩芯施组分中的芳烃组合。以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建立了标准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对苯系化合物各待测组分的最小检出限均为0.5mg/L,加标回收率在93.6%~109.5%。给出了岩芯样品的分离色谱图和实测结果,苯和甲苯含量在1.4~111.7ng/g  相似文献   

9.
铁(氢)氧化物矿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对水溶液中(氢)氧化铁的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发展与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着重对近十年来应用针铁矿/过氧化氢进行光催化氧化环境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及其环境矿物学意义作了概述和探讨。采用天然生物矿化的纳米针铁矿/过氧化氢以偶氮染料甲基橙为光解模型物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铁细菌形成的针铁矿具有降解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30mg/L,铁细菌矿化的针铁矿用量2.5g/L,反应体系H2O2的初始浓度97mmol/L,pH值为6.92,15W紫外灯照射2h后,甲基橙浓度可降低33%。  相似文献   

10.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快速测定铬铁矿中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快速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各项因素进行了考察。选择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熔剂分解样品,氧化酸度为0.5mol/L硫酸,200g/L过硫酸铵溶液对铬有较好的氧化效果,20g/L硝酸银溶液单杯加入量为5mL取得较好的催化效果,采用50g/L氯化钠可消除干扰。方法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12=5)为0.18%~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