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反射系数K法并结合常规的电测深ρa资料解释方法解释堤坝隐患探测中的视电阻率ρa资料,用于区分堤坝中不同性质的隐患,确定引起堤坝渗漏的地质原因以及堤坝内隐患的部位,能进一步提高堤坝隐患探测的分辨能力,为根治堤坝隐患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法探测堤坝隐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堤坝隐患探测的地球物理前提,电法探测堤坝隐患产生的psFs,φ等异常的分布规律,用以确定隐患位置和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3.
堤坝隐患探测中ρa资料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射系数K法并结合常夫的电测深ρa资料解释方法解释堤坝隐患探测中的视电阻率ρa资料,用于区分堤坝中不同性质的隐患,确定引起堤坝渗漏的地质原因以及堤坝内隐患的部位,能进一步提高堤坝隐患探测的分辨能力,为根治堤坝隐患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的井下电磁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中,井下电磁法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介绍了井下直流电法、井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透视法、井下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顶底板探测、侧帮水害隐患探测、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探测及独头巷道超前探测的效果。结果表明,矿井电磁法对含水低阻体敏感,与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近距离接触,对导含水体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探测采煤工作面突水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宏智  张健桥  王晓丹  赵德庆  吕小红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9-67z1050
正由于土石坝运行时间较长老化,裂缝、洞穴、松散等多种多样的隐患问题突出。在各类大坝隐患中,渗漏隐患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因此,定期对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在探测堤坝渗漏隐患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勘探设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而本次针对山东省某水库堤坝隐患探测,选择采用天然源面波法,对坝体及坝基进行速度分层,进一步查明水库坝体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堤防隐患探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堤防隐患探测中,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法、地震折射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并结合少量的土工试验资料,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堤防隐患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水坝隐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在进行水坝隐患探测时,只有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探测,为分析研究坝体渗漏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以江西某水库土质坝体的隐患探测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电容耦合电阻率法具有无需接地、扫描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在河北某城市道路及湖南某铁路隧道铺底隐患检测中尝试采用该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道路隐患检测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利隐患GPR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相安  李栋 《地质与勘探》1998,34(3):47-51,57
结合对堤专各类隐患探测实践与效果,从堤专外在条件下内部性质特点,联系各种隐患自身性质、特点及其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差异等因素,探讨利用地雷达(GPR)探测各类隐患的探测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物探技术在监测堤坝隐患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使用地球物理技术监测预报汛期堤防隐患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使用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法技术所完成的各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杨甦  邵爱武  张国鸿 《安徽地质》2018,28(1):50-52,72
南淝河称之为合肥市的母亲河。为了确保河道工程安全运行,全面、客观地了解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隐患,并为安全鉴定及结构复核计算等工作提供一线技术资料,对河道的土质边坡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勘查。对勘查存在隐患的部位提出了工程验征,验证结果表明,低阻异常是含水细沙层或粉质淤泥层,证实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煤矿水害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如何精准探测隐蔽致灾体是解决这些隐患的前提。电磁法对低阻体反映灵敏,方法类型多样,适应性强,是探测富水致灾体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地面电磁方法包括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隐蔽致灾体探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源电磁勘探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广域电磁法和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提高了勘探效率和信噪比,拓宽了观测区域。地空电磁法是新发展起来一种大功率快速勘探方式,具备航空电磁法快速采集和地面电磁法大功率发射两个优势,特别适合于复杂地形条件的煤矿灾害隐患探测。分析了煤矿典型致灾体的形成机理、时空分布及物性特征,其中,隐蔽型导水构造是造成煤矿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回顾了各种电磁方法的主要特征、适用性以及在煤矿水害探测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技术参数和观测模式等,为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煤矿灾害隐患探测提供了参考;最后对煤矿电磁法发展进行了展望:广域电磁法和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等近源电磁勘探方法将会在煤矿勘探中进一步扩大应用;三维反演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反演算法等将是未来电磁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地空电磁勘探会快...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的风险水平,基于人、物、环境、管理4类事故诱因,选用DEMATEL/ISM法厘清系统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因果关系,结合MICMAC法分析风险因素的依赖度和驱动力,并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风险分析软件”,形成了一种D/I-MICMAC-VS集成风险分析方法并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风险因素分布于6个层级,通过对表层直接因素的严格管理可以在短期内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中层间接因素在系统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只有重视深层根本因素,才能够从根本上对燃气管道事故进行控制。(2)自发集群是燃气管道事故风险管控的关键抓手,通过优先干预可对事故防治起到显著作用;独立集群通过自身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系统的风险水平;联动集群对事故的演化发展起到传递推动作用。只有厘清诱发依赖集群变化的深层根本因素才能实现有效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4.
覃政教 《中国岩溶》2005,24(4):338-343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德铭 《物探与化探》1995,19(4):291-300
用综合电探方法,即激发极化法(极化率η、激发比J、衰减度D三个参数)、电测深剖面法和自然电场法探测坝体隐患,可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用该综合电探方法可有效地预测土石坝坝体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塌陷勘察中的超前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采盐区出现的突发性塌陷,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塌陷坑及周边进行全方位探查。初步查明塌陷成因,科学圈定安全范围,并对一处隐患塌陷提前73天成功进行了预报,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赵付明  王博  谢超 《安徽地质》2016,26(2):143-145
基于2015年安徽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规模等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向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高位远程、高植被覆盖下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本文研究采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光学遥感等技术,系统开展了九寨沟地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通过SAR数据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无人机影像处理等过程,构建了一套集成纹理特征、形变特征、形态特征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遥感解译图谱。通过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技术,完成了九寨沟核心景区230 km2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任务,突破了以往地质灾害灾害调查灾害隐患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的难题,提高了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成功率。研究表明,综合应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遥感等探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艰险复杂山地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率,可以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冒建 《城市地质》2009,4(2):47-50
以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组织与更新维护等,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对全国1640个地质灾害高发县(市)进行了隐患排查,共查出约24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大型、特大型的隐患点有1.7万处。目前,除三峡库区少量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专业监测外,其余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