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岩铜矿是指与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侵入岩伴生,蚀变与矿化受流体、构造控制且分带明显,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低品位、大储量的铜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大地构造背景对斑岩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陆缘弧环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国内形成于大陆环境的斑岩铜矿与大洋板块俯冲、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甚至是在陆内环境。相比之下,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与共性。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关于构造背景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几个重要进展,对比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浆、蚀变矿化、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对斑岩型矿床的成因与找矿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斑岩铜矿体系和斑岩铜矿床的剥蚀程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前者系指在一定构造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携矿熔浆侵位的地质环境和矿质热流体的扩散状况,藉以研究矿床形成的机理,它有助于矿床剥蚀程度的确定;后者是找矿评价的实际需要,并为斑岩铜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从找矿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研究者,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蚀变和矿化侧向、垂向分带型式上,力图弄清斑岩铜矿体系顶和底的特征及矿化富集部位,并拟定斑岩铜矿体系和矿床蚀变-矿化分带模式,这不是偶然的.实际情况是,世界各地迄今并没有见到完整的斑岩铜矿体系.假若确认体系顶与底  相似文献   

3.
王小伟  孔垂鹏 《甘肃地质》2009,(1):38-41,75
蒙古国哈茨维奇铜矿位于蒙古南戈壁铜成矿带,分南北2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斑岩体内部,其次在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矿化受NE向F2、F4两组断裂控制,含矿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容矿构造为构造裂隙;围岩蚀变有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青盘岩化,蚀变具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床。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化特征、物、化探成果资料、深部钻探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是柴达木北缘缝合带上近年来发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矿床区域构造定位;区内近南北向弧形弯曲构造系列的形成机制及与成矿的关系;含矿浅成英云闪长斑岩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多种蚀变与矿化的关系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这些认识有助于开拓区域上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铜矿峪铜矿床是中条山成矿带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对铜矿峪铜矿床的地质、蚀变与矿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化蚀变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矿床早期蚀变为钠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青磐岩化,晚期蚀变为长石分解蚀变。空间上,钠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内部,钾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钾硅酸盐化叠加于早期的钠硅酸盐化上,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于早期钾硅酸盐化上,位于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之间。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应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最主要的铜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次之;另外,碳酸盐阶段也贡献了部分铜。铜矿峪矿体在赋存位置方面与玉龙、德兴、Malanjkhand矿床相似;脉体类型与沙溪、德兴矿床相似;蚀变类型与Tallberg、沙溪矿床基本一致;与Malanjkhand矿床一样都发育特征的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切特未斯铜(银)矿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床成因基础上,通过与典型角砾岩型矿床和典型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蚀变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根据此类型矿床找矿标志和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条件研究对比,初步分析了找矿方向,圈定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61  
土屋铜矿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斑岩型铜矿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增生拼贴岛弧带中。矿体赋存于石炭纪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岩体内。属细脉浸染状矿化,具有厚度大、矿化均匀、品位低、组分简单、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的特点。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斑岩型铜矿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新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喀拉果如木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位于秦祁昆成矿域,受自然条件限制,矿产研究开发程度低,斑岩型铜矿是该区找矿难点.喀拉果如木铜矿是区内最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圈定出铜矿化面积约0.25 km2,新发现4条具一定规模的铜矿体,铜矿外围发现7条铅锌矿脉.通过对该矿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化信息及蚀变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认为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侧的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位于巴尔喀什成矿带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北天山成矿亚省的西北部, 发育一系列中小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概要介绍了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矿床地质、围岩蚀变、成矿作用、矿石矿物组成与主要矿床特征, 并分析了铜矿床开发的前景。该铜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 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Cu-Au-Mo, 具有与巴尔喀什湖北侧科翁腊德、阿克斗卡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类似的地质特征, 说明了巴尔喀什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布跨越了巴尔喀什湖, 在湖南侧也具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温泉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蚀变矿化分析研究的同时总结了其找矿标志,为矿床外围及其它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秋树湾铜(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伏雄 《矿产与地质》2003,17(3):233-236
通过对秋树湾铜(钼)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着重对其成因进行相关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秋树湾铜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在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等方面具有成因联系,并符合斑岩型铜矿床的一系列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复合斑岩型铜(钼)矿床,指出矿床及其外围具有大型规模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斑岩铜矿床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区域构造、深大断裂以及地球深部热点与斑岩铜矿床形成关系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斑岩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矿化物理化学条件、蚀变矿化的热力学研究、斑岩铜矿床中脉体的产状和分布特征以及成因观点,总结了斑岩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模式,最后指出了斑岩铜矿床将来应该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斑岩铜矿床的基本地质概念,国外若干著作中作过阐述.依据斑岩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斑岩铜矿床的定义是:斑岩铜矿是与中一酸性斑岩体侵位有关,具钾、硅、氢蚀变矿物晕和铜、钼、银、铅锌、硫地球化学晕的岩浆期后高 中温热液细脉侵染状硫化铜矿床.国内外一些研究者提出过斑岩铜矿床多式多样的分类方案.斑岩铜矿床地质研究表明,决定矿床有用金属元素组合、蚀变 矿化类型和矿化富集部位,造成矿床特征上差别的首  相似文献   

