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11,37(8)
20世纪后30年气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原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气候室与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作者多次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交流并主持新中国成立后新建气象台站资料与史料的研究,留下了许多气候学理论、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论文。该书即为这些论文汇编。  相似文献   

2.
《应用气象学杂志》(Journal ofApplied Meteororology) 原名《气候学与应用气象学杂志》(Jounr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Meteorology),1962年创刊。起初年出6—8期,从1976年第15卷起改为月刊。美国气象学会编辑出版。主要刊载气象科学对环境、经济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应用性研究论文。内容包括:通讯、环境卫生、空气污染气象学、气象测定与配置技术或性能分析、气象数据处理与  相似文献   

3.
为使我省气象科技工作者了解国外气象科技动态,这里对国外主要气象科技刊物作一简单介绍,供读者参阅.《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该刊1965年创刊.原季刊,后改月刊,(荷兰)Elserier出版,有英、法、德三种文版.主要刊载古环境地质学领域的原始研究论文、述评、简报、书评等栏目.包括  相似文献   

4.
书讯     
AMS是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发行的英文气象学术期刊.它主要刊载大气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如动力气象、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大气探测、应用气象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和代表我国学术新水平的论文、研  相似文献   

5.
国家气象局图书馆文献资料组,为加强国内气象科技情报交流,将所藏中文气象科技资料统一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编目,在每期《气象科技》上报导。分类有:综合气象、气象观测、气象基本要素和大气现象、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天气预报、气候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等九类。一九八二年《气象科技》1—6期选用了陕西的论(译)著共29篇,其中天气学类4篇、天气预报类13篇、气象观测类3篇、气象基本要素4篇、气候学1篇,应用气象2篇、动力气象1篇、人工降水1篇,综合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么枕生教授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著名气候学家及统计气候学的奠基人。在他近7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曾涉足气候学的各个领域,他很早就力主气候学要以动力学和统计学为工具沿着数值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其论断的正确性。他尤其辛勤致力于统计气候学研究,并将统计学理论与气候学相结合,为我国的统计气候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么枕生教授是我国气候学本科专业的首创者,自1952年任教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以来,一直主持气候学原理和统计气候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9.
朱炳海 《气象》1980,6(10):5-6
气候学是气象科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部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气象学基本上就是一部气候学。时至今日气象学的许多新的分支还都要联系到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同时,气候学的前进提高,也必须从气象学其他分支中吸取营养。但是,目前存在着什么是气候学,气候学与气象学中其他部门如何区分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造成在工作中既有重复浪费,又有脱节失调的现象,这种情况对气候学的进步不利,对四化建设有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作为一门科学是在生物生态学和气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门介于农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新疆的农业气象业务建于50年代中期,研究工作从50年代末起步。30年来,农业气象工作在业务建设、观测、服务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  相似文献   

12.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下旬,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气象系付主任伍荣生付教授及物理气候学家高国栋付教授,应邀返回故里,出席了“温州经济振兴恳谈会”。会议期间,二位专家亲临市气象局、台进行恳谈指导,并分别作了“国内外动力气象学及天气预报的发展动向”、“国内外物理气候学及应用气候学发展动态”专题学术报告,同  相似文献   

14.
从气候学角度,利用屯昌县气象局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对屯昌县雷暴天气的一些气候规律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屯昌县是雷暴天气的多发区,其雷暴初终日与年降水量趋势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屯昌县雷暴气候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候学角度,利用屯昌县气象局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对屯昌县雷暴天气的一些气候规律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屯昌县是雷暴天气的多发区,其雷暴初终日与年降水量趋势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近50年来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的发展历程;并从有关农业小气候学专著与论文出版、成果及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研究的成就;最后,着重对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7.
970 1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现象的气候学研究课题来源 :新疆气象局主要完成单位 :新疆气象科研所主要完成人员 :何清、沙拉买提、赵景峰、林文宣成果简介 :课题在收集塔里木盆地周边、腹地气象观测资料和大量现场实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气候学原理和统计方法 ,分析阐述了盆地沙尘暴、浮尘的地理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 ,讨论了腹地风沙运动的规律性、输沙量的推估计算 ,得出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 ,并首次提出沙尘暴危险度的评价因子指标和分级标准 ;部分研究内容和论文水平填补了该区域的空白 ,对沙漠气候学研究有较大贡献。970 2 实时气象信息通信业…  相似文献   

18.
何清,男,1965年生,四川成都人,研究员,理学博士,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2009年6月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专业。  相似文献   

19.
杨青,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11月生于新疆五家渠,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新疆气象局气候资料室工作,历任气候分析科科长、气象业务中心副总工;局中、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20.
丁裕国教授,江办人,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4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后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教,长期从事气候学研究与教学。曾任气象系气候教研室主任多年;先后讲授《气候统计学》、《气候变化》、《气象时间序列谱分析》、《气候诊断与预测》等课程,指导和培养硕士生30多人。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及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