14.
乌兰乌珠尔铜矿床处于柴达木陆块西南缘、祁漫塔格山北坡-夏日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西段,属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是青海省内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乌兰乌珠尔铜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寻找类似的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一个实例。本文通过对乌兰乌珠尔铜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硫氧同位素特征、蚀变类型、分带特征及其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床形成与破碎蚀变带中的斑岩脉有关,矿体围岩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蚀变主要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3种类型,铜矿化主要分布于绢英岩化蚀变岩中,而铜矿体则全部集中在强绢英岩化岩石中,总结了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类型和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冬瓜山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主要矿床,对于该矿床中斑岩型成矿作用的研究缺乏。本文对冬瓜山矿床深部是否存在斑岩型矿体、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与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冬瓜山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化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可分为钾硅酸盐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两个成矿阶段,斑岩型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向外与矽卡岩化带过渡。斑岩型矿化的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40 Ma,与上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的石英/辉石二长闪长岩应为同期闪长质岩浆形成。深部斑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向中温演化的特点,与浅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二者的成矿流体应该为一个热液系统,深部岩体内部流体演化形成斑岩型矿化,而接触带部位流体演化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6.
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在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铜矿是由其他铜矿物氧化而成的表生矿物,常与赤铜矿、铜兰、褐铁矿等共生,是野外寻找铜矿化体的标志矿物之一.本文对土屋铜矿中的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标志作用进行了论述. 1 矿床地质特征 土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的觉洛塔克晚古生代火山岛弧火山岩中,其成因为与斜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赋矿岩石为含铜石英岩、斜长花岗斑岩、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该矿床蚀变类型齐全,分带明显,主要有硅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氯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相似文献   

17.
位于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内的荣那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系近年来中铝西藏与西藏地质五队合作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铜矿床,控制资源量已达超大型规模,但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详细的钻孔岩芯、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硫化物的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矿体主要产于下中侏罗统色哇组长石石英砂岩和成矿斑岩体中,矿体呈东西走向、南倾的隐伏状,延深巨大,金属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银矿化,偶见钼矿化。热液蚀变具有两阶段蚀变: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黑云母化、角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硅化-伊利石-绿泥石化以上部叠加的高级泥化,蚀变分带明显。相应的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细脉浸染状矿化和以硫砷铜矿为特征的高硫型矿化,含铜矿物主要分为4个带,大致与蚀变分带相对应,下部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过渡带以斑铜矿-铜蓝组合为特征;中上部为蓝辉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组合;顶部主要由为辉铜矿-蓝辉铜矿组成。总体上,矿床中上部为Cu-S体系、向下转变Cu-Fe-S体系。与其它类似矿床相比,该矿床硫化物中以富Zn、贫金为特征。综上认为该矿床为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套合成矿的典型实例,其勘查突破为羌塘南缘火山岩区及覆盖区的找矿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8.
吉林东南部长白地区与朝鲜惠山地区均位于元古宙辽吉裂谷内,地质背景相似.本文分析了我国临江铜矿与朝鲜惠山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对地层、岩体、构造控矿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临江铜矿为夕卡岩型铜矿,惠山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两铜矿同属斑岩-夕卡岩型成矿系统.指出长白沿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今后找矿工作应注意: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矿化线索;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前寒武纪地层接触部位矿化勘查以及斑岩型特征矿化蚀变的甄别.  相似文献   

19.
圈定斑岩铜矿蚀变矿化范围及分带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体及其围岩蚀变,是斑岩铜(钼)矿床极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斑岩铜矿通常都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绢云母化带或钾长石化带内.蚀变又是矿化规模和富集程度的标志,矿床规模越大,蚀变越强,分带性愈好,则矿化富集程度愈高.因此,在普查找矿评价中,研究斑岩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常把蚀变带看成是寻找斑岩铜(钼)矿富集部位的“脉搏”. 地质上对蚀变岩石的命名及蚀变带划分的方法是以恢复原岩性质为基础,根据标型蚀变矿物  相似文献   

20.
Don Javier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斌  方针  叶震超 《矿床地质》2013,32(6):1159-1170
Don Javier矿床是在秘鲁南部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秘鲁古近纪斑岩型铜钼成矿带内。该矿区主要出露Yarabamba花岗闪长岩体,NW走向的矿体赋存于英安斑岩及其围岩中。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辉铜矿等。矿化蚀变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具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矿体呈筒状,主要分布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中。矿区内的英安斑岩有4期,其中的前2期与矿化有关,后2期为成矿后侵位。NW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对成岩成矿具有控制作用。与同一成矿带内相邻的Cerro Verde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相比较,两者具有类似的成矿特征。找矿实践表明,强烈的蚀变带、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是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